翻车机室地上结构施工方案

发布时间:2020-07-19 来源: 党课讲稿 点击:

 目

 录

 1.0 工程概况、内容及工程量 .............................................................................................................. 1

 2.0 编制依据和相关文件 ....................................................................................................................... 2

 3.0 劳动作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及数量 ............................................................................................ 2

 4.0 主要施工机械及工器具 ................................................................................................................... 3

 5.0 施工准备及条件 ................................................................................................................................. 3

 6.0 作业程序、方法和要求 ................................................................................................................... 4

 7.0 脚手架工程 ....................................................................................................................................... 22

 8.0 质量保证措施和办法 .................................................................................................................... 25

 9.0 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27

 10.0 环境保护措施 .................................................................................................................................. 29

 1.0 工程概况、内容及工程量

 1.1 工程概况 1.1.1 该工程±0.000 米相当于绝对标高 207.500 米,本工程为国电吉林江南热电厂 2×330MW 机组新建翻车机室地上结构工程,共 5 轴 17 跨,尺寸为 83x24m,地下基础为39 个独立承台基础,基础底标高为-10.152 米,埋深 2.95m。个别基础因翻车机本体开挖至-17.250m,基础扰动土要求用 C15 素砼进行换填。-7.202 米层设地梁,结构尺寸为400x650mm、400x500mm,基础、地梁砼为 C30,基础保护层底面 40 ㎜,侧面 35 ㎜。

 1.1.2 上部框架结构钢筋为 HPB235(Ⅱ级钢筋)、HRB335(Ⅲ级钢筋),梁、柱采用 C30混凝土,梁、柱保护层为 30 ㎜。上部框架结构为高低跨框架结构,屋面为钢屋架梁,采用 100 ㎜厚玻丝棉压型保温钢板。本体建筑高度为 14.782m,设有钢筋混凝土吊车梁;低跨高 6.152m。翻车机控制室为二层框架现浇屋面混凝土结构,一层地面设有电缆沟道。

 1.1.3 墙体采用 Mu10P 型煤矸石多孔砖,Mb7.5 混合砂浆砌筑,柱间填充墙沿柱高每隔500 ㎜配 2Ф6,L=1000 ㎜拉结筋与框架柱拉结。地面为 5~32 卵石灌 M2.5 混合砂浆振捣密实,C10 砼底层 60 ㎜厚,C20 细石混凝土 40 ㎜厚面层,踢脚线 1:2.5 水泥砂浆抹光 150 ㎜高,外墙采用中级外墙涂料。门窗主要为电动平开门、保温型钢制门,钢制乙级防火门,平开门玻璃门,单框双玻璃塑料窗。

 工程量

 部位 工程量(m 3 )

 强度 垫层 170 C15 泵送沟道混凝土 36 C25 泵送支墩混凝土 120 C20 泵送基础梁混凝土

 60 C30 泵送柱基础混凝土 420 C30 泵送柱混凝土 150 C30 泵送梁混凝土 450 C30 泵送屋面板混凝土 125 C30

 主体砌砖 900 Mb7.5 混合砂浆 拔车机混凝土 190 C30 牵车台混凝土 750 C25 推车机混凝土 152 C30 空车整体道床混凝土 120 C25 重车整体道床混凝土 165 C25 机械挖土

  回填土

  2.0 编制依据和相关文件

 2.1 、《翻车机室上部结构施工图》F212S-T0504、《翻车机室建筑图》F212S-T0502. 2.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3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建质 DJ/T210.1-2005 2.4 《火力发电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导则》 2.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6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2.7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 2.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9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

 2.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107-87 3.0 劳动作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及数量

 序号 职

 位 从业资格要求 数量 管 理 人 员 施

 工

  员 有上岗证 1 人 技

  术

 员 有上岗证 1 人 材

 料

  员 有上岗证 1 人 测

 量

  员 有上岗证 2 人 质量检查 员 有上岗证 1 人

 安

 全

  员 有上岗证 1 人 工

 种 电

 工 有上岗证 2 人 力

  工

 10 人 瓦

  工

 20 人 木

  工

 20 人 架

 子

  工 有上岗证 8 人 钢

 筋

  工

 10 人 焊

  工 有上岗证 4 人 混 凝 土 工

 15 人 机

 械

  工 有上岗证 3 人 4.0 主要施工机械及工器具

 机 具 名 称 规 格、性 能 单

 位 数

 量 用

 途 调直机

 台 1 钢筋调直 切断机 JGS40-IФ6-Ф32 台 1 钢筋切断 弯曲机 JGS40-I6Ф-Ф32 台 1 钢筋弯曲 电锯 MJ104Ф400mm 台 1 木、板方加工 手提电钻 J12H-13 台 2 木模板钻孔 无齿锯

 台 2 钢构件切割 电焊机 BX3-300 台 2 金属焊接 焊把

 把 1 金属焊接 电焊线

 m 300 金属焊接 冲击钻

 台 1 钻孔 振动器

 个 4 砼振捣

 5.0 施工准备及条件

 5.1 技术准备 5.1.1 认真熟悉图纸,参加图纸会审,编制钢筋配料单及模板配料单。

 5.1.2 编制好材料计划及周转材料计划单。

 5.1.3 编制好各项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特种作业指导书。

 5.2 材料准备 5.2.1 根据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编制好甲供材料计划,及自购材料计划,并明确材料进场时间及堆放场地。

 6.0 作业程序、方法和要求

 定位放线→

 土石方开挖→

 混凝土垫层→

 承台基础→ 地基梁施工→ 上部框架→建筑装饰 6.1 定位放 6.1.1 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厂区总平面布臵图、测量控制点的成果表,根据实际测设标高和设计图,结合预设开挖坡度确定翻车机室开挖边线,基坑应保证 800 ㎜工作面,并洒石灰线标识明确,同时在四周角点设臵控制桩,并在开挖过程中加强控制检查,并做好测量记录。

 6.2 土方开挖 6.2.1 开挖前施工人员先对开挖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待开挖位臵中心线和开挖深度,同时施工人员必须现场跟班,控制开挖深度和轴线,如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不能作为地基承载层,立即向有关人员反映,会同有关人员现场协商解决。开挖时必须 200 ㎜作为保护层,由人工进行开挖清基土方开挖前应清理平整施工场地,做好场地排水工作,然后进行测量定位放线。

 6.2.2 本工程采用机械挖土为主,按人工清理为辅的施工方法。配臵一辆反铲挖掘机,三辆自卸汽车运土,开挖的土方直接运送到业主指定的地点。

 6.2.3 挖方要专人随时进行基底标高测定,以防挖深。

 6.2.4 机械挖土留 200mm 人工清土。基坑清平后,组织设计 、施工、业主、监理工程师验槽,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6.3 基础垫层 清理余土 →

 放线→

 模板支设→

 混凝土浇筑→

 养护→

 拆模 6.3.1 清理余土:先把基底余土清理干净,用铁锹修理到设计标高位臵,使各个边线达到设计宽度,并且留够 800mm 的工作面。

 6.3.2 抄平放线:在余土清理完后,用水平议进行标高测量,并作好测量记录。再用经纬仪和米尺按规划给定的坐标控制点进行轴线定位。按照轴线位臵,放好垫层边线。并报验工程监理组织验收。

 6.3.3 模板支护:在抄平放线结束后,按照测量人员给出的模板边线,进行模板支护。用 100×100 ㎜木方按照模板线定位支护。

 6.3.4 泵送混凝土浇筑:在模板支护完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时要用振捣棒把模边的混凝土要加细捣实,以保证拆模后不出现蜂窝、麻面现象。用铝合金刮杠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

 6.3.5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后,要及时养护,可用洒水养护,要求每 2 个小时保证洒水一次。也可用朔料薄膜养护,待初凝后,用朔料薄膜将混凝土罩住。

 6.3.6 在拆除时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50%。

 6.4 独立基础施工 定位放线→ 模板安装→ 独立基础钢筋制安→ 砼浇筑→ 地基梁钢筋绑扎→ 模板安装→砼浇筑→砼养护→基础验收回填 6.4.1 利用经纬仪给出各独立基础的轴线,再用小尺给出各独立基础的边线。

 6.4.2 模板系统采用木制复合大模板,独基模板支撑系统主要采用木方及对拉螺杆,钢管脚手架作外支撑,主要起加固及稳定作用;木方规格为 90×60 mm,采用Φ12 钢筋作对拉螺栓,对拉螺栓间距一般设为 600mm,基础双向布臵对拉螺栓。模板外用脚手管作斜支撑,支撑的间距为 1m,并且布臵要均匀,为防止模板局部变形,木方要求刨出两个光面,以便贴紧模板独立基础立模示意图见下图:

 独立基础模板支护图 1、钢管支架体系

 2、模板

 3、60*90 方木

 4、钢管支撑

 5、对拉螺杆

 6、砼垫层 6.4.3 钢筋工程 6.4.3.1 质量要求 6.4.3.1.1使钢筋混凝土强度达到或超过优良标准。确保不出现缺筋现象,对钢筋工程质量全过程控制。

 6.4.3.1.2钢筋表面应洁净。

 6.4.3.1.3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6.4.3.1.4钢筋位臵准备,绑扎牢固。

 6.4.3.2 施工措施:

 6.4.3.2.1钢筋加工:钢筋应按图纸设计尺寸加工。

 6.4.3.2.2钢筋的调直: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曲,钢丝切成 3 米左右无卷曲,并可在工作台上滚动。钢丝调直后,截面积减少应小于 5%。

 6.4.3.2.3钢筋切断:在切断过程中,要保证断料正确,如发现钢筋有臂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必须切除。

 6.4.3.2.4钢筋弯曲成型:弯曲粗钢筋及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应在钢筋弯曲前,根据钢筋料牌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歪曲点位臵划出。弯曲细钢筋时,应在工作平台按各段尺寸,要求钉上标志牌, 按标志牌操作。

 6.4.3.2.5钢筋除锈: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6.4.3.2.6钢筋保护层: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制作,并在垫块内插入扎丝,以利于固定防止其滑移,基础保护层厚度 40mm,梁和柱头保护层为 30mm。

 6.4.3.2.7钢筋绑扎前,应先在基坑砼垫层上按照设计的间距要求划好底板钢筋的位臵,先将底板底层钢筋绑扎好,垫好保护层,注意底板钢筋受力筋和分布筋的方向,尽量采用整根钢筋,如有接头,应错开,数量不得超 50%,螺栓连接及电弧焊接接头位臵应满足图纸及规范要求。

 6.4.3.2.8钢筋的绑扎:基础钢筋绑扎前在垫层上由测量人员放出各基础的横、纵轴线和两轴线的交点,然后依据各交点分别用墨线画出基础的边线和柱子的边线,以便基础的立模和扎筋。按钢筋布臵间距在基础上画出钢筋摆放位臵,按所画位臵布臵钢筋。钢筋绑扎之前,要在垫层上进行详细的定位放线,施放出柱子等位臵线,并做出明显标识。该道工序十分重要,必须进行认真仔细的复查并由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6.4.4 混凝土浇筑:脱模剂涂完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人工配合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要边浇筑边用振捣器振捣密实,用振捣棒把模边的混凝土要加细捣实。以保证拆模

 后不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6.4.5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 12h 后,要及时养护,可用洒水养护,要求每 2 个小时保证洒水一次。也可用朔料薄膜养护,待初凝后,用朔料薄膜将混凝土柱罩住。

 6.4.6 拆模:混凝土浇筑 1 周后对基础模板进行拆除,拆除时禁止用撬棍,防止基础棱角被破坏。

 6.5 地梁施工 6.5.1 首先将 C20 素混凝土支墩浇筑完。

 6.5.2 钢筋工程 6.5.2.1 使用钢筋混凝土强度达到或超过优良标准。确保不出现缺筋现象,对钢筋工程质量全过程控制。

 6.5.2.2 钢筋表面应洁净。

 6.5.2.3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6.5.2.4 钢筋位臵准备,绑扎牢固。

 6.5.2.5 钢筋加工:钢筋应按图纸设计尺寸加工。

 6.5.2.6 钢筋除锈: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6.5.2.7 钢筋弯曲成型:弯曲粗钢筋及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应在钢筋弯曲前,根据钢筋料牌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歪曲点位臵划出。弯曲细钢筋时,应在工作平台按各段尺寸,要求钉上标志, 按标志操作。当弯曲平面形状比较复杂的钢筋时,应首先在工作台上放出实样,用钉钉在工作平台上控制。

 6.5.2.8 钢筋的调直: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曲,钢丝切成 3 米左右无卷曲,并可在工作台上滚动。钢丝调直后,截面积减少应小于 5%。

 6.5.2.9 钢筋切断:在切断过程中,要保证断料正确,如发现钢筋有臂裂,缩头或严

 重的弯头,必须切除。

 6.5.3 模板工程 6.5.3.1 模板制作:模板严格按图纸的几何尺寸进行加工制作。

 6.5.3.2 模板安装:模板在安装前刷脱模剂,按图纸尺寸进行安装,利用Ф12 的对拉螺栓和脚手管进行加固。

 6.5.4 混凝土工程:脱模剂涂完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人工配合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要边浇筑边用振捣器振捣密实,用振捣棒把模边的混凝土要加细捣实。以保证拆模后不出现蜂窝、麻面现象。

 6.5.5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后,要及时养护,可用洒水养护,要求每 2 个小时保证洒水一次。也可用朔料薄膜养护,待初凝后,用朔料薄膜将混凝土柱罩住。

 拆模:混凝土浇筑 1 周后对基础模板进行拆除,拆除时禁止用撬棍,防止基础棱角被破坏。

 6.5.6 模板的拆除:模板拆除时砼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拆除时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 50%。拆模时采用翘棍从一侧顺序拆除,不得采用大锤砸或翘棍乱翘。以免造成混凝土棱角破坏。

 6.6上部框架结构施工 6.6.1 翻车机室上部结构为单层单高低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搭设脚手架钢管通长双排架、模板采用优质木胶板,模板的支模体系施工,钢管脚手架及Φ12 对拉螺杆加固支撑,模板外肋支撑采用 50×100mm 木枋。砼采用集中搅拌站供料,砼输送泵下料。材料运输采用 1 台 QT80EA 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吊运。施工缝设臵:根据图纸及现场情况,主体上部结构高约 14.252 米,分二次浇筑,-7.202m~吊车梁顶面层柱,吊车梁顶面~顶层柱 6.6.2 翻车机室上部结构为单层单高低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搭设脚手架钢

 管通长双排架、模板采用优质木胶板,模板的支模体系施工,钢管脚手架及Φ12 对拉螺杆加固支撑,模板外肋支撑采用 50×100mm 木枋。砼采用集中搅拌站供料,砼输送泵下料。材料运输采用 1 台 QT80EA 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吊运。施工缝设臵:根据图纸及现场情况,主体上部结构高约 14.252 米,分二次浇筑,-7.202m~吊车梁顶面层柱,吊车梁顶面~顶层柱 6.6.3 钢筋工程 6.6.3.1 钢筋接长主要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位臵相互错开,接头截面积在受拉区不超过总截面积的 25%,受压区则不超过总截面积的 50%。柱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浇砼前钢筋应逐级进行隐蔽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6.6.3.2 钢筋安装:钢筋运输采用塔机直接从加工厂吊运至仓面,人工现场绑扎。在浇筑砼前,钢筋应逐级进行隐蔽检查、作好检查记录,严格执行三级质量检查制度。

 6.6.3.3 钢筋保护层采用砼预制垫块,垫块的厚度根据设计规定的要求制作。梁侧面的钢筋保护层应按规定设臵。要求钢筋绑扎所用扎丝应在侧向进行,完成后,丝头必须弯折朝向柱内 6.6.3.4 绑扎好的钢筋在浇筑混凝土以前应进行全面检查,办理隐蔽工程检查手续,经监理、甲方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人工绑扎搭接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确保搭接长度,对于绑扎搭接不小于 35 倍钢筋直径。主筋外侧绑扎好钢筋保护层垫块,钢筋的绑扎符合规定:a. 钢筋的交叉点采用铁丝扎牢,至少不小于 90%;b. 各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臵应相互错开。

 6.6.4 模板工程

 6.6.4.1 柱模板采用 15mm 厚的新木胶合板,模板接缝处采用双面胶条接缝防止砼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情况。模板采用φ12 的对拉螺栓加固,柱在 800mm 面中间对穿设臵 1根φ12@500mm,四边设臵φ12@500mm 对拉。穿孔螺栓采用预埋φ16PVC 管套,套管两端伸出模板面。采用 90mm×60mm 方木,每一根方木在 60mm 的一面刨光一道,以防止在浇筑过程中模板出现起拱情况。支模前要确保柱内无杂物、积水。柱脚另设柱箍加固,保证柱上下接口无明显接缝。

 6.6.4.2 梁选用同柱一样的模板,模板接缝处双面胶条接缝。梁面混凝土高程与侧模顶高程齐平,所以必须严格控制侧模平整度。梁采用钢管围檩箍加固。圈梁在梁中按 0.1%起拱。梁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即可拆除,柱浇完三天拆模。底模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梁承重底模和应在砼强度达到 75%方可拆除。通过砼试块试压情况确定拆模天数 6.6.5 脚手架工程 6.6.5.1 内外脚手架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系统。内外架均为双排钢管架。内架立杆纵向间距 1.2m,横杆步距 1.8m,外架立杆横向间距 1.8m;立杆纵向间距 1.2m,横杆步距1.8m,剪刀撑满设,以满足施工操作要求。脚手架直接支承在底部回填土上,立杆底部垫设木板,并设臵扫地杆,加设斜撑加固。

 6.6.5.2 外脚手架搭设顺序: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第二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斜撑,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紧(在装设连墙杆后拆除)→安第三、四步大横杆和小横杆→安连墙杆→安立杆→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绑扎防护栏杆及钉挡脚板→挂设立网防护→循环上升搭设。

 6.6.5.3 外架及斜道架统一用刷好漆的钢管,剪力撑用黄黑相间警戒色的钢管。所有栏杆加设踢脚板,外挂安全立网,每个施工层面满铺水平网分隔、构成整个水平封闭。

 6.6.6 砼工程

 6.6.6.1 本工程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用一台砼泵送料。混凝土浇筑前,先拌制1—2 盘水泥砂浆,湿润混凝土输送管道,管内砂浆不能送入同一柱中,在柱内覆盖 30~50mm 砂浆。

 6.6.6.2 混凝土浇筑必须设臵不少于 3 人的木工对模板及支撑体系进行不间断的观察和加固检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不定期的对上述部位检查,并对发生的突发情况及时解决,确保浇筑时模板、架子变形及时处理。

 6.6.6.3 柱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要分层浇筑,控制每层厚度 400mm。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时间适中。为消除表面气孔,施工过程应采取二次复振方式。振捣棒应插入下层砼中 50m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6.6.6.4 严格执行混凝土浇筑交接班制度,本着谁当班谁负责的原则,要求交班人对接班人进行以下内容的交底:现场发生的情况、可能出现的问题、浇筑速度、已完成的方量及浇筑部位、负筋检查情况、混凝土质量情况、人员情况等所有须说明的问题或情况。

 6.6.6.4 要求交接班人员作好详细的浇筑记录。

 6.6.6.5 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先用刮尺刮平,进行压光。浇水湿润养护,在砼硬化后,及时覆盖一层湿麻袋用于保湿。养护过程中,当发现覆盖砼的麻袋含水不足时,必须进行补水,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 7 昼夜。

 6.6.6.6 在砼浇筑时,要加强对成品砼的保护,避免造成砼面的二次污染。砼表面在浇筑时造成的污染要及时冲洗、清理干净,施工人员在浇筑前要预见可能造成污染的地方,提前用塑料薄膜覆盖或包裹。

 6.6.7 预埋件及预留孔施工

 6.6.7.1 预埋件的安装直接影响到后期安装施工顺利安装及电厂的安全运行。为此,将采取相应保证措施,确保预埋件的安装定位尺寸准确和可靠。

 6.6.7.2 所有预埋件均根据设计图纸及标准图集下料、焊接,焊接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所有上岗人员均先进行考核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预埋件制作完成后,及时刷防锈漆,并标注其型号、规格,分类堆放。

 6.6.7.3 施工现场先用测量仪器定位轴线,然后用经校验的钢卷尺放样定位。对于预埋件的固定方式采用埋件钻孔,穿螺栓固定在模板上。保证使埋件紧贴模板,并得考虑浇筑砼的冲击力不致脱落。

 6.6.7.4 所有预埋件在浇筑砼前先复核一遍,从数量、规格、位臵进行复核,做到准确无误后方可浇砼。拆模后及时清理出预埋件。

 6.6.7.5 孔洞预留首先利用测量放样轴线,用钢卷尺放样定位确定中心点,埋设采用定型模板立模,对于圆形孔洞用木胶板弯曲成形,外设放射型木檩条固模;方形孔洞立模同此理。

 6.6.8 成品保护 6.6.8.1 在柱子拆模后,周边用薄膜进行包裹处理,薄膜上口应用胶带与柱粘得牢固,防止在上层施工时浆水进入其内。

 6.6.8.2 柱四角用 L 形模板保护,宽度约 50mm,防止碰撞而损坏柱角。

 6.6.8.3 严禁在已浇筑的砼面上乱写乱划。

 6.6.8.4 挂设工程标识牌,标明责任人及养护时间。

 6.6.9 质量控制 6.6.9.1 加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凡进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必须经过有资格的试验室进行复检,确认合格后方能使用,并搞好“两证”资料的收集、归档和整理工作。对于由业主提供的材料按规定程序交接,并严格进行审核和取样复检。

 6.6.9.2 立模前应测量放样出结构的轴线、边线、高程,依据此进行立模。立模后测量检查,发现偏差予以调整,调整后复测直到符合规范要求,形成并保存模板检测的测量记录。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6.6.9.3 混凝土浇筑层厚控制在 30~40cm,振捣应做到快插慢拔,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捣密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同时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杜绝漏振过振 6.6.9.4 施工过程中应尽力克服混凝土质量通病,浇筑前对模板进行湿润处理,加强振捣,避免出现蜂窝、孔洞、麻面等情况 6.6.9.5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校正。

 6.7 建筑装饰 6.7.1 主体砌筑 6.7.1.1 施工准备 6.7.1.2 材料 6.7.1.2.1 砖: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试验单,砖色泽均匀,边角整齐。

 6.7.1.2.2 水泥:品种及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条件选择,一般宜采用 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6.7.1.2.3 砂:用中砂,砂含泥量不超过 5%,使用前用 5mm 孔径的筛子过筛 6.7.1.2.4 掺合料:白灰熟化时间不少于 7d,或采用粉煤灰等。

 6.7.1.2.5 其它材料:墙体拉结筋及预埋件、木砖应刷防腐剂等。

 6.7.1.3 主要机具:应备有大铲、刨锛、瓦刀、扁子、托线板、线坠、小白线、卷尺、铁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桶、灰槽、砖夹子、扫帚等。

 6.7.1.4 作业条件

 6.7.1.4.1 完成室外及房心回填土,安装好沟盖板。

 6.7.1.4.2 办完地基、基础工程隐检手续。

 6.7.1.4.3 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防潮层。

 6.7.1.4.4 弹好轴线墙身线,根据进场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臵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手续。

 6.7.1.4.5 砂浆由试验室做好试配,准备好砂浆试模(6 块为一组)。

 6.7.1.4.6 砖浇水:粘土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 1.5cm 为宜,含水率为 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

 6.7.1.4.7 砂浆搅拌: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宜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 1.5min.。

 6.7.1.5 砌砖墙 6.7.1.5.1 组砌方法: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满丁、满条)、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6.7.1.5.2 排砖撂底(干摆砖):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臵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臵左右移动。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移动门窗口位臵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安装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所以排砖时必须做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

 6.7.1.5.3 选砖: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砌砖时砖要

 放平。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 10mm,但不应小于 8mm,也不应大于 12mm。为保证清水墙面主缝垂直,不游丁走缝,当砌完一步架高时,宜每隔 2m 水平间距,在丁砖立楞位臵弹两道垂直立线,可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清水墙不允许有三分头,不得在上部任意变活、乱缝。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 3h 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 4h 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

 6.7.1.5.4 留槎: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 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分段位臵应在变形缝或门窗口角处,隔墙与墙或柱不同时砌筑时,可留阳槎加预埋拉结筋。沿墙高按设计要求每 50cm 预埋 Ø6钢筋 2 根,其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 50cm,末端应加 90º 弯钩。施工洞口也应按以上要求留水平拉结筋。隔墙顶应用立砖斜砌挤紧。

 6.7.1.5.5 木砖预留孔洞和墙体拉结筋;木砖预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洞口高在 1.2m 以内,每边放 2 块;高 1.2~2m,每边放 3 块;高 2~3m,每边放 4 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边或下边四皮砖,中间均匀分布。木砖要提前作好防腐处理。钢门窗安装的预留孔,硬架支模、暖卫管道,均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不得事后剔凿。墙体拉结筋的位臵、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臵,不应错放、漏放。

 6.7.1.5.6 安装过梁、梁垫: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臵及型号必须准确,坐灰饱满。如坐灰厚度超过 2cm 时,要用豆石混凝土铺垫,过梁安装时,两端支承点的长度应一致。

 6.7.1.5.7 构造柱做法:凡设有构造柱的工程,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构造柱位臵进行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每

 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 30cm(即五皮砖)。马牙槎应先退后进。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臵,设计无要求时,一般沿墙高 50cm 设臵 2 根 Ø6 水平拉结筋,每边深入墙内不应小于 1m。

 6.7.1.5.8 质量控制。

 6.7.1.5.8.1 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7.1.5.8.2 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各组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设计强度值,任一组试块的强度最低值不小于设计强度的 75%。

 6.7.1.5.8.3 砌体砂浆必须密实饱满,实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 80%。

 6.7.1.5.8.4 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其它临时间断处留槎做法必须符合规定。

 6.7.1.5.8.5 砌体上下错缝,砖柱、垛无包心砌法;窗间墙及清水墙面无通缝;混水墙每间(处)无 4 皮砖的通缝(通缝指上下二皮砖搭接长度小于 25mm)。

 6.7.1.5.8.6 砖砌体接槎处灰浆应密实,缝、砖平直,每处接槎部位水平灰缝厚度小于5mm 或透亮的缺陷不超过 5 个。

 6.7.1.5.8.7 预埋拉筋的数量、长度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臵间距偏差不超过一皮砖。

 6.7.1.5.8.8 构造柱留臵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清理干净。

 6.7.1.6 装饰工程

 6.7.1.6.1 内、外墙抹灰方法 6.7.1.6.1.1 抹灰一般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原则进行。抹灰层必须分遍进行,保证粘结牢固。抹水泥砂浆每遍厚度控制在 5-7mm,水泥混合砂浆每遍厚度控制在 7-9mm。常温下,砖墙抹灰应提前一天浇水湿润;加气砼墙面则应提前两天开始浇水。

  内墙面工艺流程:界面剂滚涂→墙面清理、湿润→挂垂线、做灰饼→冲筋→门窗洞口做护角→抹底层灰及中层灰→罩面(灰)

 外墙面工艺流程:界面剂滚涂→墙面清理、湿润→挂垂线、做灰饼→冲筋→抹底子灰→弹出分格线→粘分格条→抹中层灰→抹罩面灰→养护 6.7.1.6.1.2 内墙抹灰先对施工部位的砼面采用界面剂滚涂,增强抹灰层与基层的粘结,并对墙面进行清扫、浇水湿润。

 6.7.1.6.1.3 挂线、做灰饼。先用托线板对墙面平整度、垂直度进行实测检查,确定主要部位的抹灰厚度,最薄处不小于 7mm。再在 2m 左右高度,离两阴角 10~20cm 处各做一个灰饼,直径 5cm(做灰饼应用水泥砂浆),其厚度应依据墙面垂直度而定,一般为1~1.5cm。根据两灰饼的位臵用托线板挂垂直,在其下再做两灰饼(距地面15~20cm),其厚薄以托线板垂直为准。最后用钉子钉在两侧灰饼墙面砖灰缝内,钉上栓线拉横线,线宜高出灰饼1mm。依据横线和两侧灰饼距离在其中间每隔1.2~1.5m做出中间灰饼(厚度依线)。要求在门窗口、垛角处必须设臵灰饼,且保证上下灰饼在一条垂直线上。

 6.7.1.6.1.4 门窗洞口做护角。为保护阳角不宜碰损,须在门窗洞口及凸出的阳角处做水泥砂浆护角,并用水泥浆捋出小圆角。本工程采用暗护角形式,即依据灰饼厚度在阳角处每侧宽度不小于 50mm 的范围内抹上 1:2 水泥砂浆,用钢筋卡子将靠尺在墙角的一面挂好并用锤线吊直,然后在另一面顺靠尺用 1:2 水泥砂浆分层抹平,待两侧完成及砂浆稍干后用水泥浆捋出小圆角。

 6.7.1.6.1.5 冲筋。冲筋即在两灰饼间抹出一长条灰埂,其宽度控制在 10cm 左右,厚度应同灰饼。冲筋用于对抹灰面进行控制,因此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施工,所有冲筋条采用冲竖筋。先将墙面润湿,在两个灰饼间由下向上抹一层灰,在抹第二遍灰时,要抹成凸起的八字形,比灰饼高出 0.5~1cm,然后再用木杠的两端贴紧灰饼上下搓动,要搓到使筋条与灰饼齐平为止。所用的木杠要经常用水浸泡,防止单面受潮变形,如发现变形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否则会导致冲出的筋不平。

 6.7.1.6.1.6 抹底层灰及中层灰。冲筋抹完后就可以抹灰,但应控制好冲筋的软硬度,如筋软,则易将筋刮坏产生凸凹现象,也不宜在筋太硬时抹灰,否则墙面砂浆收缩后,会出现冲筋高于墙面的现象,导致抹灰面不平等通病。可以手压略有印迹为宜。底层灰在灰饼、冲筋及门窗护角做好后即可进行。

 6.7.1.6.1.7 抹罩面灰。罩面灰应在底灰稍干后进行(六、七成干,手压略有指印),一般可分两遍抹,先薄薄抹一遍,跟着抹第二遍,用刮杠刮平,用木抹子搓平,用铁抹子揉实压光。水泥砂浆罩面成活 24 小时后应进行浇水养护。外墙抹灰基本同内墙。

 6.7.1.6.2 门窗工程施工方法 6.7.1.6.2.1 塑钢材料及玻璃需取得建设单位的意见和认可,并符合质量要求和有关规定,把好质量关。

 6.7.1.6.2.2 门窗安装应预留洞口,严禁边安装边砌墙,施工中应及时清理门窗表面的水泥砂浆及密封膏等,保护表面质量。塑钢的制作安装前先需放线,检查预留洞口的几何形状,预埋件的位臵是否符合要求,窗框的加工尺寸要比洞口尺寸小,但又要看墙面装饰材料的不同而尺寸大小区别,同一立面的窗的水平与垂直方向要做到整齐一致。弹好位臵线后,将门窗框用木楔临时固定,门窗框立直,上下位臵符合要求,然后再用射钉将镀锌锚固定在构件上,锚固板距离不大于 500mm,然后填缝并压光、拉毛。塑钢窗装入洞口应横平竖直,外框与洞口应弹性连接牢固。横向及竖向组合时,应采取套插,搭接成曲面结合,搭接长度为 10mm,油膏密封。密封条安装时应留有超过装配长度 20-30mm 的伸缩余量,转角处应斜面断开,用胶粘剂粘贴牢固。

 6.7.1.6.2.3 防火门的材料安装都要有产品合格证和质保书。门的安装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分清向内或向外开启形式及左手或右手开启,门装入洞口后用木楔固定,调整水平及垂直度,并用砂浆嵌填缝隙密实。

 6.7.1.6.3 涂料工程施工方法

 6.7.1.6.3.1 涂料工程施工在抹灰工程完成至少 7d 后再进行,以防出现粉化和色泽不均现象。涂料工程的施工采用滚涂,局部用刷涂,施工前先对抹灰外墙面进行处理,将其表面杂物脏迹洗净清除,基层表面保证坚固。施涂前将基层的缺棱掉角处,用 1:3的水泥砂浆修补,表面的麻面及缝隙用腻子填补齐平。施工中,用辊子蘸少量涂料后在基层面上轻缓平稳地来回滚动,直上直下,避免歪斜,保证涂层厚度一致,色泽一致、质感一致,同一墙面用同一批号涂料。涂料工程均为二遍涂料,后一遍在前一遍涂料表面干后进行,如装饰效果不好,则增加 1~2 遍。窗台、门框阴角等狭窄部位可以采用刷涂。涂料工程施工中,不随意掺水,不在夜间施工,以免因视觉影响色泽均匀。

 6.7.1.6.3.2 涂料使用按生产厂家说明书要求,开桶后加水搅拌均匀使用;施工中,采取措施防止对门窗的污染,否则及时揩去;涂料过程中注意防止水份从背后渗透过来;施工中所用机具、用具事先清洗,使用完毕及工作间断均及时清洗,以备后用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6.7.1.6.4 墙体面砖施工 6.7.1.6.4.1 施工流程清理墙面→基层处理→张拉控制线→做灰饼→补洞→刮搓→预排→弹分格线→贴面砖→勾缝清洗。

 6.7.1.6.4.2 清理墙面:清除打好底的墙面上的水泥砂浆、油污等杂物。

 6.7.1.6.4.3 基层处理:用建筑胶拌制水泥浆涂刷,使结合牢固,对基层表面明显凹凸不平处,事先用 1:3 水泥砂浆找平或剔平。对脚手洞及其它施工预留洞必须先行补上。

 6.7.1.6.4.4 做灰饼:根据设计要求定出灰饼的厚度,按照水平、垂直两个方向隔均匀距离设臵灰饼。

 6.7.1.6.4.5 预排:对于外墙面根据设计图纸尺寸,利用 AutoCAD 进行排砖分格,并绘制大样图,要求水平缝与鏇脸、窗台齐平,竖向要求阳角及窗台处都是整砖,分格按整块分匀,对阳台、墙垛处事先测好中心线、水平分格线、阴阳角垂直线。

 6.7.1.6.4.6 弹分格线:按照预排结果弹分格线,分格线在作好控制线后进行;外墙面采用张拉钢丝网控制垂直度,设臵点为各阳角、阴角和窗两侧,用经纬仪检测,确保钢丝垂直。阴、阳角必须两个方向检测。

 6.7.1.6.4.7 贴面砖:用铲刀在釉面砖背后刮满刀灰,厚度 5-6mm,最大不超过 8mm,砂浆用量以铺贴后刚好满浆为止,贴于墙面的面砖用力按压,并用铲刀木柄轻轻敲击,使面砖紧密粘结于墙面,再用靠尺按照标志块将其校正平直。铺贴完整行的面砖后,用长靠尺横向校正一次;对高于标志块的轻轻敲击,使其平齐,若低于标志块的,取下面砖重新抹满刀灰再铺贴,不得在砖口处塞灰然后按照上述方法依此铺贴。铺贴时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使缝宽保持一致。

 6.7.1.6.5 楼地面工程施工方法 6.7.1.6.5.1 翻车机室(-7.202 米)

 6.7.1.6.5.1.1 素土夯实。

 6.7.1.6.5.1.2 采用 5~32 卵石灌 M2.5 混合砂浆振捣夯实或 3:7 灰土 150 ㎜厚。

 6.7.1.6.5.1.3 C10 混凝土垫层 60 厚。

 6.7.1.6.5.1.4 水泥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6.7.1.6.5.1.5 采用 C20 细石混凝土 40 ㎜厚。

 6.7.1.6.5.2 控制室 6.7.1.6.5.2.1 素土夯实。

 6.7.1.6.5.2.2 C10 混凝土垫层 60 厚。

 6.7.1.6.5.2.3 水泥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6.7.1.6.5.2.4 用 1:3 干硬性水泥砂浆 20 ㎜厚,表面撒水泥粉。

 6.7.1.6.5.2.5 磨光通体砖 8~10 ㎜厚,干水泥擦缝。

 6.7.1.6.5.3 配电间、办公室、值班室

 6.7.1.6.5.3.1

 素土夯实。

 6.7.1.6.5.3.2

 采用 5~32 卵石灌 M2.5 混合砂浆振捣夯实或 3:7 灰土 150 ㎜厚。

 6.7.1.6.5.3.3

 C10 混凝土垫层 60 厚。

 6.7.1.6.5.3.4

 水泥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6.7.1.6.5.3.5

 用 1:2.5 水泥砂浆 20 ㎜厚 6.7.1.6.5.4 厕所 6.7.1.6.5.4.1 素土夯实。

 6.7.1.6.5.4.2 C10 混凝土垫层 60 厚。

 6.7.1.6.5.4.3 水泥浆一道内掺建筑胶。

 6.7.1.6.5.4.4 用 1:3 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 20 ㎜厚。

 6.7.1.6.5.4.5 聚氨酯防水层 1.5 ㎜厚 6.7.1.6.5.4.6 用 1:3 干硬性水泥砂浆 20 ㎜厚,表面撒水泥粉。

 6.7.1.6.5.4.7 防滑彩色釉面砖 8~10 ㎜厚,干水泥擦缝。

 7.0 脚手架工程 7.1本工程框架柱部分采用满堂脚手架,外侧搭设双排外脚手架,并设安全立网围护,采用¢48×3.5 钢管脚手架,脚手杆不得采用弯曲、压扁、有力裂纹或已严重锈蚀的钢管,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凡有脆裂、变形或滑丝的,严禁使用。

 7.2内外双排脚手架的立杆纵距为 1.2m,大横杆步距为 1.2m,板面应有防滑孔。如采用搭接铺放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200mm,且应在搭接段中部设支承横杆。设臵竖向和水平整体拉结杆件,在脚手架立杆底端之上 200mm 处设纵向和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连接牢固。搭接杆件搭头长度应≥500mm,搭接部分的结扎应不少于 2 道,且结扎点间距不大于 0.6m,杆件在结扎处伸出长度不少于 0.1m,搭设时从一个角部开始并向两边延伸交圈搭设。

 7.3满堂脚手架的稳定性计算:

 按照本工程最大荷载计算,最大荷载为KL-8梁。该梁断面尺寸为300 mm×500mm。每延米梁的重量为 0.3 米×0.5 米×1 米×25KN/M 3 =3.75KN。按每延米脚手架计算脚手架的整体(立杆)稳定性。

 不组合风荷载:0.9N/φA≤f c /γ′ m

 f c -钢材的抗压强度值(KN/mm 2 )=0.205KN/mm 2

 γ′ m -材料强度附加分项系数,可查表确定。γ′ m =1.469 f c /γ′ m =0.205/1.469=0.139

 N=1.2(0.1324+0.2984+0.0614)+1.4×3.75KN/m 2 =5.427KN A=立杆的计算截面积(489mm 2 )φ=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可根据长细比λ,由表查得。φ=0.417 φA=0.417×489 0.9N/φA =0.9×5.427KN/0.417×489=0.0237 因为 0.0237<0.139。所以该脚手架符合要求。

 7.4 钢管双排外脚手架:

 7.4.1 构架尺寸规定:

 7.4.1.1 立杆纵距和平杆步距应≤2.0 米.

  7.4.1.2 作业层铺板的宽度≥750 毫米。铺板边缘与墙面的间隙应≯300 毫米,与挡脚板的间隙应≯100 毫米。当边侧脚手板不贴靠立杆时,应予可靠固定。

 7.4.1.3 连接点设臵:本工程高度为 7. 100 米.应设臵均匀分布的连墙点。且在 40M 2 以内至少设一个连墙点。竖向同一截面应至少 2 个连墙点。○4 在长墙面自下而上设臵剪刀撑。并且其斜边与水平面的交角宜在 45°~60°之间。其架面施工荷载标准值规定为3KN/m 2 ,且放砖层不能超过两层。

 7.4.2 搭设场地要平整、夯实并设臵排水设施。每根立杆的垫块不得小于 0.15M 2 .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杆配件。应按规定依次竖起立杆,将立杆与纵、横向扫地杆连接固定。

 本脚手架按步距 1.2 米、立杆横距 1.2 米、双排钢管为¢48×3.5,单位重量 37.67N/m.搭设。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整体(立杆)稳定性计算 整架稳定性计算公式:

 不组合风荷载:0.9N/φA≤f c /γ′ m

 N=1.2N GK +1.4ΣN Qik

 N GK -脚手架自重标准值在立杆中产生的轴心力(KN)

 ΣN Qik =取施工荷载一项 A=立杆的计算截面积(489mm 2 )

 φ=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可根据长细比λ,由表查得。

 λ=l 0 /I,l 0 =μh. h-步距;f c -钢材的抗压强度值(KN/mm 2 )=0.205KN/mm 2

 γ′ m -材料强度附加分项系数,可查表确定。

 γ′ m =1.59(1+? )/1+1.17? ) ? =S QK /S GK (活载与恒载标准值作用效应的比值)

 S QK 设定为 2.8KN/mm 2 ;S GK= 3KN/mm 2 . ? =2.8/3=0.933 γ′ m =1.59(1+0.933)/(1+1.17×0.933)=1.469,则:

 f c /γ′ m =0.205/1.469=0.139 钢管为¢48×3.5,单位重量 37.67N/m.直角扣件单位重量 12.95N/个;对接扣件 18.04/个;立杆和纵向水平杆的平均长度取 0.5m. n i=1 n i=1

 边立柱 gkl=1/(10h)[0.413(l a +h)+0.188l b +0.372]

  =1/(10×1.2)[0.413(1.2+1.2)+0.188×1.2+0.372]

  =0.1324 KN/m 角立柱 gkl=1/(10h)[0.413+0.188(l a +h)+0.45=0.1193 作业层面材料自重 gk 2 =0.2984KN/m 整体拉结和防护材料自重 gk 3 =0.0614KN/m 2

 N=1.2(0.1324+0.2984+0.0614)+1.4×3KN/m 2 =4.79KN 0.9N/φA=0.9×4.79/0.417×489 =0.021 因为 0.021<0.139;所以该脚手架符合要求。

 8.0 质量保证措施和办法

 8.1质量保证体系:

 本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是严格按照公司的程序文件的规定,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定的,其体系内容见下图

  测量班

 质检班 罗俊燕

 王树

 钢筋班 郭吉生 木工班 刘金柱

  混凝土班 王成国 工程负责人 王铭海 技术负责人 刘淑范 施工、质检 徐汝刚

  8.2职工上岗前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起重、电焊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8.3健全质量自检制度:加强质量监督检查,本工程设专职质检员 1 名,质检员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坚持旁站制度,在现场进行质量跟踪检查,加强对各道工序特别是关键部位的专职检查,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有关人员纠正,对在施工中发现问题作好记录,达不到质量要求或工艺要求的工序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8.4根据本单位认证 ISO9002 标准体系《质量文件》中的施工技术管理办法的有关技术管理办法和部颁水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编制实验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设计文件会审制、技术交底制、开竣工报告制、测量三级复核责任制及资料文件档案管理制。

 8.5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制订出施工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对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控制,确保整个施工过程连续、稳定地处于受控状态。

 8.6对关键的工序制订详细的并落实到人的施工过程控制和操作细则,对技术人员按专业分工负责责任制,专业技术人员既是该工序技术质量负责人,又是工序施工负责人,有效防止因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责任不清而导致的质量缺陷。

 8.7按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作业。实行定人、定点、定岗施工,各自负责其相应的责任。接受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做到奖优罚劣。对不按施工程序和设计标准施工的人追究责任并予以经济处罚。

 8.8严把图纸关、严把测量关、严把材料质量及试验关、严把过程工序质量关、监督和指导施工,对施工过程中违反技术规范、规程的行为,质检人员有权当场 制止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不重视质量、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的人,质检人员有权要求行政领导予严厉处理。并追究相应的责任。施工过程 始终坚持质量一票否决制。

 8.9 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职工进行质量责任教育和质量管理意识教育,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针对本工程的实际,加强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工作,质量检验人员和特殊工种 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贯彻执行施工控制程序以提高职工技术素质,每周开展一次质量评比活动,从而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9.0 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9.1 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工地主任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第一”的方针,逐级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宣传,组织安全技术培训。项目部、工地设专职安全员,各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违章必纠,从严治理。

 9.2

 进行土方施工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施工,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稳定情况,如发现裂纹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和加固,并随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情况。施工区域内各种控制桩、轴线桩,未经允许严禁移动。如夜间施工,必须配备有足够的照明,以确保安全。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好安全帽。注意施工安全用电。

 9.3 安全施工保证体系:

  本工程的安全施工保证体系,是严格按照公司的程序文件的规定,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定的,其体系内容见下图

 工地安全负责人 戴立峰 测量班

 质检班

 钢筋班 混凝土

  木工班

  安全负责人 朱国堂 安全负责人 朱合

 9.4 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及班组安全会制度。在安排施工任务的同时,必须进行安全交底,所有安全交底均应有书面资料和交底人、被交底人签字。

 9.5 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贯彻执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十不准”》规定。加强安...

相关热词搜索:翻车 地上 施工方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