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型大学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当前教学型大学在非金融专业的金融学教学改革 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教学内容改革是教改成 功的重要前提,必须加以重视。教学内容改革要符合教学型大学的办学宗旨,突出课程的实 用性;要精选授课内容,体现非金融专业的专业特点;还要制定相应的教改激励机制,改革 教学管理体制。
  关键词:金融学教学;问题;原因;改革构想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02-0845(2009)01-0026-03
  
  金融部门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动力部门,由此金融学课程在经济类和管理类院校的培养方案 中有 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在非金融专业教学中加强和改进金融学教学,是经管类院校金融 学教学的当务之急。尤其是数量众多的教学型高校,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性人才,适应 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就更为迫切。但是,当前的金融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还存在许多问 题,有必要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切实的改革。
  
  一、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未按照非金融专业的专业特点组织教学内容
  这是当前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教师的归口管理 ,教 学型大学非金融专业授课的教师一般是金融学院或金融专业出身的专业教师,授课中往往 沿袭专业教学的思维惯性。教学中除了理论深度上的不同外,基本按照金融专业的大纲要求 对 非金融专业授课,把重点放在货币、信用、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贷币政策、通 货膨胀等章节上。把非金融专业的金融学实质上等同于货币银行学,没有区别专业 教 学和非专业教学的不同。但是,非金融专业的教学,在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内容安排、能 力要 求、掌握程度等方面,显然与金融专业教学的要求不同,而且由于非金融专业后续的金融课 程并不多,用货币银行学代替金融学授课,必然缩小知识范围,与培养宽口径的人 才培养目标相背离。
  2.微观金融运行机制教学资源的整合不够系统
  在当前的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中,被学界所诟病的忽略微观金融运行机制的弊端, 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太多改变,仍然偏重宏观金融运行机制,重视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 货币供求和均衡等内容,而对资本资产的定价、资本成本、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微观金融 部分涉猎不多,教学内容整合力度不够而且不成体系。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育日益完善, 公司理财、公司金融蓬勃发展,局限于货币与银行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进而言之 ,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实践型人才,如果忽略了微观金融教学,就偏离了其办学方向。国外 的金融专业都注重微观金融的运行,我们的非金融专业没有理由把视线仍然聚焦在货币银行 等宏观金融的教学上。
  3.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编排不够合理
   当前,非金融专业的金融学授课一般不超过40课时,有限的学时安排与繁多的教学内容 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由此,对教学内容的编排既要全面概括,又要重点突出;讲授时 既要繁中有简,又要深入浅出。但是,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并没有根据课程与所授专业的密 切程度来精选授课内容,也没有整合核心内容并使之有序化,而是基本按照教材的内容、逻 辑和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对日益创新的金融实践渗透的也不多。例如:作为金融专业重点内 容的货币供求,在非金融专业授课中仍然是重点和核心;而类似于利率决定、货币政策等与 西方经济学高度重复的内容,在授课中并没有得到精简;对货币创造和货币供给等高度 关联 的内容,仍按照教材顺序在金融中介和宏观均衡中分别讲授。教学内容选取和编排不合 理,既不能为学生搭建清晰的金融学框架,又浪费了宝贵的授课时间。
  
  二、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金融学教学问题的产生,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也 有主观因素。其根本原因分析如下:
   1.缺乏教学内容创新的激励机制
   由于金融实践的快速发展,要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然后才能在 授课中不断更新、补充、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和制作教案和课件。这种富有开拓 性的劳动,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当前专业教师大多不愿在教学内容改革 方面投入太多精力,主要原因是岗位聘任制下高校的管理更看重科研而相对忽视教学。学校 在科研方面的奖励和课题资助力度远远超过教学,而且在核算教师科研工作量时,由于教改 论文又很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这更加大了二者的不均衡。在教学内容创新方面投入与科研 同样的心血和劳动,却得不到 与科研同等的成果待遇。因此,在利害关系的驱动下,许多教师都没有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的 动力和积极性。
   2.教学管理体制不够灵活
   教改的有效进行,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改革,而且还需要各个教学环节的密切配合。如 大纲修订、作业形式和考试方式、成绩测评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需要采取新的考 核方式,而当前的专业教学,往往对基础课统一命题、统一成绩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 了教改的进行。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时往往需要根据非金融专业的专业特点,打 破现有教材的章节安排,重新选编内容(即使是优秀教材,从内容到形式也不一定能够完全 满 足学生建构知识的需要),但脱离了教材或自行选编教材,往往又受到学生评价这一因素的 制约,许多教师在进行教改时顾虑重重。
   3.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教师在进行教改时,往往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偏重教 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相对忽略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这一点从学术期刊发表教改论 文的种类和数量就可以得到验证。在当前教改文献中,绝大多数是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的,涉及教学内容改革的论文数量很少。但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之间是相互 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会相应地 改变;如果只改革教学方法而不革新教学内容,则不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知识的更新 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后的学习效果也只能事倍而功半。
  
  三、教学型大学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指导原则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整个教改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必须引起教学部门和授课教师足够的重 视。改革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1.区别对待专业教学和非专业教学,围绕专业特点组织教学内容
   首先,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突出非金融专业的专业特点,非金融专业的授课应力求全面和 实用。因为金融专业以后还有许多后续课程可以补充和深化,即便把金融学等价于货币银行 学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非金融专业日后只开展少量金融课程的学习,对这样 的专业而言,必须要真正拓宽金融学的授课范围,绝不能把重点内容局限在货币与银行 上,尽管在深度上可适当降低。
   其次,非金融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在谋求共性的基础上,要结合各专业的专业特点进行。因为 不同的专业对金融学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点,围绕非金融专业的专业特点组织教 学内容,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
   2.体现教学型院校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型大学的教育属于大众化高等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技术性专业人才或 应用性人才,以适应特定行业或区域的发展需要。由此,其办学宗旨应是把“精英学术思想 大众 化,科学原理技术化,技术成果实用化,实用成果市场化”[1]。与这种应用型的 教育性质 相适应,其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具有行业综合性或岗位针对性,能够反映区域或院校特色。因 此,教学型大学必须能够及时捕捉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并根据这种需求调整授课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内容 金融学 改革 金融 教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