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下好改革先手棋

发布时间:2020-09-29 来源: 党课讲稿 点击:

 简政放权 下好改革“先手棋” ——简政放权系列谈之一 作者:罗容海 《光明日报》( 2015 年 05 月 20 日 01 版)

  在 5 月 12 日举行的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这样解释“大道至简”中的“简”字:“要‘居敬行简’,可解释为心里牵挂着百姓,做事有敬畏,但行为是‘简’的,不扰民、不烦民,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但同时又讲,不能‘居简行简’,可以解释说,如果心里没有百姓,已经很‘简’了,再去‘行简’,那就太‘简’、不负责任、没有法度了。”这样的阐释,让公众感受到了关于“简”的辩证法。

  如果说本届政府执政有其独特的哲学思想的话,相信这条融合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带有鲜明时代风格的“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一定能占有重要的一席。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先手棋”。改革开放 30多年来经济的粗放高速发展,让各方都受益的“帕累托最优”已经到来,通过另辟疆域再开疆拓土,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不再可能。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就必须瞄准自身,在自身上下功夫,破立并举,先破而后立。作为政府,简政放权,就是在自身上下功夫的第一步。

  通过简政放权,政府放弃自身的部分权力,集中精力提升服务水平,以提高市场的自由度、活跃度、繁荣度,这是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必由之路,也是在国富民强、繁荣昌盛的愿景中实现政府和市场双赢的必由之路。在这个不破不立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必须主动,必须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自我革命的勇气魄力,不能被时代“倒逼”着走,更不能中央推着也不动。唯有主动,才是“先手棋”的真谛。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简政放权实质是政府的自身革命,自我削权限权就像割自己的肉,更为困难。”简政放权犹如“顶风逆水搏激流,不仅不进则退,慢进也会退”,当前的形势,已经不容许我们有任何的迟疑或犹豫。为了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为了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坚持开门搞改革,坚持上下联动,坚持由人民群众和实践评判改革成效,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变通,着力把简政放权加快向前推进。同时,要做好深化简政放权的统筹谋划,因地制宜,讲究策略和方法,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和取得更大成效。

 追求 “ 做事可以无问 ” 的境界 ■赵文华

  有句话说得好,“做人可以托孤,做事可以无问”。前一句指的是,做人做到可以托孤的份上,说明你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像历史上的赵氏孤儿、刘备托孤等就被传为千古佳话。“做事可以无问”,则指的是把事情交给你,不用盯着你就能干好,说明你把工作干到了很高的境界。

 心态决定状态。同是做事,不同的心态,决定不同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标准。大家可能深有同感,抱着孩子转悠是一种享受,抱着同等重量的砖头则是一种负担。因为一个是“我要干”,一个是“要我干”。干工作也一样,被别人推着走和自己要走是不一样的。当领导或上级机关用鞭子抽着你走的时候,你肯定感到很累。

 陈赓大将有句名言,教员是“做饭做菜”的,学员是“吃饭吃菜”的,领导是“端盘子”的。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一个真理:教育就是服务。世界教育界曾经探讨这个问题:教

 育究竟属于哪个行业?最终将教育定位为服务性行业。当时有人不理解,怎么老师跟跑堂的干一个行当了?我非常认同这个定位。对于训练部机关来讲,就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深入到教员和学员当中去,深入到教学主战场、课堂主阵地上去。在服务对象上,由以保障教学为主,逐渐向为学员教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拓展;在服务时间上,由八小时之内服务向全天候服务转变;在服务内容上,由日常事务性服务向知识型、专业型服务转变;在服务手段上,由人工型服务向科技型服务转变。

 我在俄罗斯留学时的一位同学,他的父亲是部队的“老政工”。他当团长时,是集团军当时最年轻的团长。我问他进步快的原因,他说得益于父亲的几句话:“战备工作要精细化,训练工作要因人施训,政治工作要实事求是,管理工作不能忽视细节。”当师长后,他父亲还是叮嘱这几句话,但后面加了一条:“干的是军事工作,脑子里要有政治。”我觉得这几句话里面很有深义,其中两句都讲到了精细的问题,这也再次说明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干工作追求精益求精、无可挑剔,最起码要做到三点:脑子要想事 ;眼里要有活;胸中要有主意。

 兵法上讲:“卒输一力,将失一眼。”没有前瞻的思维和眼光,终会事事局促、事事被动。面对国家、军队和学校改革大势,如果我们还守着过去的观念和思维定势,就永远看不到参与的舞台在哪里,拓展的空间在哪里。实践证明,早转比晚转好、快转比慢转好、主动转比被动转好、大转比小转好。教学的短板在哪里,参与的舞台就在哪里;教学的增长点在哪里,拓展的空间就在哪里。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以教学为中心来思考问题,敢不敢跨越以往来筹划未来。比如:图书馆创办“周六讲坛”就是一种转型。过去在大家的脑子里,图书馆就是一个借书还书的地方,现在通过承办“周六讲坛”,很多教员都争着来讲,学员抢着来听,图书馆成为学术交流的阵地。就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一些领导和专家,也会抽出时间过来听讲座。

 所以,只有多些服务意识,才能把事做对;只有多些精细意识,才能把事做好;只有多些转型意识,才能把事做新。当我们真正把事情做对、做好、做新时,自然能够达到“可以无问”的境界。

 持伞者为何身易湿 ■沈建明

  有一则哲理故事,讲的是永戒、慧忠和随缘三位和尚一起出门。永戒有伞,便无惧雨中行,但风向无测,淋湿半边;慧忠持杖,故无畏泥泞,谁知一跤仰天,弄得浑身污泥;唯有随缘两手空空出门,一身干净回来。问及原因,随缘笑说:天有雨,总有无雨处;路有泥,何必泥中行;不急躁,不盲动,自然干干净净!

 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屡见不鲜:溺毙者往往是会泳者,折戟者大都是好斗徒,易醉的都是善饮的„„个别干部栽跟头、犯错误甚至走上不归路,原因就是自恃手中有把“伞”。

 有人把所谓的关系、背景、人脉当成了“伞”。俗话说,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当一名干部对“关系学”顶礼膜拜时,对“潜规则”趋之若鹜时,自以为“背靠大树好乘凉”时,往往离“树倒猢狲散”那一天也不远了。多少塌方式腐败,哪个不是自恃有“关系网”抱团、有“保护伞”撑腰,结果一查就是一窝,一审就是一串。

 有人把自己的学历、特长、功劳当成“伞”。他们可能有烫金的学历,却没有把知识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而是眼高手低、不接地气,失去了实现价值的机会。他们可能有一技之长,却没有把自己的特长与部队的需求很好地对接,而是恃才自傲、怨天尤人,结果长板反而成了短板。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业绩,却没有再接再厉,而是向组织要待遇要回报,贬损了自己的形象和人格。

 有人把手中的权力、脚下的位置当成了“伞”。权力姓“公”不姓“私”。手中有权,就应该一尘不染地用权,满腔热情地干事。然而,有的人却利用手中权力,设租寻租、中饱私囊,任人唯亲、卖官鬻爵,官商勾结、利益输送。在群众看来,“你以为自己有多么优美的背影,其实别人看重的只是你的背景”。

 这世界上,原本就没什么风雨不侵的伞。对一名党员干部来说,有“伞”与无“伞”是相对的,真正的“保护伞”,是不容亵渎的党纪国法,是不为物役的强大内心。

 理解英雄,需要良知也需要境界 ■周 恒

  晋惠帝因为昏聩,不理解百姓之苦,“善良”地建议:“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一段时间以来,邱少云、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被人肆意抹黑。在他们看来,一心为公是“傻”,艰苦奋斗是“土”,舍生忘死是“假”,英雄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的怪物,更别说学习和敬仰了。

 这些“不理解”恰是英雄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坦克之父”古德里安曾说,坦克突击的最大威力是心理上的恐惧,再优秀的战士,当他发现手中武器无法抵御坦克攻击时,逃跑和投降的念头就会变得更有诱惑力。然而,这个说法遇上人民军队时被撞得粉碎。1947 年的鲁南战役中,面对国民党精锐的装甲部队,缺少反坦克武器的解放军指战员用手榴弹炸坦克,用秫秸、稻草烧坦克,甚至爬上去用铁锹、铁镐砸坦克的天线、折光镜,最终将这支部队打瘫。假如按某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出牌,只能未战先怯,望风而逃。

 这些“不理解”恰是英雄能够赢得尊重的原因。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官兵以“谜一样的东方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有人怀疑志愿军官兵是“用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甚至怀疑“很可能是服用了一种特殊药物”。至今美军仍在研究上甘岭为什么成了他们的“伤心岭”。一位美国军事理论家认为:“对于中国的军队,我们或许是永远摸不透的。但是我们知道,评估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是要用它的装备、它现有的战斗力,加上若干 X。” 这些“不理解”恰是值得人们仰望的地方。王淦昌与邓稼先,为研制“两弹一星”,离家 28 年,家人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因为保密,王淦昌改名为王京。一年除夕夜,两个人在帐篷里相互敬酒,邓稼先对王淦昌说:“叫了王京同志几十年,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言毕,两个人抱头痛哭„„为了中华民族能够挺直脊梁,他们忍受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其高尚就在于这种“不理解”,伟大也在于这种“不理解”。

 理解英雄并不难,只要你心怀良知,只要你尊重事实,只要你不跟着别有用心之徒的魔笛起舞就足够了。当年,黄继光的身上,经常带着一本描绘马特洛索夫的连环画,有空就翻阅。雷锋看了《董存瑞》的电影以后,含着热泪说:“应该做这样的战士!”显然,他们不但理解英雄,而且让英雄情怀植根于心。

 鲁迅先生曾把那些嘲讽战士的奴才比作苍蝇,“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嘲笑英雄、解构崇高,得到的不是清醒而是迷惘,走向的不是自由而是迷途。如果全社会都不再崇尚英雄,都不讲家国大义,都把精明当成聪明,把低俗当成通俗,民族存亡的关头,还有谁会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对于那些抹黑英雄的人,我们不妨仍用鲁迅的话来敲打一下:“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让纪律挺在法律前 ■张 龙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就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取得显著成效的一条重要经验。

 为什么要坚持“纪”在“法”前?习主席反复强调,党章等党规对党员的要求比法律要求更高,党员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而且要严格遵守党章等党规,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同一件事,对普通公民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但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可能就不能为。

 严是爱,松是害。让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既是防病于未发、治病于初起,也是对干部的爱护和保护。党员干部“破法”者,无不从“破纪”开始。任何违法行为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发展变化过程,犯罪分子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规律。在个别单位,党委和纪委总认为“违纪只是小节、违法再去处理”,放松了对党员的要求,损害了党纪的严肃性,造成干部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严格执纪,可以使党员干部远离纪律和规矩红线,避免“平时没人管、一管就被关”的结局。

 纪委不是党内的公检法,纪检工作也不是抓小偷。让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体现了纪委与时俱进的政绩观。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职机构、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不应该只盯住查办大案要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拔“烂树”的同时,各级纪委也必须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下功夫去“治病树”“正歪树”,维护整个“森林”的健康生态。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纪律应先于法律作出反应,使其在破纪之初就被遏制。

 纪律严明是共产党人的天性,是党的力量之所在;纪律严明是人民军队的生命,是军队战斗力之所在。让纪律和规矩走在法律前面,各级党委和纪委必须切实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发现违纪苗头及时处理,不因恶小而轻易放过,不因初犯而下不为例,不因位高而保留情面,不因面广而法不责众。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只有真正做到抓早抓小,才能使党员干部时刻牢记纪律这条红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相关热词搜索:简政放权 先手 改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