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务运动看改革开放

发布时间:2020-08-24 来源: 党课讲稿 点击: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

  南阳理工学院

  课程名称 :

 中国近代史纲要

  题

 目:

 从洋务运动看改革开放 指导老师:常玉娜

  姓

  名:

 高现起

  学

  号:105150340085

 专

  业:

 软件工程数据库

  院

  系:

 软件学院 1 2011 年 6 6 月

 从洋务运动看改革开放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高现起

  摘

 要:

 本文通过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在历史背景、目的、领军人物、过程、巨大成就、局限性等方面的对比,讨论得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

 背景 目的 领军人物 实践过程 成就 局限性 结论 正文:

 在写这篇论文之前,我还写了一篇《小谈利比亚战争实质》,显然,我私自改了论文题目,心里有点儿不安,于是就询问老师那篇《小谈》可不可以当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论文,老师看后,觉得这更像一篇形势与政策的论文,所以不得已又重写了一篇。

 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是有意要拒绝老师给的参考题目,而是我觉得《中国近代史纲要》中的东西都是前人讨论透的东西,我在怎么去分析,也写不出新颖的东西出来,况且自己才疏学浅,妄自认为那样做没有意义。当然这样做也与我自己的性格特点有关,我比较喜欢前瞻性的思想理念,我喜欢追求个性的解放和张扬,不喜欢循规蹈矩,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确实造成的现在的自负!经过大量的查找关于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的资料之后,我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今天所写的洋务运动与今天改革开放之间的联系,以及自己从中得到的一些感受和启发。

 在阅读有关资料的时候,有一句话频繁的被使用,那就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自己的理解是历史上的某些阶段时期是会重复出现的,不同的时代、任何事物,他们的性质和意义大相径庭。刚开始对这句话半知半疑,但看过一定量的文字之后,我不得不佩服历史学家们智慧的总结:纵观世界从古代到现在,除了进步性意义的帽子之后,所有的朝代不都是从建立到强盛再到衰落被下一个王朝所代替,进入又一轮的循环,当然“历史惊人的相似”的真正意义比我想到的要大得多。

 那么,洋务运动与如今的改革开放性质上一样么?就当下而言,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将从背景、目的、领军人物、主要成就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

 中国,既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泱泱大国。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以天朝上国自居,殊不知,期间西方发生了翻天覆的的变化。两次鸦片战争给处于夜郎自大的中国人当头棒喝,中华民族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骄傲自大的中央帝国,第一次面对着对自己更先进文明的入侵,中国人第一次痛苦地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天朝上国”,闯进国门的也不是蛮荒边夷,而是在各方面都优于中国的西方列强。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发思,从林则徐、魏源到曾国藩、李鸿章开始懂得要像西洋人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兴起的。

 1949 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稍有起色,而正当世界不少国家都在推进现代化时,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闭关锁国,我们拒绝与文明社会沟通,我们号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心”,世界上仍有 N 多人口被资本家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待我们的解放。只有中国人当家作主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又在“大跃进”和“文革”的错乱中白白耽误了二十年,又成了新一轮的落后。文革的破产使一批有思想的中国人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标志着拨乱反正的开始,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始。

 我们惊人的发现,这两次运动十分相似,好似之前都在做一场梦,一场夜郎自大的美梦,这场梦最后却是在悲惨中苏醒来,历史在重复。

 当然,两者也是有些区别的。鸦片战争前期整个中国从上到下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对世界文明一无所知,而 1949 年后的三十年是由于当时的当政者使用了不当的政策,而是绝大部分中国人对文明世界一无所知。

 二、目标 因为对自身及世界的判断准确性的限制,清政府在推行洋务运动之前还把鸦片战争视为一次地方性的事件。对西方的挑战,特别是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的后果和影响没有充分的考虑和重视。因此当兴起洋务运动之际,其目的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的前提下,不会超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被动回应是的纲领。

 改革开放的目的和目标是“战略上的重点转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地将现代化作为目标。我们还可以看出,改革开放较之洋务运动更多了长久性的策略性。改革开放不是权宜之计,不会随着领导人的更替而出现变动。因而改革开放可视为一项长久的政策和制度。洋务运动目的之消极的一面在于“制夷”,目的仅仅停留在“制夷”的层面,缺乏从内部变革的动力和刺激,也没有意识到像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那样在国内进行根本的制度改革已走上强国富民之路。

 三、领军人物 提到洋务运动,我们不得不常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李鸿章。我们这代人都知道历代的宣传是把他说成卖国贼,是整个的对中国非常负面的一个人物。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李鸿章的话,肯定就没有洋务运动,也没有洋务运动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化或者现代化的努力,所以李鸿章这个人物应该说在中国早期争取现代化的进程中,应该说是一个功不可没的人物。当时的李鸿

 章一方面有比较先进的现代化的思想理念,同时他面对的又是以慈禧为代表的这么一个庞大的、植根于中国中世纪非常落后的文化的那种利益集团。

 正是这种复杂的原因让它成为当时中国昏庸官场中的杰出人物、当时晚清现代化事业的主要开创者、那一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凝聚的中心等多层身份的代名词。

 与李鸿章相比,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有着良好而优越的环境,再加他那种独特的前瞻性的目光和大胆尝试的魄力,推行一系列可行的政策方针,确立了指导思想,勇敢的突破常规,给当时的中国注入了新的思想血液,力求实现中国现代化为当时的中国指明的发展方向,引领了中国的未来。

 四、实践过程及其主要成就 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巩固国防创办“自强新政”以求“自强”,具体表现在开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1862 年(同治元年)清廷下令都司以下军官一律开始学习西洋武操、各省防军开始更新新式武器,同年曾国藩在安庆设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设制炮所,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的建设由此拉开序幕:1864 年李鸿章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1865 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1866 年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福建船政,1867 年···。短短几年间在李鸿章等洋务运动领导人的主持下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火枪、大炮、弹药等已能够在国内生产,其决心之大、动作之快令中外为之震惊,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次大飞跃,从此中国大地上有了自己的资本主义工业。

 洋务派在兴建军事工业的同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此“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洋务派领导人李鸿章认为泰西各国是以工商致富,由富而强,认为“求福”是“求强”的先决条件。于是洋务派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兴办民用工业以“兴商务,竣饷源,图自强”。1872 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始了“求富”之路,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煤矿、铁厂、缫丝厂、电厂、自来水厂、织布厂、电报、铁路相继建设,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办打破了西方资本在中国的垄断,为国家的财政回收了大量的白银,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兴办近代工业的同时,中国的军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了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各省防军普遍装备了后膛枪炮,比之西洋各国毫不逊色,1888 年北洋水师的成军更使清朝的国防力量上了一个台阶,使得中国的军队从大刀长矛的中世纪军队一变而为使用先进兵器的近代军队。

 开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必须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为此,1864 年李鸿章奏请清廷改革科举制度,在他的坚持下,清廷陆续开办了外交、军事、西医、电报等学校培养了技术人才,并于 1872 年开始向海外派出留学生,在多年之后这些留学生成了中国军队、工厂、外交方面的骨干中坚,西式教育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人的思想开始摆脱蒙昧的状态。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早在 1979 年,邓小平同志就抓住了要害。1992 年春,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再次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同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宣告,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7 年,党的十五大对深化改革作出重要部署。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 20 年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近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做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开放也是改革,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大门搞建设不行。只有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先进文明成果,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线比较的后发优势,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趋势避害,掌握主动。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市场经济,深入人心。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利库弗洛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近几十年来最广受关注的、最富有戏剧性的、最引人入胜的经济发展过程。他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五、局限性 首先,洋务运动本身是功不可没的, 它是中国人对西方先进技术文化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学习的一大进步。但洋务运动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专制统治,改革不触动专制制度,是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这次改革运动虽然在历史上值得记上重重一笔,但没能带领中国走入现代化,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只是延续了清帝国的统治。

 八十年代后的改革开放,至今已三十余年。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每个中国人肯定、歌颂。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的道路,中国有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富强,长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但是,这位老人和他的继承者迟迟不提政治改革,即使提到,也以中国特色顾左右而言他,以至于现在我国经济体制严重脱轨。到现在,我国落后的政治体制已开始阻碍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腐败问题、环境问题、经济问题,贫富差距问题教育问题,卫生医疗问题都触目惊心。

 两次改革开放局限性均表现在经济领域,其根源均拒绝政治体制改革。

 总结:

 洋务运动失败了,庆幸的是我们看到了它的局限性,我们庆幸改革开放还有待继续、有希望,更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尽快行动起来,消除祖国发展的瓶颈。

 看懂历史,是为了走好未来的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纲要》(2010 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之比较》

  庄振华 《历史惊人相似:洋务运动 VS 改革开放》

 孤独游子 《从晚清洋务运动看今日改革开放》

 邱震海 《晚清大变局》

  袁伟时

  江西人民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洋务运动 改革开放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