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语文教学法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构想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建設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就要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目前,国家对教师资格实行全员准入制度,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在校大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需要,高等学校的语文教学法课程体系必须相应的进行变化,而且从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及大学生语文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来分析,也必须对高等学校的学科教学法课程进行改革。
  一、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偏误
  课程改革事关亿万学生的成长发展,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从1999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到2001年实验稿出台,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经历了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融入了众多专家、学者及各方优秀人士的心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美好的蓝图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偏误。
  1、过于强调对作品的“多元”解读,忽视对学生课文本身的正确理解。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作品的“多元”解读,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语文课堂一天天由单调走向丰富、灵活。然而,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上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无原则的多元化。以前的阅读教学是唯课本论,是课文中心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接受课文的唯一正确的解释。课文拥有话语霸权,学生只有听、记的份。现在呢?是群言堂了,学生拥有话语权了,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借用某教师的一个比喻:上课就像放鞭炮,擗哩啪拉一阵乱放,而教师却抱定“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等信条,对其一概加以肯定。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不等于取消教学内容本身的客观性、确定性。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课外自然状态下的阅读,教学之所以成为教学,就在于让学生学会掌握正确的方法去认识客观真理,而不是停留在个人主观经验的局限中,就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别人的话、文章,尊重别人的意见,而不是停留在个人偏见之中。开放性理解和准确性理解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两个轮子。只有同时转动两个轮子,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学习;才能跨越自身认识的局限性,走向对学习内容深层的、正确的、最佳的理解和把握。
  2、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忽视教师“主导”。
  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主体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怕被扣上“一言堂”,“满堂灌”的罪名,越来越少讲,有的教师提出“一堂课只讲4分钟”,把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为自己学习,整整一堂课都让学生自己学习、活动、讨论、探究,课堂热闹非凡,却没有教师的引导。例如,许多语文教师在让学生阅读课文时常对学生说:“用你自己的方式读”、“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表面看似乎是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中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还远没有达到对语文的欣赏水平,“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能够处理好文章的节奏、停顿、语气和情感吗?能够领悟语言之美、文学之美吗?因此教学中仍需要教师的引导、示范,需要教师用栩栩如生的、声情并茂的讲解、示范将学生带入那种妙不可言的体验之中,使他们愉快地感受、快乐地畅想,从而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就没有对话、互动和交流,也就没有教学。学生作为不成熟、非稳定的一方,正处在认知、情感、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全面的,有时甚至是偏颇的。因此教学中需要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但也需要以教师的情感体验来感染、唤醒和引导学生,既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又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它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一味地让学生“自主”,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加培养,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弃教师的引导、帮助、控制,这事实上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方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3、过分强调综合性和人文性,忽视了语文工具性的一面。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目标,主张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作为语言课程与教学的性质,从而扭转以前过于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的弊端。从理论上,这个主张已成为多数教师的共同追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令人遗憾的失误。最普遍的是矫枉过正,就是热心于人文性、综合性的内容,淡化甚至失落了工具性的内容。把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内容统统拉进了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内容无限膨胀,有意无意地把对语言形式的感悟、对文本的把握丢在一边。这样的教学看起来内容丰富,其实失掉了“语文味”,把语文课上成了“四不象”。看起来观念先进,其实是对新课程标准的简单化、表面化理解。
  4、滥用多媒体教学,忽视原有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追求现代化的语文课堂上,以计算机技术水平为标志的多媒体教学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进入课堂。有些地方,是否使用多媒体甚至成为教师备课是否认真、教学能力是否过硬、教学历年是否先进的标志。教师在上课前,特别是上公开课前,总是竭尽全力、动用一切力量来制作“课件”,以求能给自己的教学添色增彩。诚然,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语文教学有巨大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化深奥为浅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渲染课堂情景等,使用得当,将大大推动教学改革;反之,不仅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妨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生语文教育实习中的教学问题
  课堂教学实习是师范生实习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作为一个连续性的实践过程,它包含了课堂教学前的备课,课堂内的讲授、提问、演示、板书、答疑、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情绪状态调整,课后的作业批改、考试及学生成绩评定等诸环节。在课堂教学实习中,由于种种原因,实习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

相关热词搜索:改革 教学法 构想 性及 视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