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变学习什么为怎样学习

发布时间:2020-11-20 来源: 调查报告 点击:

 注重 数学学法指导, 提升 学生学习 水平

 - ----如何让学生变学习什么为怎样学习

 摘要

 现代教育观点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但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当前,小学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我想就此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做些探讨。

 关键词

  更新观点

 生成性课堂

 发散思维

 数学学法

 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而“学什么与怎样学是分不开的”,相信每一位教师对这个点都深有体会 。

 现代教育观点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但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近几年来,旨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升学生自学水平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之所以成绩优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学习困难学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也往往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增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一、更新观点、改变教法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上练习、课后作业。这种方式在我国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其长处是,学生能按知识的逻辑序列比较系统地接受课本知识,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孕育。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实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 1 、备课 不但 要 注重 教材,更要 注重 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材的方法很多,备学生学习方法的很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水平,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应编写有序、图示清晰,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实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

 观察水平、想象水平、思维水平、推理水平及总结归纳水平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但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培养。

  2 2 、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很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如一年级数学下册《理解人民币》在教学“一元﹦10 角”这个内容时,一位教师首先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购买一元钱的东西,在付钱过程中因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了多种付钱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付钱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付了 10 角,从而揭示了元与角的关系,也使学生真切体验了付钱方法的多样性。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促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二、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升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水平,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下面就平时积累的几点方法罗列如下:

 1 1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接触新的数学知识时,不理应都是被告知“ ……是什么”, “……理应怎么做”等等,而是理应有机会实行探索性学习,去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的同学在学习中重视对知识的机械性、生硬性记忆,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对知识掌握水准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将严重影响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水平的发挥。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2 2 、变材施教,发展思维品质

 在小学数学例题、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充分理解教材例题、习题的设计意图,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资源实行有效处理和二度开发,设计出优质的数学习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教学中,灵活多变的习题设计,能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持续接受智慧的挑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提升;学生享受成功和喜悦的同时,思维的灵敏性得到锻炼,思维品质得以提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很多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 ,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能够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3 3 、另辟蹊径 —— 提升数学 水平

 在例、习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铺垫,使解题过程水到渠成。并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水平。“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水平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相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水平,这也是培养知识迁移水平的重要要求。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表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变换的问题样式和情境无法被吸纳人认知结构或已建构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这个问题,便要求我们对这个问题实行再处理,再变换或尝试与另一认知结构对接,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水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一种方法解十道题不如用十种方法解一道题”。

 4 4 、学会用 准确 的方法听课

 用准确的方法听课,能提升学习效率,反之,就导致学习效率差。有人说,不是上幼儿园就开始听课了吗?谁不会听课呢?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用准确的方法听课,这就导致同样的学习出现不同的成绩。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

 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要只背结论,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但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学生还要即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

  第四、要指导学生一定要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现在学生的通病是仅仅把教材当做一个习题簿子,做作业用到它,而后就放置一边。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要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例题,结合教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之后再去做作业,就会少走弯路,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的巩固、复习。

  5 5 、课外学习,拓宽视野

 课外学习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协助同学们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水平与习惯,增长工作才干。这也就是常说的:“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但课外阅读要有教师的准确指导,才能避免滥读,费力不讨好。

  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比较法、线段图法、分析法、归类法等等。指导的形式能够灵活多样,除了上课的潜移默化外,还有如,讲授式、交流式、辅导式等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总来说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动学生掌握准确的学习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学习 生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