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历次代表大会纵览党史——党课讲稿(44页)

发布时间:2020-11-16 来源: 调查报告 点击:

  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纵览党史 (党课讲稿)

 前

 言

 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关于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题目就是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来看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

 一、学习党史的现实的意义 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就是学习党史的现实的意义。2021 年,也就是说明年就是我们建党 100 周年,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它经历了从幼弱到强大,从开天辟地到星火燎原,从力挽狂澜到持久抗战,从命运对决到建立新中国,从奠基固本到艰辛探索,从历史转折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这一百年历程。百年多难中磨砺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不断自我革命中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哪能我们不爱呢?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爱。习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非常正确且有效的路径,就是要知史爱党。

 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要在全党范围内形成学习研究历史的良好氛围,特

 别强调要学习好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他说这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我们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的工作,更好地走向未来,不断地向人民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早在 1942 年,毛泽东就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如何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他在文中就曾经告诫过全党:“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所以习总书记强调,爱党必须要知史,爱党必须要了解党史。中国共产党是解码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的金钥匙。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就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当中去探寻答案。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艰辛的奋斗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党建经验、斗争经验、执政经验、改革开放经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等等,以及经受过挫折失败的诸多教训,这些都是我们治党治国的宝贵精神财富。认真学习党史,既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通过学习,必将增强我们对党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对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党的优良作风,提高我们党员的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下面,我将通过梳理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它的召开相关情况和重大决策影响,来分析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基本经验与规律性特点。

 二、历次党代会的基本概况及重大决策影响 接下来就进入第二部分,就是历次党代会的基本概况及重大决策影响。

 以党的重大会议召开为视角来学习研究党史,特别是以历次党代会的召开为视角来学习研究党史,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好路径。因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和领导机关。

 根据党史发展的脉络,我们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四个时期当中,我们一共召开了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共召开了七次,就是从一大至七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召开的是八大到十一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十二大至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从十八大到 2017 年,我们刚刚开完的十九大。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大至七大 那我们分别来看这四个时期,一共召开的十九次党的代表大会的基本概况,及做出的重大决策及影响。先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我们召开了一大到七大。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它的时间跨度是 1919-1949 年。在这个时期,我们中国人民和历史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个选择,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种结果。

 我们知道 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尝试过许多救亡图存的道路,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也就是从旧式的农民起义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到资产阶级的革命,最后都证明是走不通的,这些路都走不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道路就成功实现了。不仅如此,而且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在一定意义上讲,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心声,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规律。

 1.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先看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 年 7 月 23 日至 31 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 2 开始在上海,最后移到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当时出席代表的人数是 13 名,代表全国 50 多名党员。这次大会主要是确定了党的名称,规定了党的党纲,也选举了党的领导人。

 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件。它的成立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一种必然的结果,也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开端。

 共产党的成立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领略一下它的历史意义。第一,中国革命从此就有了一个新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不再由资产阶级来领导了,而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革命纲领,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革命纲领是我们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第三,有了发动群众的好方法,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联合一切革命人民的战略与策略。第四,指明了我们新的道路和前途,就是要通过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一个时期。

 成立之后,共产党就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了党的中心工作,并且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党的领导下,以 1922 年 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这个高潮一连持续了 13 个月,罢工斗争达到 187 次之多,参加罢工的人数有 30 万之重,期间各地先后建立了 100 多个工会,但是这次工人运动受到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尤其是其中制造了一个震惊中外的“27 惨案”,这就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了一个低潮。

 2.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转入低潮之后,到了 1922 年 7 月,我们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党的代表大会。这次出席代表的共产党员有 12 名,代表全国195 名党员。在二大上,我们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基于我们的工人运动受到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之后的一种反思、一种结果,也制定了党成立之后的第一个党章,即《中国共产党章程》。

 3.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 年 6 月,我们紧接着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三大是在广州召开,三大出席的代表有 30 多人,全国的党员已经发展到 420 多名,三大的中心议题是国共合作的问题。在三大上我们决定,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国共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共同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大会还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三大关于实行国共合作的政策它是非常正确的,这对于加速中国革命的步伐,促进反帝反封建人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具有重大的意义。

 紧接着 1924 年 1 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广州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就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由此,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一个民主联盟。大会一致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各革命阶级所形成的统一战线也正式建立,成为了我们下一波革命高潮的一个起点。

 4. 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那么我们第四次党代会,是在 1925 年 1 月召开的,也是在又回到了上海。这次参会的代表有 20 人,全国的党员已经发展到了 994 名了。那么四大的中心议题主要是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四大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主革命运动当中各自的地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并对民主革命的内容做出了比较完整的一个规定,指出了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我们还要反对封建军阀。同时大会总结了一年来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并决定在全国积极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总之,党的四大为革命斗争的新高涨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积极的准备。

 5.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 年 4 月我们召开五大。党的五大是在武汉召开的,出席代表有 80 多人,代表全国 57967 名党员。我们知道,这次代表大会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的半个月,中国革命处在危机关头召开的一次重大的会议。中心议题是什么呢?是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接下来的重大的

 方针政策。

 在五大上,虽然我们党对陈独秀的错误进行了批评,但对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的问题,如何对待国民党政府和国民党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重大的迫切的问题,都没有能够做出切实的回答。因此,党的五大未能承担起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来挽救大革命失败的这么一个重任。但是,这次会议把周恩来、任弼时等一批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所认识、有所抵制的同志选进了新的中央委员会,这就为后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一种准备。

 五大之后,1927 年 8 月至 1928 年底,在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党主要的工作就是发动和领导各地的武装起义,在武装起义的过程当中,我们创立了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的力量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和发展。

 6. 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接下来我们进入到六大,六大是一次不寻常的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因为它不是在中国召开的,不是在国内召开的,而是 1928年 6 月 18 日至 7 月 11 日,它是在莫斯科近郊的一个叫做兹维尼果罗德镇的五一村的地方召开的一次重大的会议,而且是秘密召开的。出席大会的代表有 142 人,其中有表决权的 82 人,但当时全国的党员人数跟五大比有几种说法。我们《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第一卷,对于当时的全国党员人数没有列出具体的数字,认为

 是不确切的一个数字。但是在学者的文章当中,对于当时全国党员人数有两个数据,有一个数据就是有 4 万多名党员,另一个数据有 13 万多名党员,这都是没有经过考据的,学者列出来的两种数据的说法。但是六大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个大的问题,一个是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革命的性质问题,第二个是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

 大会指出了中国的社会性质,还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形势是处在这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一种低潮,党的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大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这么一个革命纲领,大会也批评了“右”的机会主义,特别是盲动主义的这种错误。

 党的六大的制定的路线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对于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大会对中国革命的这种长期性,以及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仍然认识不足。

 7. 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党的七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具有一个重大意义的一次这个会议。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在延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 554 人,候补代表是 208 人,代表全国 121 万名党员。这次代表大会,是党的历史上会期最长的一次党代会,会期最长,从4 月 23 日一直开到 6 月 11 日,准备期也最久的,是第一次没有

 共产国际参与的党代会。为什么?因为共产国际在 1943 年就宣布解散了。

 从遵义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就开始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党的建设道路和革命道路。就是 1928 年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到 1945 年,17 年间就没有召开过党代会,但是准备召开七大的动议已经很早就开始了。早在 1937 年 12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召开七大,要召开七大。但是我们知道 1937 年以后,党和人民军队一直处在极其严酷恶劣的一种战争的环境之下,很难集中起来开会,而且当时全党对重大的一些理论问题、是非问题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所以直到 1945 年延安整风运动结束以后,这些问题都已经得到了基本的解决,我们七大才得以顺利地召开。

 在大会期间,毛泽东同志作了《论联合政府》、朱德同志作了《论解放区战场》、刘少奇同志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同志作了《论统一战线》的报告。

 大会充分地总结了民主革命二十四年来的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路线,也就是说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大会也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总结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全军的指导地位。

 七大实现了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的基础上的一次大的团结,这就为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做了充分的准备。刚才所讲的,就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召开的七次代表大会。我们从中可以看得出来,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是多么的艰辛,这正是多难砺党。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八大至十一大 我们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我们召开了党的八大一直到十一大。

 1949 年至 1978 年,我们把它称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这么一个经济凋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基础上,还要顶住国内外的各种压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把中国从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国家。

 与此同时,对在中国如何走自己的路,建设社会主义也进行了大胆的实践与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当中,我们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当然,期间我们也经历了巨大的曲折与困难,比如说我们发生了“文革”这样灾难性的十年内乱。但不管怎么样,这段时间的伟大成就是客观存在的,这些伟大成就,足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有能力、也是有资格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好新中国的。经历了这些曲折和困难,更是表明了我们在中国要建设好社会主义这个前无古人的事业,是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也是充满着艰

 难险阻的,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

 1.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期间我们先看这个期间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就是党的八大。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党的八大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有 1026 人,代表了当时全国的 1073 万党员。党的八大是建国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七大是 1945 年,到1956 年,中间又隔了 11 年。党建国之后的第一次党代会,有 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应邀参加了这次党的代表大会,党的八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大会。

 大会明确提出了,我们国内的社会主要矛盾不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新的判断。

 那么矛盾的判断,决定了新的任务的提出,党和国家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不是阶级斗争了,而主要是要集中力量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国家尽快地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同时还提出了要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

 主,加强党和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是八大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它正确地分析了形势,适时地提出了要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革命转移到建设上来,于此也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以及在经济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可惜八大之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形势的综合因素所致,我们好多这样的正确的方针政策,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2.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接下来的九大、十大、十一大,这三次代表大会都是在文革期间,或者文革刚结束后的时间内召开的。九大是在 1969 年 4月 1 日到 24 日在北京召开的,通过的党章修正案,错误地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这种理论和“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进了党纲,同时也对毛泽东思想做了歪曲的阐述,把原来党章当中的关于党员权利这个内容都砍掉了。并且还取消了党员的预备期,取消了中央书记处,取消了当时成立的中央监察委员会等等这些机构。

 九大自始至终,它是被一种强烈的个人主义和“左”倾狂热气氛所左右,九大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革”的错误理论与实践更加合法化了。实践也证明,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提出来的这些指导方针都是极其错误的。

 3.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到了十大,十大是在林彪集团粉碎之后,在全国各方面的形势有所好转之后召开的,也就是在 1973 年 8 月 24 日至 28 日在

 北京召开。在十大上,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思想上、组织上,延续着九大的错误路线。就是在九大上,我们从中央委员会的成立可以看得出来,江青集团更多的一些骨干分子都进入到新的中央委员会了,这无疑就加强了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但同时一些在“文革”当中遭到打击,被排斥在九届中央委员会之外的老干部,比如说谁呢?有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等,这些人也同时选入了中央委员,这股党内健康力量在中央委员会的存在,对于我们与错误路线进行斗争有好处。

 4. 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十一大就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召开的,1977 年 8 月12 日至 18 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宣告“四人帮”被粉碎,也是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大会还重申了在本世纪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大的闭幕式上做了闭幕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为我们党树立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为我们党树立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恢复和发扬毛泽东为我们党树立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且同时提出要在全党、全军、全国努力制造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那样一个政治局面。在当时提出这些观点是不容易的。

 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华国锋同志对于错误路线的坚持,大会并没有能够彻底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这种错误理论、政策与口号,错误地判定“四人帮”推行的是一种所谓“极右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反右”,而不是“纠左”,继续肯定党内有“走资派”,并继续说像“文命”这样性质的政治大革命还要进行多次等等。因而我们就认为,这次会议没有能够从理论上和党的指导方针上完成拨乱反正的根本任务。

 不管怎么样,十一大是我们中国走向改革开放转折的一个起点,如果没有十一大精神的指导,就很难会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它虽然不是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它的意义非常重要。

 刚才所讲的就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召开的四次党代会。其中我们党的八大所确立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个政治判断,以及在这基础上所制定出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我们后面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依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二大至十七大 我们看进入到第三个历史阶段,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召开了从十二大一直到十七大。

 1978 年开始,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么一些重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做出了科学的回答。2010 年,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期间我们国家快速地发展起来了,人们生活水平也快速地提高了,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这么一个伟大的跨越。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成功开创出来一条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伟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段历史充分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

 二、历次党代会的基本概况及重大决策影响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二大至十七大 1. 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我们接下来具体来看这几次代表大会。先看十二大,十二大是在 1982 年召开的,9 月 1 日至 11 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经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召开的一次重大的会议。

 邓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

 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非常重要,这为后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十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么一个崭新的命题,这个命题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会议确定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这个总任务是什么呢?就是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会议的内容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的科学社会主义。

 2. 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1 日,十三大召开,十三召开的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围绕着加快和深化改革,这次会议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了,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但是我们的这个社会主义还不是成熟的社会主义,还是处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提出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的意义在于:今后,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同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个基本路线我们把它概括为两句话,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的全部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是整个内容,我们一般把它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在初期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今天依然要坚持,而且在今后也一定要坚持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同志当年说:“基本路线要管 100 年,动摇不得。”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一直在强调,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

 会议还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的这个战略目标,并且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84 年至1988 年,在十二大到十三大之间,这个期间我们的经济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

 3. 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十三大开完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再过 5 年,到 1992年十四大召开。十四大是在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之后召开的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大会认真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整个 14年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确定了今后我们一段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把握有利的时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们改革的目标。

 1992 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又贡献了很多新的重要观点,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这些重要观点为十四大的召开,为里面重大的决策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十四大最大的贡献就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的目标,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的创举。以十四大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由此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了。

 4. 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到了 1997 年,我们党的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十五大的会议主题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1997年,我们新世纪就马上来临了。

 十五大报告当中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么一个概念,在之前我们都说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大会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一些新鲜的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到党章,同时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我们党的基本方略,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大会提出了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此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的发展也做出了战略部署。

 5. 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就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核心主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大召开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出席的代表团比以前增加了,我们十五大的时候只有 36 个代表团,到了十六大有 38 个代表团,增加了两个。增加的两个是什么单位呢?增加的两个代表团,分别是中央企业系统代表团和中央金融代表团,一个企业一个是金融。中央企业代表团和中央金融代表团是首次单独组团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之前他们的成员都是在别的团里边是混合参加的,十六大开始他们以单独的身份组团来参加党的代表大会,这也足以说明我们央企国企和我们金融在改革开放当中的地位,以及它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我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它的核心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它的战略目标,我们十六大做了明确的规定,并且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到了党章,并且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到了 2007 年 10 月 15 日至 21 日,我们党的十七大在北京召开。十七大的核心主题实际上还是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

 然是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核心主题,十七大就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要求。经过五年的发展,有了新的要求,质量、数量上都有了变化,并且做出的全面的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十七大还有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对于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为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到党章。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并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进行了界定,这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这几次党的代表大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十八大、十九大 那么接下来进入到第四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我们主要是召开两次党代会,一个是十八大,一个是十九大。从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那么这个新时代它是作为一个新的历史方位,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一个阶段,一个新的历史方位。

 那么这个时间的边界就是从党的十八大到本世纪中叶,到2050 年。这个新时代的开启者就是我们的习总书记。新时代有其新使命、新蓝图、新征程,同时新时代也面临新机遇、新问题、新挑战。在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这两个过

 程当中,我们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四个伟大”,我们要解决好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国际大变局,要推进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而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来部署。

 1. 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我们就来看十八大,2012 年 11 月 8 日至 11 月 22 日,我们在北京召开了十八大。十八大参会的正式代表有 2628 人,特约代表是 57 人,全国的党员人数发展到了 8200 多万。我们十八大的会议主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也就是说我们十八大核心的主题,由十六大、十七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一字之差,全面建设变成了全面建成。我们经过了10 年的奋斗,我们对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有了底气,打下了基础。所以我们十八大的会议的核心主题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会议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的决策与部署,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

 会议提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我们这把旗帜不能丢,旗帜就是方向。强调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封闭僵化的老路,

 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要走的是这么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是我们要倍加珍惜的,并且在坚持中不断地去发展的一条道路。

 十八大的主要的历史贡献:第一就是把科学发展观列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当中,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提出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

 二是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是在十七大报告的基础之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新概括,并提出了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指出道路是实现的路径,理论体系是行动的指南,制度是我们的根本保障,强调三者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四是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要牢牢把握“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并且使这八个必须坚持基本要求,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的信念。

 五是顺利完成了中央领导集体制度化、程序化的新老交替,

 领导人的新老交替、接班的问题,选举产生了以习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

 2.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接下来就到了 2017 年第十九大,也就是说也是最近的刚开完的这一次,也是党的十九大,它是在 2017 年 11 月 18 日至 24日召开的。当时全国的党员,2017 年十九大召开的时候,全国党员统计人数已经超过 8900 多万了。十九大是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而召开的一次非常十分重要的一次会议。

 会议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这次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那么我们十九大提出是要决胜,也就是说 2020 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报告围绕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的历史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定标了当代中国新的历史方位及其内在的根据,揭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它的历史使命及其实现路径,系统地阐述了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其重大意义,科学地规划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制定了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总体部

 署。这是十九大报告,它是引领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部分,就是简单地对十九次党的代表大会的一个基本概况,以及做出的一些重大的决策及影响做一个历史性的一个梳理。

 三、历次党代会与党的发展壮大成熟 那么进入到我们要讲的最后一个大部分,第三部分就是历次党代会与党的发展壮大成熟。一次次党代会的召开,就意味着我们党不断地在发展,不断地在壮大,也不断地在走向成熟。党的发展壮大成熟,不仅仅是体现在由当时一大时期的 50 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 9000 多万名党员的数量上,更是体现在党对中国道路的成功探索和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当中,体现在党的各方面的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当中。

 (一)在探索中国道路中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这里面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第一个方面在探索中国道路中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就是我们历次党代会,这个历史过程,这个脉络,把它梳理过来,可以看得出我们在探索中国道路过程当中在持续地推进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自1921 年成立以来,一直在为之而努力奋斗的,并且一直在努力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那我们必须要有不断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

 思主义,在运用于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当中,它不断地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而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那么历次党代会从历史纵向上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这种不懈的探索,同时也反映了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与时俱进。刚才在第二部分里边,我们在梳理历次党代会的基本概况的时候,我提到了很多个“第一次”“首次”,这些“第一次”“首次”都证明了我们党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方面的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在成功探索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当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发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这两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就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它成功地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有别于俄国的一条革命的道路,并且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在经历了一个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的这么一个过程。我们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六大之间,我们党还处在发展的一个幼年时期。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它还没有掌握好,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在理论源头上,对马克思主义也缺乏深刻认识;在实际运用过程

 当中,对中国具体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两头都没有弄清楚。

 因此,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人整体上对中国革命这种规律性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的。特别是在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建立军队武装力量等关系到中国革命前途的这些重大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不足,以至我们在革命实践过程当中多次犯下过右倾机会主义、“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等等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性后果。但是这些错误在随后紧接着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上得到了一定的修正,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也相应地获得了遏制,并且使我们的革命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来发展前进。

 大革命失败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道路。它不同于俄国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这么一条道路。同时,在同各种“左”、“右”倾错误作坚决斗争的过程当中,我们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说,毛泽东思想在这个过程当中,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然后逐步走向成熟。到 1945 年党的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我们就说它成熟了,并且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就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这次伟大的飞跃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主要内容它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但是七大,特别是新

 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又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这些丰富和发展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两个方面。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个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性地在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种转变。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又提出要“以苏为鉴”,开始由“以苏为思”变成了“以苏为鉴”,开始探索我们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也就是说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要第二次结合,革命时期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们中国实际相结合,是第一次结合。现在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也要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出来。党的八大就标志着这种探索在理论上取得了进步。但是我们八大上所做出的一系列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后因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综合所致。比如说,对国内国际的形势这种判断分析出现了偏差、对阶级斗争形势的判断也出现了失误,导致我们党中很多的提出来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执行下去。不但没有执行下去,还走上了一条越来越左的道路,走上一条曲折的道路。

 九大、十大都是在刚才讲的,都是在“文革”的错误理论指导下召开的,十一大虽然纠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但仍然坚持着“文革”的理论、政策和错误口号。总之,八大之后的九大、十大、十一大,党内主要还是“左”倾的这种思想,这种理论占主

 流地位。

 第二次飞跃,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这四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共产党,就是中国共产党一边大胆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边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在理论上进行创新,把探索当中的有益的经验上升为指导今后实践的新理论。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就是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把党的理论的最新成果反映出来。就是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我们都是对前面经验的总结,错误的反思,然后把提炼出来的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的成果反映出来,反映在党代会,尤其是写入党章。

 比如说 1982 年,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1987 年,我们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观点,都是在党代会上提出来的。它是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大致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它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到了 1992 年,十四大则概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的内容,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2002 年,十六大继续丰富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2007年,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伟大命题,并深入总结和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2012 年,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新的界定,在十七大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界定。2017 年,十九大把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且深刻阐明了这一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在党章中把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随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我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会越走越宽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会不断地丰富发展下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地会延续下去,这是一小部分。

 三、历次党代会与党的发展壮大成熟 (二)在保障党的事业中持续推进党的组织创新 第二,我们在保障党的事业中持续推进党的组织创新。我们每次党代会都是为了党的事业,同时如何为更好地保障党的事业健康顺利的发展,我们推进了一系列的组织创新,这主要是体现在我们党章制定和修改的过程当中。下面我们就从历次党代会对党章的制定和修改的一些情况,来分析我们党代会是为保障党的

 事业的健康顺利地发展,如何在组织建设上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完善。

 我们知道党的一大没有制定党章,只通过了一个纲领,纲领在当时虽然不是党章,但是它起着一个临时党章的作用。就是说在一大的纲领当中,没有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的命题,没有明确这个概念。但是它的内容包含着民主集中制,比如说它规定了我们党必须采取苏维埃的形式,也就是说采取委员会的制度。还规定修改党的纲领必须要经过全国代表大会三分之二的代表同意才能够修订。同时,纲领强调了集中,规定自下而上要建立严密的组织,要求党员要遵守党的纪律,接受党的监督,以保证中央的统一领导,这些规定都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

 党的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正式党章,第一部正式的党章是二大上制定的。二大这个党章是为解决当时党所面临在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怎么样来巩固党的组织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党章就对党员入党的条件、入党的手续、党的组织原则、党的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都作了详尽地规定,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二大制定的党章,它创建了党章的一个框架结构,也形成了一个党章的基本体例,这个框架结构和基本体例,就为以后党章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了一个基础。这是二大党章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性的贡献。

 那么三大,党的三大就在二大党章的基础上又作出了相应的修改。主要是在党的组织建设的个别条文方面做了修正。比如说

 修补了党员的发展程序、怎么样...

相关热词搜索:党课 讲稿 党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