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板书设计

发布时间:2017-02-0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短文两篇板书设计篇一:25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25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夸父逐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以、去、走”等词语,理解有关文言句意。

2.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省略现象。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提高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2.体会短文的表现手法,深刻领悟故事蕴含的寓意。

德育目标

学习古人的探索精神、征服大自然的顽强意志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理解词句义和短文整体意思。

教学难点:多角度解读故事蕴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两篇短文生动活泼、寓意丰富,都宜于诵读。教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诵读指导,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理解词句义和短文整体意思,体悟文章的表现手法。

2.探究讨论法。通过设疑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究短文寓意,以活跃思想,开阔思路。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朗读《夸父逐日》,理解词句义的含义,并探究赏析,把握作品的主旨。熟练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提及神话,我们自然能够记起上学期学习的那个富有人性化和生活气息的《女娲造人》的故事,那么,什么是神话呢?请同学们看投影显示:

今天,我们学习的篇目是选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中的《夸父逐日》。(板书文题)设计(二):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翻阅上古神话史册,无论是“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却被杀于羽郊的鲧,还是“与日逐走”“道渴而死”的夸父,这些悲壮失败的英雄在征服自然斗争中所表现出的精神与气概,总是光华熠熠,令人赞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山海经》去了解这位古神话中的传奇人物。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贯通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和句中停顿,如:夸父/与(yǔ)日逐走。

2.教师领读两篇后,学生齐声朗读。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教师点拨:

(1)夸父与日逐走: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与,和、跟、同。逐走,竞跑、赛跑。走,古汉语中指跑,现代则指步行。

(2)饮于河、渭:到黄河、渭水去喝水。河,古汉语中专指黄河,现代则泛指一切河。类似的词义演变如“江”,古代专指长江。“汉人”,古代指汉朝人,现在则泛指汉族人民。

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互相交流),深入理解文意。

教师示例: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饮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为邓林。

四、探究赏析

1.学生熟读课文,思考:

(1)《夸父逐日》文辞简约,却给人丰富的想象。对于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个情节(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英文 摘:短文两篇板书设计),你是如何理解的?

(2)《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即日光),逮之于禺谷”,那么夸父逐日的行为是自不量力吗?说出你的看法。

(3)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追日”比喻什么?能以古诗文中名句佐证吗?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邓林,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夸父因逐日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却化为撑起一片绿阴且结满甘美果实的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2)这个神话主要是表现夸父宏大的志向和豪壮的气概。也正因为日不容易“逐”,才更加显现出夸父那令人赞佩的勇气。

(3)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

2.学生熟读成诵。

共工怒触不周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理解掌握文章的主旨;积累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翻译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能力。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古代人民认识、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淮南子》的有关内容;准备课堂需要的课件、录音带等。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理解意思;搜集相关资料及古代神话故事。

教学设想:《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意在了解中国古代神话,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易懂,注释较详,学生易懂。教学此文主要从诵读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突破重点、难点,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神话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西方有上帝创造世界,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神话世界。

二、展示资料:

1、 学生代表介绍《淮南子》。

《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 教师补充说明:

据传说,颛顼是上古五帝之一,他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据说共工氏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水利很重视,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颛顼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传说共工氏力大无穷,但计谋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由于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有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三、初读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听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和句子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 看谁读的好,指名学生读(读-听-评)

4、 学生齐读课文。

5、 学生参考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意,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

1、 课文内容理解之后,你认为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及崇高的奉献精神。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2、“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结尾含义? 讨论并归纳: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短文两篇板书设计篇二: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案

3、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3.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作者有具体细小的事物所引出的抽象深刻的人生哲理

2. 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情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蝉

一、导入

自然界中有太多的生物让我们感动不已,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令我们惊讶佩服,就拿蝉来说吧,大家知道蝉吗?(生活在夏天,歌声嘹亮,响彻一个夏天??)

这篇小短文数百字,大家认为就单单是写蝉吗?

那是写什么呢?大声朗读文本思考。

二、学生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呢?

(写蝉的生命。蝉生命的短暂。写蝉聒聒,但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2、自由朗读,并考虑:一个 的蝉。

(提示:一个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的蝉。一个等了17年才活一个夏天的蝉。一个酝酿了17年才一朝花费的蝉。一个知知不休却响彻一个夏天的蝉。??)

3、用一个词来填写试试,可。

(提示:可怜,因为它的生命只有一个短暂的夏天,还可怜在被人厌烦被人聒聒。还可敬,因为它懂得利用短暂的时光好好珍惜鸣叫,因为它坚持走自己的路,知知个不停,不在乎别

人的说法。)

4、从文中看,人们对蝉前后感情变化怎么样?

烦——知知不休(板书)

宽恕——生命意义(板书)

5、生命意义的内涵是什么,可在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或句子来解读。

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哪管手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6、能从文中找几个能体现蝉生命的短暂词语吗?

? (才,就只有,就等)

7、那蝉的生命意义的最核心的一句就是:

(哪管手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8、“好好”,在这里应怎么解释?

(珍惜生命,善待每一天。)

9、是啊,短短一个夏天的生命就能如此珍惜,那我们人有几十年的生命历程,大家认为长吗?(不长),那大家觉得怎么做?

10、这里有一段话,你们听听这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生命的?师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第二课时贝壳

一、导入

1.作者介绍

席慕容,生于1943年,台湾女诗人,出生在四川。1981年,台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出版七次,造成:“席慕容旋风”。席慕蓉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诗人,又是一位卓越的女画家,因此,她的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是她诗的最显著的特征。她的诗空灵、奇幻、辽远,令人回味无穷,同时又深沉、豪放、旷达,具有极强的个人特征和风格,精炼隽永而富于哲理是她诗的另一个特点,因此耐读。

主要作品《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写给幸福》《河流之歌》、《有一首歌》等。

2.导语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经常能看到身边大大小小的事物,但是我们是否留心去观察它呢?是否通过它的表象去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呢?这两篇短文都各我们很好的借鉴。希望同学们能像作者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合作探究

1、带着感情朗读《贝壳》一文,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从海边小小的贝壳写起,贝壳虽小,可制作精致,贝壳的生命虽很短暂,可它却活得一丝不苟。

2、贝壳有着怎么样的特点?

(小、坚硬、精致)

3、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是什么?

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地用心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是有限,但总比贝壳的生命要长一些。空间要多一些,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地面对它,创造它,让他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4、文章结尾的一句“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呀!”中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事实自己所能做到的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的事情,它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是对自己的生命做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它的绝对的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着和单纯的意思。

5、作者由贝壳这短暂、卑微的生命,及其精致的居所,悟出了什么样的道理?

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中去,好好做事,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三、对比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的异同点。

组织学生讨论并归纳:

同:两篇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从身边的小事物,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异:(1).两篇文章主体不同。《蝉》启示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贝壳》启示我们应该好好地面对生命,创造他,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2)写作手法不同。《蝉》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首尾照应的首发。《贝壳》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人的生命与贝壳进行比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出异彩。

(3)、描写手法不同。《蝉》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了“朋友”的话,揭示了蝉的生活历程,蝉的生活意义。《贝壳》则直接对贝壳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四、你能否也像作者一样,据一个身边的小事物,谈谈你对生命的感悟?(师生交流,讨论归纳)

五、课堂小结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位同学都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让生命更有意义。

六、作业布置。

短文两篇板书设计篇三:《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韵的美感。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能力目标: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的哲理。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强诵读,培养文章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难点: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放开课本,看看“飞蛾”“夸父”“嫦娥”,结合你已有的知识,说说这三个意象的最初形象是怎样的?(可讲出其中的故事)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夸父逐日——不自量力

嫦娥奔月——自私自利

2、巴金先生在《日》 《月》中又赋予这三个意象怎样的意义呢?带着这个疑问,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课文品读:

(一)品读《日》

1.从第一段中,同学们读出了作者对“飞蛾”的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句,崇敬、赞美

2.“飞蛾”与“夸父”,一个形体渺小,一个形体伟大,似乎不可比,但在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呢?

明确:第3段 “飞蛾”“夸父”象征着为了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3.“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请同桌之间探讨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生活冰冷,无意义,孤寂 那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去”,为自己的生命创造出一次永恒的意义。

4. 作者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介绍相关的写作背景)(第5段)

明确:“飞蛾”,愿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奉献自己的一切。作者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激情洋溢的人生情怀。

写作背景: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的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

相关资料:

巴金生平: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前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巴金是中国“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和“鲁迅、老舍、茅盾、郭沫若、曹禺”并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6位文学大师”。

小结: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光明。看来,“日”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二)品读《月》

1.请女生朗读课文,男生谈谈自己的对月亮的感受?(用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

明确:冷光扑面,寒光冷气,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

小结: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无穷:一会儿让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激情洋溢,一会儿又让我们如入冰窖,肌肤生寒,孤寂凄清。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所以在朗诵中应带着柔情、静静的沉思朗读。

2.巴金先生把月光描写得很冷清,但千百年来,我们的文人墨客对月亮有怎样的情怀呢?请各小组把周末收集到的描写月亮的诗句跟大家分享(每小组一句,不能重复)。

李白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张九龄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李商隐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无题)

苏轼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辛弃疾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

李煜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

总结出:明月千里寄相思。

3.大家思考一下,巴金先生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联系背景,说说月光在此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明确:死寂、冰冷、黑暗的社会现实

4.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姮娥”在此象征什么呢?与“飞蛾”“夸父”的象征义一致吗?

嫦娥: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为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已死的星球再生,甘愿忍受寂寞寒冷。

延伸: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盗来天火给人间带来温暖,不惜被缚在高加索山上,每天身受老鹰掏心之苦。

明确:“飞蛾”“夸父”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生命,这样的壮举是令人钦佩的;然而,“姮娥”为了改变冰冷的星球,嫦娥奔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宁愿忍受寂寞寒冷,甚至还要忍受被人误解,被人嘲讽,被人指责的不公正待遇,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更伟大,更令人钦佩!

三. 给大家总结出文章中两种手法的运用

1.象征:

将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的理由想象成追求光和热,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作者赋予了“飞蛾”“夸父”“嫦娥”以崭新的艺术形象。上学期我们是否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

如:《爱莲说》中的莲、牡丹、菊,莲象征君子,牡丹象征富贵者,菊象征隐士。

2.对比: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追求,《月》是一场哀怨凄绝的追求。

四.探讨:今天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又将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五.文学思考:

读懂了巴金的文章,让我们再来重温巴金的名言吧!(齐读)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开花。

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

??

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笔下春秋见证了百年历史,他用真诚感动了中国,成为感动中国2003十大年度人物,最后让我们和着巴金的《日、月》和中国一起感动吧!全体同学深情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

本意赋予的意义

飞蛾扑火 自取灭亡

追求光和热

夸父逐日 不自量力追求光明,不惜牺牲 嫦娥奔月 自私自利 改变冰冷

相关热词搜索:短文 两篇 板书设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板书 短文两篇日月板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