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问题

发布时间:2017-01-2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短文两篇问题篇一:27、短文两篇练习(附答案)

八年语文期末复习短文两篇

1、默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清流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 2、解释下列词句 五色交辉()四时俱备()....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 ) ..沉鳞竞跃()能与其奇者( ) ...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 )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本文作者__ __,___ __朝人。他隐居句曲山中。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__________”。

1

(3)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4)文中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的句子是:

(5)文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静的句子是:。 (6)文中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表现出绚烂辉煌的景象的句子是: 。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选文的作者 __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3、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 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③怀民亦未寝 () ④盖竹柏影也 ( )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从文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7、 此文共分三层:

8、贯穿全文线索的是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句? 9、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10、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作色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耕,家给人足。 1)见人持.一把未熟稻:2)执而鞭.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耕

3)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选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性格特点?

2

默写短文两篇,并把译文写在下面。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短文两篇问题篇二: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问题篇三:九(上)短文两篇知识点详解

15、短文两篇

[文题解通]

◎导读

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短文两篇》都是谈读书,但见解独到。读《谈读书》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读《不求甚解》如同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

◎作者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就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曾当律师和国会会员,担任过掌玺大臣和英国大法官。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的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后集成《人生论》。他的随笔小品说理透彻,会意隽永。雪莱曾评价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短文两篇问题

”。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知识览通]

◎语音

1、狡黠 “xiá”不能读成“ jié” .

2、咀嚼 “jǔjué”不能读成“ zuǐjiǎo” ..

3、诘难 “nàn”不能读成“ nán” .

4、滞碍“chì”不能读成“zhì” .

5、死抠 “kōu”不能读成“qū” .

6、豁然 “huò”不能读成“ huo” .

7、相似 “sì”不能读成“ shì” .

8、曲解 “qū”不能读成“ qǔ” .

9、大而无当“ dàng”不能读成“dāng” .

10、迂腐 “yū”不能读成“ yú” .

◎字形

1、怡情:“怡”不能写成“移”。 2、傅彩:“彩”不能写成“采”。 ..

3、策划:“划”不能写成“化”或“画”。 4、蒸馏:“馏”不能写成“溜”。 ..5、辩论:“辩”不能写成“辨”。 6、辨异:“辨”不能写成“辩”。 ..7、胸肺:“肺”不能写成“月市”。 8、滥加粗暴:“滥”不能写成“烂”。 ..9、要诀:“诀”不能写成“决”。 10、独到:“到”不能写成“道”。 ..◎词语

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诘难:诘间,为难。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7、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9、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10、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11、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12、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常识

驳论文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列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战,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内容析通]

◎理文脉

《谈读书》紧紧扣住“读书”这个话题,分别从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不求甚解》则是从批驳别人的观点开始,接着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和会意,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辨结构

具体的读书方法,同时归纳推断读书的重要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此鼓舞人们多读书。本文观点丰富,见解独到,但综合全文在倡导读收和从书中获得智慧,并加以运用。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从谈读书的目的看,读书只以怡情、傅彩,足以长才。“读书补天生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用书之智慧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面观察事情。”这些都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强调读书与实际的结合。

从论述读书的作用看,作者谈到,“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这些论述人性格和才智方面阐述了读书的巨大作用,旨在鼓励读书。

本文尽管论述到读书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

读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全文的内在逻辑。

《不求甚解》通过对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反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意,进而提出自己的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虚心和会意,反对死读或抠字句而忽视精神实质的理解,提倡观其大略地含意,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地读,才能真正会意。这对于纠正在读书问题上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均有积极的作用。了解本文意旨的关键是理解作者提出关于“不求甚解”真正含义。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解读“不求甚解”的。

作者首先全面了解陶渊明提出“不求甚解”主张。认为陶渊明是在“好读书”“会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求甚解”的。“陶渊明主张读书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这是古人正确的读书态度。进而作者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接着作者运用普列汉诺失和诸葛亮为例,进一步论证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从而阐述在读书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议问题

1、《谈读书》中的“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的一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阐述观点的?

明确:观点: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是用归纳法证明观点的,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谈读书》中的“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一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阐述观点的?

明确:观点:读书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论证观点的。

[特色鉴通]

1、《谈读书》是一篇随笔。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的影响都很大。他的随笔,风格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本文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从写法上看,有如下特点。

①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书是以怡情,是以傅彩,是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短处幽居之时;其傅朋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又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讨使人灵秀,教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赫,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③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开头从正面论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2、《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同时也是一篇驳论,在论证方法有其特色。

①运用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②运用例证法。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③运用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④破立结合。本文在批驳其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自己所持的观点,边破边立,破立结合。

相关热词搜索:短文 两篇 环境问题短文 手帕短文问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