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版

发布时间:2020-10-06 来源: 调研报告 点击:

  第 1 页 共 16 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复习提纲精编版 《 文化生活 》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 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C C )

 (1)

 文化的 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注意:全部精神活动≠全部活动 (2 2 )

 文化的 特点:

 ①文化是 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 实践的产物。( 纯 粹“自然”的 东 西不能称 为 文化。)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 文化素 养 不是天生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 也凝结在一定的 物质载体 之中。

 (3)

 文化的 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等、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4 4 )

 文化的实质: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5 5 )文化的 社会作用 :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注:① 先 进 的、健康的文化起 促 进作用,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起 阻碍作用。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需要中间环节——实践。)

 2.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A A )

 ★★★

 (1 1 )文化与经济 、政治 相互影响

 ①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第 2 页 共 16 页

 a.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b.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 2 )

 文化与经济 、政治 相互交融 :

 ① 文化与经济 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

 A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 3)

 文化有其自身的 传 承性、相 对 独立性 。( ( 有时先于有时落后于经济政治) )

 3. 文化与综合国力(B B )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4.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特点(B B )

 (1)

 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 2 )表现 :①文化 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注意:影响≠决定)

 (3 3 )特点:

 。

 ①潜移默化。(关键词:无形中、熏陶、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深远 持久。(关键词:难以改变、坚持、乡音未改)

  第 3 页 共 16 页 ( 世界观 、人生 观 、价 值观 是人 们 文化素 养 的核心和 标 志 。)

 5. 文化塑造人生(B B )

 ①优秀文化能够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关键词:欣赏到、感受到、享受了、体验到、体会到、领略到、修养、境界)

 ②优秀文化能够 增 强 人的精神力量。(关键词:增强、鼓舞、激励、振奋、促进)

 ③优秀文化能 促 进 人的全面 发 展。

  主观题概括:1、

 文化的影响/ / 作用: : (重点)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文化对人的影响(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某项文化活动)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4)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6 6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C C )

 (1 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 民族节日 和 文化遗产 上。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第 4 页 共 16 页 ② 文化 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历 史文化成就的重要 标 志。

 文化 遗产 ,不 仅对 于研究人 类 文明的演 进 具有重要意 义 ,而且 对 于展 现 世界文化多样 性具有独特作用,它 们 是人 类 共同的文化 财 富。

 注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7 7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B B )

 (1)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 文化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

 (2) 尊重文化多样性:

 A. 正确 态 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B. 坚 持的原 则:必须遵循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C. 意义:a a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b b 尊 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8 8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C C )

 (1 1 )

 文化 传 播的主要途径:

 商 业贸 易、人口迁徙、教育

 是文化传播的 重要途径;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 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 (2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

 大众 传 媒 ①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② 标 志 :印刷术的推广

  ③大众传媒的特点和地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 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 文化 传递 、沟通、共享的 强 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

  第 5 页 共 16 页 播的 主要手段。

 注意:

 传播手段≠ 传播途径

 9 9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B B )

 (1)利己: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利人: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互利:有利于增强各国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相互尊重;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友好往来。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0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B B )

 (1 1 )

 传统文化继承性的 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建筑的继承; 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思想的继承 注意区分:① 建筑被称为 凝固的 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 文化 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 历 史文化成就的重要 标 志。

 ③ 科学技术 是一个民族文 明程度 的重要标志。

 ④ 汉字 是 中华文明 的重要标志。

 (2 2 )

 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 对稳定性 ;具有 鲜明的民族性 。

  ①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 文化 是 维 系民族生存和 发 展的精神 纽带。)

  注意:

 民族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 精神根基。

  第 6 页 共 16 页 (3 3 )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 4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 华 ,去其糟粕”,批判 继 承,古 为 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11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B)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无先后之分)。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12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B)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科学技术的进步 ,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4)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 、 传递 、 创 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五课

 文化 创 新

 13 .文化 创 新的源泉和作用 (A)

 ★★★

  第 7 页 共 16 页 (1)

 文化创新的 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动力。

 (2)

 文化创新的 作用:①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 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 根本标准。)

  ② 文化创新能够 促进 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

 14. 文化创新的途径(B B )

 ① ① 立足于社会实践 , 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③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坚 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 B )

 (1 )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1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 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① 汉字是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 发 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标 志着人 类进 入文明 时 代。)

 ②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 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第 8 页 共 16 页 2 6.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① 独特性: :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 区域性: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 民族性: :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注意:

 独特性 突出表 现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① 文学 艺术 ,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

 ② 科学技 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交流、借鉴、吸收,既渐

 趋 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融合≠趋同 )

 16.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C)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 包容性。

 ①含 义 :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②意 义: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7 .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和时代特征

 (B)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伟大民族精神。

  第 9 页 共 16 页 (2)中华民族精神的 核心: : 爱国主义

 (3)时代特征: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

 ★★★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3 3 、4 4 、5 5 条必答)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 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 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 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二、如何弘 扬 和培育 民族精神(途径)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必须发扬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5)

 立足于社会实践。

 (6)

 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第 10 页 共 16 页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9.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B B )

 (变化)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 它能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②它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③它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地 接受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④它易于 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2)消极影响 ①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 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②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俗趣味 ③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逸事”等。

 (3)如何应对? ①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影响,应 全面分析,辩证地认

 识和对待。

 ② 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

 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③要 加强法制建设,使文化生活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 设,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19 .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旧)

 原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要求: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第 11 页 共 16 页 含义:

 人民大众 真正需要 的,都是 先进 的 、健康有益的文化 , 只有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0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C C )

 (1)

 落后文化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是文化糟粕 , 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 或 剔除。

 (2)

 腐朽文 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 必须 依法取缔,坚决抵制 。

 第九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 21 1.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B B )

 (1)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核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原因: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第 12 页 共 16 页 导地位。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明 考试说明 33题)

 【答案】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⑤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 B )

 (1)

 文化自信 ① 文化自信的 重要性: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 文化自信的 来源: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第 13 页 共 16 页 ③ 文化自信的 表现: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原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 ②措施(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B.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C.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3 3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①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的原因?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意识形态领域,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采取放任的态度。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②措施:

 A.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

  第 14 页 共 16 页 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B.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C. 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

 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3 . 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 A )

 ★★★

 (1 1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原因 ? ①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注重道德引

  第 15 页 共 16 页 领 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③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2 24 4 .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B B) )

 一、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1)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①筑牢理想信念之基的原因:a、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b、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C、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②如何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a.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

 (2) 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第 16 页 共 16 页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⑤ 我们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3)成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①原因: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②要求: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生活 提纲 知识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