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考政治-主观题解答策略

发布时间:2020-08-24 来源: 党课讲稿 点击:

 【独家】

 高考政治-主观题解答策略 01、主观题失分的主要表现 1、审题不清,答错答题的范围,即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常识甚至哲学常识的知识来回答;题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来回答。

 2、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等等。

 3、盲目调用知识,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成国家做事等。

 4、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专政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等。

  5、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02、主观题失分的原因

 1、直接原因。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

 2、根本原因。知识结构的欠缺。

 03、得分不高的原因分析 1、审题不细。一是不能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领会并把握它的基本内容,不善于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把握不住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的指向。考生 在回答问题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贴近、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不能满天撒网、空泛议论甚至不着边际地议论,时间花了不少,文字写得满满的, 却没有多少有效的内容,分数与字数无关,阅卷老师不会因为你写的字多,就给你同情分的。

 2、理论无法说明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考生“运用”能力较差,主要表现:①答非所问,盲目地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瞎 写一气。②笼统回答,泛泛地说些道理,不能切题,缺少实质性的认识和分析。③机械、死板地写几个定义式的句子,不会拿这个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去灵活说明应 回答的问题。④片面性,不能作全面、完整的回答。

  3、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分析答卷可以看出考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中的知识不熟悉;二是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有的考生不重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复习,在考试时单凭自己的“感觉”去回答问题难得高分。政治答题是要遵循一定规则的。

 4、不关心时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的德育课程,必然要求考生用正确的政治认识、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去回答

 高考政治学科的考试题。这就要求考生关心和了解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的形势发展,以及对我国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了解和思考。

 04、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我把它称之为书写答案的“四个现代化”)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特别提示: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 总之,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

 05、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 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 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 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 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 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 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06、高考政治主观题审题过程“七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答:有序组织答案。

 7、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07、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七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08、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试卷无异味,不要使用刺激性大、气味重,油腻性的药物或降暑用品 (5)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制在 50~60 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 300 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6)处上述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

 09、政治主观性试题题型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

 (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题型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 2~3 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

 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 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 1 和表 2 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10、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11、高考政治论述题做题技巧 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尤其是理论联系社会现象的能力,因而学生在做题时,不可妄动笔,必须审好题。下面我介绍几种论述题做题技巧。

 (一)文字材料题要做到紧扣材料,字句分析,把材料榨干挤透。

 高考题的材料基本都是当前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这主要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这样的题学生不必慌乱,虽然书上没有,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其中,解题时要注意以下步骤:

 1、仔细阅读材料,然后把材料分段分层,弄清每层的中心意思。

 2、认真阅读问题,准确把握设问角度,找出材料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3、用课本所讲的理论依据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观点原理要准确,紧扣题意来表达,事理交融要点齐,扼要简洁层次明。, (二)图表题要做到“三读、三比”,分析图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准确找到图表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1、三读:读图表,读注文,读设问。

 2、三比:纵比,横比,表与表比。

 3、进行图表数字的转化、深化,结合问题运用专业术语做答。

 从高考趋势来看: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设问会成为考试的重点,这类题多为因果题,考生主要要分清是前因后果还是互为因果,然后进行答案的组织。

 (三)在动笔做答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题要紧扣材料,善于运用教材语言,用专业语言,切忌口语化,自己把握不准的语言不要乱用,否则会影响整个答题效果。

 2、答案的整合性要强,切忌答案零散、杂乱,在正式做前最好先打个草稿,列好提纲,这样既可以避免涂改试卷,逻辑混乱,而且可以给改卷老师留下好印象,很容易得高分。

 3、要把握分配好时间。做题的基本原则:按顺序做,会做的做,不会的空着,做完回过头来再做。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政治最后两道题千万不可忽视,要先 浏览一下,如果容易就先做。2006 年的高考很多考生就失误了,最后一道题很简单,但由于时间紧,审题不到位,致使送分题失分。

 4、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要沉着,冷静。在做题过程中面对难题,不要心慌,,要想到我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认真分析,一定会做出来的。

 1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要过好“四关”

  (一)抓知识点的落实,过好基础关 首先,紧扣考试说明,认真弄清每个知识点。从前言、标题、提要到正文,要认真、仔细、深入地研读;对重点内容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准

 确把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且能运用概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基本理论要多层次、全方位理解。

 其次,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准确的“图景”。例如:“国有经济的主导作 用”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里的“主导”和“主体”容易混淆,要注意加以区分。“主导”侧重于控制力;也就是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国民经 济的控制力上;“主体”不仅是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来讲的),而且还包括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再次,要加强循环复习。复习时,对照课本,整理笔记,以加深理解。整理笔记时可以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进行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根据笔记回忆知识点提供了线索。另外,每周要进行一次循环复习:先用较短的时间、较快的速度复习本周以前所学的内容,然后再集中精 力复习本周所学内容。这样一来,周而复始,对知识的掌握会越来越牢固。

  (二)把知识点连成线,过好联系关 所谓把知识点连成线,就是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 知识点背得再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有连成线,还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遗憾。例如,对于哲学常识部分的复习, 必须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

 对于每个知识点,我们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我们必须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 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像哲学中的“发展”问题,二年级思想政治教材第二、第四课都有所涉及,围绕 这个知识点,我们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怎样坚持发展观?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事物发展的状态有哪些?事物发展 的趋势是怎样的?等等。如此“点”、“点”相连,才能形成一条明晰的知识线,从而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时事政治,过好热点关 社会热点问题是政治试题情境设置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主要靠学生平时对时事分析的不断积累。学生 可以尝试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设问,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拓宽思路,提高分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关注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要学会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做到“热点;教材原理;考试说明”的巧妙对接和正 确运用。

 (四)适度训练,过好能力关 有资料显示,学生高考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①审题不仔细; ②书写不规范;

 ③思维不灵活; ④表达不清楚; ⑤基础不扎实; ⑥答题抓不住要点,不能规范使用专业术语。

 这六大失分因素,主要体现在主观性试题中,从能力角度看,集中表现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差。因此,在复习中要努力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同时必须要明确,这两个能力都是建立在对知识全面、透彻掌握的基础上。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审题的训练,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 要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设问指向的习惯;杜绝一瞄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随意作风。对一些典型题目,要认真分析参考答案,研究答案中每一小点的答 题角度,模仿参考答案的思维路径,并养成质疑参考答案的习惯,这样才会有所创新和提高。在表达方面要有层次性和逻辑性,必要时可以采用 “①……②……③……”模式分层叙述,答案力求准确、精练。

 高考政治提高背书效率技巧 从时间角度讲

 1.瞬时记忆法。

 也就是在接触识记材料的一瞬间,同时有意识地记忆。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则材料读给同学们听,预先告诉他们只要听听就行了不必记,听完后看看 他们记住了多少内容;再拿同等难度的材料来读,预先则告诉他们听完立即要求复述,然后看他们记住了多少内容。你会发现,后者记住的内容远远超过前者,这里就充分体现着有意识的瞬时记忆的效果。

 2.即时记忆法。

 老师每讲完一个要点,即在脑子里迅速回忆一遍;每节课下来,即用一至三分钟时间在脑子里将有关内容回顾一遍;每天晚上临睡前,将一天学的主要内容及重 要细节“过电影”,想不起来、没记准的,立即再看看;第二天早上醒来,立即回忆头天晚上记的内容,想不起来的再看看。如此即时、反复记忆,效果极佳,一旦 养成习惯,将受益终生。

 3.间隔记忆法。

 每隔三四天或一周、一个月,集中复习有关材料,查漏补缺、强化巩固。

 4.大块时间记忆法。

 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较集中时使用,比如自习课、晚上、休息日、考前复习阶段等。

 5.零碎时间记忆法,即见缝插针法。

 如吃饭前后,散步时,乘车、排队、等人的时候,都可有意识地追忆识记材料。

 6.最佳时间记忆法。

 许多人以为早晨是最佳记忆时间,一点不错。而事实上不少人晚上的思维也很活跃,记忆效果很好。还有黄昏时分,在幽雅清净的花园里,记忆也会特别有效。寻找尽量多的最佳时间去积极识记,正是很多优秀学生的特点。

 从空间角度讲 主要是空间转移记忆法。

 在学校,教室、阅览室、宿舍、操场、花园,只要不是上课时间,都可以通过转移学习地点的方式来调节情绪,提高记忆效率。若在校外,则可以选择离家近的清静地方,一条石凳、一处台阶、一方草坪、一片树阴,还有其他能让你放松的处所,都可以成为你记忆的天堂。

 上大学时甚至还曾看到,一位政治系的高才生跑到鞋匠铺里,半躺在床上,拿着书喃喃自语。只因那个鞋匠很随和、风趣,他喜欢那里,能在那里忘乎所以地背书。当然,转移空间后很容易分心,因此需要培养很强的自制能力,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记忆材料上。

 从姿势角度讲 1.独坐记忆法。

 这种姿势相对稳定,是最常规的方式,好处是有利于保持注意力。但时间过长很容易疲劳,因此必须适当调整: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做做深呼吸,或者站起来活动活动,都有助于消除疲劳,增进记忆。

 2.散步记忆法。

 如果学校离家比较近,最好走路上下学,而且留出充足的时间在路上,让“赶路”变成“散步”。迈着轻松的步子,带着雀跃的心情,回想刚刚学到的识记材 料。如果手中拿着相应的书、笔记、卡片等,能随时看看,效果更好。若不愿在路上如此“招眼”,路上可以只回想,等到家或到校后再看,及时查漏补缺。

 3.踱步记忆法。

 不管是在自己的书房还是在户外,不一定只是坐着记忆。可以站起来,小范围来回踱步,这样既有利于活动身体各关节部位,更有利于活跃大脑思维。

 4.躺卧记忆法。

 身体已经困倦,头脑还比较清醒的时候,躺下来,或仰或附、俯仰交替,让身体尽量舒适,大脑则一刻不停地回想,偶尔瞥一眼材料作为提示、印证。多年前黑 龙江一位高考理科状元在一篇谈学习经验的文章里也推荐了这种方法,他戏称之为“运筹帷幄”法。当然,为保护视力起见,此法仅限于复习巩固有关知识,不适合 接触新的记忆材料,以免给眼球带来过重负担。

 从联想的角度讲 1.文字画面转化法。

 由眼前文字联想到具体画面,让识记材料一下子鲜活起来,记起来就容易得多,印象也深刻得多。

 2.由此及彼法。

 由一个材料联想到另一个相似、相关、相反的材料,彼此引发记忆。

 3.举一反三法,也可叫膨胀法。

 由一个材料联想到多个材料,类似于“将薄书读厚”。

 4.撮要法,也叫凝缩法。

 先分析枝干,归纳整理出要点,记住了要点,其他内容也会跟着想起来了,类似于“将厚书读薄”。

 从具体手段讲 1.读记法,即边读边记。

 可以大声读记,李阳《疯狂英语》也极力倡导这种方法,好处是增加肺活量,调动全身心参与,适宜于早晨读记;也可以小声读记,好处是保护嗓子,适宜于较长时间的记忆;还可以默默读记,好处是保护嗓子,还不影响他人。三种读法交替使用,实现优势互补,效果更佳。

 2.写划法。

 边读记,边用笔在纸上写写划划,或用手指在纸上、桌上、空中写写划划。动手的过程,更好地牵动了大脑的活动,效果极为明显。

 3.听记法。

 听老师讲、同学念或背,利用录音机、复读机等,边听边记,充分发挥听力作用。

 4.吟唱法。

 类似于古人吟诵诗文,哼唱自己喜欢的曲调,或自编的小调,将识记材料变成歌词一并哼出来,使记忆活动有了韵律、美感,效果自然非同一般。

 5.提问讨论法。

 这种方法,会使尚未扎根的记忆和没有自信的记忆,经由交谈、提示而变成确实的记忆,固定在脑海里。但不可对这种方法有太强的依赖性,否则离了合作者就不能较好地独立记忆了。

 6.冥想法。

 如佛家讲的“坐禅”,我更喜欢称它为“进入气功状态”。省却一切动作,摒弃一切杂念,一心一意在脑子里“过电影”,将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回忆一遍又一遍。

 7.强刺激记忆法。

 具有震撼力的记忆是最不容易忘记的,把所要记忆的事物,造成一种能发生震撼的效果,便能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8.提示法。

 多功能笔记本、卡片甚至小纸条等,随时提示,有益于准确、快速、方便地识记。

 从提示的内容看 1.文字提示法。

 可以首字提示、要点提示、易错易忘易混处提示,借寥寥数字数语,唤起对相关内容的记忆。

 2.列表法。

 将材料分类整理,列成表格,可以一目了然。表格一般力求简单,使识记变得轻松。

 3.图示法。

 借助箭头、连线、图形帮助记忆。根据需要,可以画成流水形、扇形、树形、辐射形、多角形、地图形、金字塔形、多级扇形、复合形、交叉勾连形等等。

 提到其中的树形,很容易想到魏书生老师画的著名的“语文知识树”,那简直是可以申请专利的智慧成果,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我们平时也可以就 许多或简单或复杂的识记材料,根据其从属关系,画出各种各样的“小树”,千千万万棵小树可以组合成记忆的森林,那是很壮观的。

 从尝试的角度讲 1.分类整理法。

 分类整理是记忆的第一步。记忆力好的人,他的记忆库一定排列得井然有序。记忆力不好的人,则往往不加分类地把事物乱堆。如果我们时时留意,把想记忆的事物一一加以分类整理,在识记和再现材料时就比较容易了。

 2.眉批法。

 在读书时,遇到非常重要而必须记忆的地方,除了划上醒目的线外,最好能把它的重点写在空白的地方。因为书写可以助记忆,不但重新又思考一次,而且写出来的重点也能在视觉上引起更多的注意。

 3.分析枝干法。

 很多时候看到一大段文章就想把它逐字背下来,其实在没有背它之前,最好先思考一下,把重要的内容挑出,跳跃似地记入脑中,使它们成为记忆的主干。然后再在这些主干上,添满枝叶等次要的内容。这种做法有助于思考,同时,文章的枝干也是考试命题的焦点所在。

 4.分段记忆法。

 分段之后,各段的内容比全文的内容更容易把握。把握住各段的主旨之后,全文的主旨就很容易了解了。

 5.以背带读法。

 有项实验表明,用四倍于读的时间来背诵,比读熟后再背诵的效率要高得多。以上所讲都是比较常用且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事实上,记忆的方法远不止这些,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在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最后,还需要强调一下运用记忆法必须掌握的几个原则:

 1.自信原则。

 永远不要怀疑自己的记忆能力,应该相信,如果原来记得不好,只能说明你的记忆方法不合适,需要改进。

 2.尝试原则。

 任何一种方法,可能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有效性,但是不是最好的那种呢?所以不可迷恋固有的一种,要勇于尝试新方法,找到最佳的那种。

 3.保持原则。

 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不能轻易放弃,要保持下去,养成习惯,好习惯带来好回报。

 4.灵活原则。

 不同的识记材料有不同的记忆方法,另外,随着年龄、阅历、环境、心境的不同,也需要调整记忆方法。只有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不断推陈出新,才会达到记忆的理想效果,让自己受益多多。

相关热词搜索:高考 解答 策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