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与创新能力提升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课程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研究生课程改革的途径包括课程体系设计、提升课程内涵、改进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机制几个方面。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需不断改革课程教学,认真做好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实施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改革研究生的课程评价机制,使课程教学的水平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加强,从而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研究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光信息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4-0034-03
  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培养,中心任务是为国家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输送高层次人才。研究生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创新能力无疑是核心和关键。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关系到研究生教育能否完成所承载的历史任务。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贵州大学作为地方211高校,研究生规模已达7000余人。但反观近年来我校研究生的培养状况,培养质量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创新能力方面亟待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欠缺表现在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创新精神缺乏,创新思维不足,实践能力较弱等多个方面。究其原因,有传统研究生教育理念问题,有学位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的管理问题,有培养模式的问题,有学科发展的机制问题,也有导师的问题。[1] [2]
  作为研究生导师,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课程教学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如何创新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也应是每一位研究生导师着力思考的问题。[3] [4] [5]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经验的总结和反思,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们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本文谈谈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认真做好研究生课程体系设计
  (一)首先要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
  研究生的课程除外语和政治公共课外,专业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专业基础,必须夯实学生基础,并从本科教育过渡到研究生教育。例如,在光通信方向的研究生培养中,我们设置了高等量子力学、量子光学等前沿基础的物理理论课程,使学生能够从物理根源上更好的理解技术,并为更前沿的光信息技术研究打下根基;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基础,为学生完成从基础理论学习到专业研究的转变。从知识学习到研究能力培养转变,我们安排了激光技术与应用、工程光学、近代光学实验等课程;第三个层次是学科前沿,通过学术报告、论文选讲、论文选读等方式让学生获取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思维视野,为学生确定研究方向,选择论文题目打下基础。总之,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一定要考虑课程的前后衔接,层次递进,不重复,重要内容不遗漏,改变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随意性现象。
  (二)丰富和提升课程内涵
  1.注重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创新性成果往往产生于多学科的交叉点上。课程教学中注意学科交叉渗透,不仅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视野,使学生了解学科间的关联,也了解交叉性、边缘性、跨学科领域研究的动态,更使学生可以吸收不同学科的学术思想,形成多学科的能力架构,有利于创新。例如在光信息专业的学生培养中,我们同时讲述了与电子、生物、材料以及数学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其他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前沿,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背景,让学生寻求到学科交叉的契机。
  2.充分体现学科的前沿观点。不仅在专业课、论文选读等课程关注这一点,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中也应有意识地联系前沿的研究动态,学科的发展趋势,这不仅能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探求的兴趣,体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科研方向,从而获得有意义的新成果。
  3.在课程教学中,践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是以课程的内容为载体,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学会如何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并引导学生在总结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所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让学生自主收集文献、阅读、总结归纳,并在课堂上作报告,特别要求学生给出自己对所报告内容的见解,指出所涉及方法的优势、不足,应用范围及努力方向。不仅如此,通过知识积累、演化、扩展、提高过程,通过研究范例的解析,使学生学习各种研究方法,体会深刻而有本质意义的问题如何提出,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仅学习知识,也学习了方法。特别在后期课程中,要注意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引导。学术报告也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研究方法,使研究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仅建立了较为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在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上也有了质的飞跃,逐渐形成问题意识、求异精神,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课程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课程体系设计中力求科学化,目的明确,层次感强,课程内容多元丰富,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还需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形式。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信息学科的特点,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改变由老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贵州大学学生实际,由老师先做示范讲解,再由学生归纳总结。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由学生分头准备报告,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其他的同学提问,补充或质疑,使学生主动学习,并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老师参与讨论并点评,使学生深刻认识所学知识的基本规律,在各种应用中的物理实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采用案例和讨论式教学
  根据学科特点,就一些重要的典型结构和方法进行案例和讨论分析。如,光学谐振腔是光信息技术中常见结构,可由学生根据不同的谐振腔及其应用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各类实验方案,让学生就方案的设计原理、重要技术手段、方案的优劣、改进意见等进行讨论,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来验证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受益匪浅。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学习,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批判精神,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新技术方案,其研究成果已作为论文发表。

相关热词搜索: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 研究生 提升 设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