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出职称改革成效,,落实督查复审机制

发布时间:2020-10-26 来源: 调查报告 点击:

 “督”出职称改革成效

 落实督查复审机制

  近年来,我厅坚持以用为本、分类改革,大力度推进全省职称制度改革,高校自主评聘改革、卫生领域分级分类改革、工程领域职称社会化评价工作等取得成效显著,走在全国前列。职称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向用人主体和行业组织放权,由学校、地方和行业协会自定标准、自主评聘、自主发证。但放权不等于放任,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省厅对标职称改革政策要求,对全省职称改革的方向、举措、机制和成效进行了重点督察,用督察“督”出职称改革成效,形成职称改革放管结合的制度闭环。

  日前,省人力社保厅发布《xx 省 2016 年度职称评审督查复审报告》。我省各领域职称改革总体进展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一起来看!

 我省各领域职称改革总体进展良好

 高校职称自主评聘改革成效显著

  各高校均能根据三年评聘规划,研究制定本学校的评聘标准,在核定的专技岗位内,实施自主评聘、自主发证。

 卫生职称分级分类改革得到深化

  各市均初步建立了分级分类评价机制,部分市已着手研究制定地方评价标准和量化评价体系,一批优秀基层医护人员脱颖而出。

 中小学职称改革进展顺利

  评审权下放后,各市根据全省指导标准,研究制定地方评价标准并积极向一线基层教师倾斜,顺利实施改革后首次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和正高级教师推荐工作。

 工程职称改革试点经验值得推广

  省质监局在特种设备专业授权行业协会评审,探索社会化评价改革。宁波市承接塑料机械工程职称改革试点,委托宁波海天塑机集团这个全国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反映塑机行业特点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首次把企业薪酬纳入评价指标。

 各领域职称改革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与学校办学特色结合还不够紧密,没有从学科建设出发优化岗位设置,教师评价标准分类粗放,

 不少高校的聘期考核机制还不健全,还是存在职称能上不能下,“一聘定终身”的现象。

 各地中小学教师评价标准分学段细化不够,评价指标仍然以论文、科研为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等一线业绩的比重过低,学校竞聘考核结果在评审中没有得到体现,学校的用人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各地对 基层医护人员的评价简单套用省里的指导标准,没有体现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和日常护理的基层特点。许多市对评聘结合政策认识不到位,政策“过渡期”没有用在制度入轨上,而是存在“赶末班车”的现象,对今后的评聘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工程系列主管部门对各高评委的巡查力度不够。“大一统”的工程专业设置没有转变,缺乏对新产业、新业态中工程技术人员的针对性评价。评价标准陈旧,千篇一律,仍以学历、资历、论文和政府奖项为主,体现工程专业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不够。评审仍由政府主导,社会化评审改革步伐缓慢,难以体现业内评价,难以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新闻、出版、文学创作等领域评价标准过于陈旧,重论文、重奖项的倾向没有得到转变,业绩标准有待完善。

 下一步工作

  结合督察整改,推进职称改革深化。研究出台《xx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督察复审工作制度化,制定《xx 省职称督察复审工作管理办法》。指导督促高校加快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卫生和中小学要更侧重一线业绩考察,进一步下放评审权,在条件成熟的大型医院、学校试点自主评价;工程领域要由政府主导评审,逐步转为业内评价、政府监管;其他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评聘结合政策,做实岗位竞聘环节。

相关热词搜索:复审 督查 成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