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_信息与信息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11-02 来源: 党课讲稿 点击: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泰山版社出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本节是初中信息技术理论部分学习的基础,也是本教材学习信息技术理论课程的开篇。着重分析了什么是信息,归纳出了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拓宽了学生对信息的形态和内涵的认识,也是后面信息获取、存储、整 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和传播的知识准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跨入高中,相互还不是很熟悉,而且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表现自己,这又是他们在高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发言和参与表现的机会,通 过对事例的分析, 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很好的迁移和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个人的信息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能够说明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信息 。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认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以信息与信息载体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激趣法、 游戏法、事例分析法。

  激趣法:在导课部分我利用引人深思的托德和鲍勃的故事,引发 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引入本课的学习。

  游戏法:在信息载体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我作你猜的游戏,在游戏和互动中,使学生了解信息媒体及媒体的多样性。在介绍香农 的定义时,我设计了猜谜语游戏,使学生通过猜谜语理解香农的观点,加深学生对信息的认

 识。

 事例分析法: 在信息特征部分的教学环节中,我准备了一些小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掌握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

 2、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

  (2)软件资源: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 收集相关教学资料(图 片、谜语等)。

 六、教学过程

 (一)呈现故事,引发思考,导入新课.

  展示:A(鲍勃)和 B(托德)的故事

 师:

 A(鲍勃)和 B(托德)的差距是什么?

 教学意图:通过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意识对一个 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并自然的引入本节教学内容。

 (二)互动体验,学习新知

  (1)感受身边的信息(展示图片信息)

 老师展示提问并引导学生说出一些身边常接触的信息,然后让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说出自己对信息的认识。

  下面我们再来看两个中外学者对信息的认识,共同感受一下什 么是信息。

 (2)通过猜猜看,理解香农的观点,感受什么是信息。

 香农的观点: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课件出示猜猜看。

 师:同学们是怎样猜到答案的?

  生:思考回答

 (4)通过小例子,理解钟义信的观点,进一步感受什么是信息、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提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也就是说凡是表述了事物运动状态或变化方式的现象都是信息,信息包含了自然界或社会中的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或变化方式。

 展示文字,让学生思考其中包含哪些信息?

  (5)总结什么是信息

 从信息的本质来看,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种资源。从信息的作用来看,信息是用来消除人们对信息所描述事物的不确定性 。从信息的内容来看,

 信息描述了事物的运动状态与方式。

 (6)巩固练习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信息有了一定的认识,举例请同学们思考。

 教学意图:感受信息,加深对信息的认识,接着进行练习,以加深巩固。

 2、分析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

 信息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信息,上课的铃声,交通的红绿灯,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无不是信息。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普遍性

  教学意图:通过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出信息的特征,使用事例,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信息的特征。

 (2)载体依附性

  将士点燃的烽火本身不是信息,它里面所包含的意义是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而烽火只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载体。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依附性

  游戏:我做你猜(一位学生做“猜测者”背对黑板,另一位学生以动作示范来表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动物名称(不能说话)使另一名学生猜出动物名称。)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游戏中信息都是通过什么载体进行传递的。

  生:思考回答

  师:

 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载体来传递,虽然载体不同,但是他们传递的信息是相同的。

  (3)价值性和相对价值性

  航班、机票打折等信息。

 结论:信息是有价值的,但是要以积极开拓的心态去使用信息,才能发挥信息的价值。对于我们人生也是一样的,你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以积极上进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具有相对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

 我们只有不断提高知识和能力水平,才能有效地理解信息、把握信息和应用信息。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价值性和相对价值性。

 (4)时效性

 李小姐看到一个海报,说是百货大楼服装八折销售,于是兴高采烈的去大楼购物,可是到了大楼,李小姐却很失望,原来大楼是为庆祝建店二十周年而搞的三天打折销售活动,现在活动已经结束了。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时效性

  时效性比较强的信息:新闻,海报,通知等等。

 (5)共享性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结论:物品交换后,每个人都有失有得,而思想交换后,每个人都有了

 更多的思想,说明信息是可共享的。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共享性

 (6)存储性和可处理性 信息还是可以压缩、存储并使之有序化,还可以转变原有的形态,体现了信息具有可处理性。

 如 2008 年 8 月 8 日,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盛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有人把其全过程刻录成了光盘保存。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存储性和可处理性

 (7)传递性

 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如:地球上的控制中心通过无线信号控制太空中的卫星。历史书就是在向我们传递着发生在古代的事情。

 课件展示观看奥运会球赛的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传递性。

 (8)不完全性

 课件出示“盲人摸象”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不完全性 (9)真伪性

 课件出示诸葛亮“空城计”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的特征:真伪性 (七)小结

  1.信息的概念。

 2.信息的特征。

 (八)布置课后作业

 文学探究题。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因为在小学阶段并没有接触信息技术课,所以他们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强。而且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表现自己,并且这又是他们在初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理论课,再加上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教学时,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发言和参与表现的机会,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内容很好的迁移和融合在一起,构建起个人的信息知识体系。

 效果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特征,通过三种观点帮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践经历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信息的特征。

 故事导入效果较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兴趣浓厚,对知识点期待值比较高,因此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和睦共处。

 虽然是一节理论课,但整堂课下来,学生们并不感觉乏味,恰恰收获颇丰。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知识点和技巧也得到了加强,课堂达成度较高,较好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泰山版社出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本节是初中信息技术理论部分学习的基础,也是本教材学习信息技术理论课程的开篇。着重分析了什么是信息,归纳出了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拓宽了学生对信息的形态和内涵的认识,也是后面信息获取、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和传播的知识准备。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测评练习 第一环节 选择题 (3 道)

 关于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 第二环节 文学探究题 (16 道)

 1. “老黄历看不得”。

 2.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烽火戏诸侯,一笑值千金”。

 5.

 诸葛亮的“空城计”。

 6.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7.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8.

 读书以明理。

 9.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10.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11 . 三人成虎。

 12.

 一传十,十传百。

 13. 飞鸽传书。

 14.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5.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16. 红灯停,绿灯行。

 两个环节都旨在考察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特征。

 课后反思

 课前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差异,所以采用故事引入新课,课堂上尽量举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实例,让孩子们体会到一种贴近生活的感觉,也为从而放松心情,兴趣浓厚,和睦共处,也为整个学习过程奠定了感情基础。

 我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自己一次次的不断成长,在反复推敲的过程中受益匪浅。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含义,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课堂小组合作环节不够突显;没有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教师对个别同学的点评过于简单、粗略。以后会进一步加强评价方面的培养,这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课标分析

 本节课选自泰山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插入图片》和第二节《图文混排》综合应用,内容比较复杂,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利用 word 制作邮票,插入图片,运用绘图工具绘制图形及插入文本框制作邮票,文本框的插入编辑、位置的调整以及邮票的设计,对象整体的组合及折分。

 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强,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精心设计制作。层次分明,美观漂亮。教师可通过任务驱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小老师”演

 示指导,采取分层教学方法,使学生由一个兴趣点出发,设置实用的任务操作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动手实践,完成相关的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展示活动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作品的能力,审美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面对困难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增强学生积极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情分 信息技术 信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