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阅读题

发布时间:2017-01-27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短文两篇阅读题篇一:短文两篇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1.文学常识:①《夸父逐日》选自《 》,是我国最早的之一。请再写出几个出自这本书中的神话故事—————— ②《共工怒触不周山》,及上学期课文《》均选自《 》,又名《》,是 (朝代)淮南王 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短文两篇阅读题)一部著作。 2. 古今异义。饮于河、渭:古义:今义: 3.词类活用。①北饮大泽 。②道渴而死: 。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 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3、文章首尾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作者这样写意图何在?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4、“遥闻深巷中犬吠”能否删去?为什么?5、“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一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先走”两字作用何在?

6、第二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是按怎样的顺序叙写声音变化的? 4.词语解释。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 地维绝 故水潦尘埃归焉

5.语句翻译。①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②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③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6. 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2)“夸父逐日”这个神话现常用来比喻(3)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 “与日逐走”?(4)“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5)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要这么做?请你推测一下。(6)《共工怒触不周山》解释了哪两种自然现象?你如何看待文中的解释?

(7)你还知道多少与太阳或者黄河有关系的神话故事?有关太阳或者黄河的诗句能列举至少两句吗? 《口技》复习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的。这本书是朝 编选的一部 体小说集。 二、注音。少顷()犬吠() 呓语( 夫叱大儿声( ) 夫齁声起()意少舒(中间( )曳()屋许许()声 几欲先走( )

屏障()絮絮 () 三、解释加点字的古今含义1.虽人有百手 古:_______今:______2.不能名其一处也 古:_______今:_______

3.两股战战 古:________今:________4.几乎先走 古:________今:________ 四、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1)口技人坐屏障中(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3)遥闻深巷中犬吠(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五、翻译句子: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7)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七、内容理解:

1、全文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在全文起何作用?

2、口技艺人表演的精彩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课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

《狼》练习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 窘() 苫蔽( )( ) 奔倚( ) 数刀毙之()()隧( )入 尻()尾 chí( )担持刀dān dān()()相向 目似míng()意xiá( )甚狼亦xiá()矣 假miè( ) 二、填空。1、《狼》的作者,使 朝著名文学家,初一年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 2、《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 名,“志异”的意思是。3、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 惧狼 → ( )→ ( ) 三、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缀行甚远 缀: (2)一狼仍从从: (3)并驱如故 并: 故: (4)屠大窘 窘:(5)恐前后受其敌 敌: (6)顾野有麦场 顾:(7)苫蔽成丘 苫蔽:(8)弛担持刀 弛: (9)其一犬坐于前 犬: (10)目似瞑瞑: (11)意暇甚意: 。暇: (12)屠暴起暴: (13)又数刀毙之 毙:(14)一狼洞其中 洞: (15)乃悟前狼假寐 寐:(16)狼亦黠矣 黠:(17).止有剩骨 止:(18) 狼不敢前前:(19)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 ④又数刀毙之(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 )②盖以诱敌() (3)止:①一狼得骨止( ) ②止增笑耳( )(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 )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 ) ②狼不敢前()

五、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六、“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七、“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八、理解默写 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2、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3、五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 2. 文章开头介绍伤仲永身世,有什么作用?4、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 5、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6、3.对比《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文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从文中找出表现狼贪婪、凶恶本性和狡诈阴险的句子。 4.全文并没有作者的议论,那么作者哀伤和失望之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贪婪凶恶: 5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直接原因是什么?间接原因是什么?狡诈阴险: 6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谈谈。 九、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 狼: 屠夫: 十、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十一、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伤仲永》复习题词语解释 世隶耕 :隶 未尝识书具:尝 忽啼求之 :之 父异焉 : 异 焉 借旁近与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一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 是: 就: 邑人奇之 :奇 稍稍宾客其父 : 稍稍 :宾客: 或以钱币乞之或 :以: 乞: 父利其然也:利: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谒:余闻之也久:之:从先人还家 :从: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 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闻: 还自扬州 :自:复到舅家问:复: 泯然众人矣:泯然:受之天也:受: 仲永之通悟:通悟 贤于材人远矣: 贤: 于: 卒之为众人:卒: 今夫不受之天:今: 夫: 固众人 :固: 彼其受之天也: 彼其: 得为众人而已耶 : 已: 二、翻译句子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3、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6、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8、,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9、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0、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11、得为众人而已耶?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父利其然也( )) A、然 B、于 ( )

)( )

四.填空。《伤仲永》的作者是 _代的王安石。他字 ,是杰出的_ 家、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 (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 解释文中不同颜色的字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孰若孤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 结友而别。 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孤古义: 今义: 或 博士古义: 今义: 句子翻译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自以 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6. (1) 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___________”,但起初吕蒙以“___________”为由加以推辞。(2).孙权要求吕蒙怎样读书?--------------- 7、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8、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哪些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能说出古今中外有关“劝学”的名言吗?(至少两句) 答:

短文两篇阅读题篇二:27、短文两篇练习(附答案)

八年语文期末复习短文两篇

1、默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清流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 2、解释下列词句 五色交辉()四时俱备()....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 ) ..沉鳞竞跃()能与其奇者( ) ...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 )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

4、填空 (1)《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本文作者__ __,___ __朝人。他隐居句曲山中。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__________”。

1

(3)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

(4)文中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的句子是:

(5)文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静的句子是:。 (6)文中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表现出绚烂辉煌的景象的句子是: 。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选文的作者 __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3、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 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 ..③怀民亦未寝 () ④盖竹柏影也 ( )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③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从文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7、 此文共分三层:

8、贯穿全文线索的是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句? 9、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10、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作色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耕,家给人足。 1)见人持.一把未熟稻:2)执而鞭.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是以百姓勤于农耕

3)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选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性格特点?

2

默写短文两篇,并把译文写在下面。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短文两篇阅读题篇三:《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给下列句中加粗字注上拼音,或按拼音写出汉字。 ①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②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③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hào()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④但是为什么还有héng é()奔月的传说呢?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仆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侵在油中,飞蛾是直得赞美的。 错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②但寒冷的、寂莫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错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③园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篮空。 错字: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 (3)给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①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 ②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 ③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④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 ⑤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设问句来强调人间不能没有光和热。 B.这是全文的中心,说明要使光和热永驻人间,就必须百折不挠地追求,斗争。 C.正是由于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整个人间才不至于黑暗一团。 D.这句话在文中没有实在意义,可删掉。 (5)对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是为了引起人们的遐思,产生探索月球的兴趣。 B.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她的精神是值得称颂的。 C.作者虽然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在姮娥的身上,寄托了作者自己的人格理想。 D.姮娥和飞蛾、夸父是相似的,都是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都是作者赞颂的对象。 (6)在《月》中,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文中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参考答案 (1)①yáng ②cuō ③皓 ④姮娥 (2)①仆—扑 侵—浸 直—值 ②莫—寞 ③园—圆 篮—蓝 (3)②④①⑤③ (4)B (5)

A (6)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党月光寒”等。

相关热词搜索:短文 两篇 阅读 短文两篇阅读题及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