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地理教学的专业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07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师地理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种种原因,高师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引起足够重视。因此,要培养适应中小学新课程要求的合格地理教师,关键和核心的问题是高师地理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关键词 高师地理教师 专业化发展 现状与对策
  
  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实践不仅给中小学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师地理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给高师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紧迫的形势下,高师地理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加快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以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师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忽视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化。如前所述,教师的专业化既包括学科专业性,又包括教育专业性。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教师常常是非常重视学科专业性,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专业性。很多时候把自己看成是地质学家、地理科研人员、地质勘查员,认为这样的角色更专业、更像一个学者、更受同行及学生的尊重。因为高校主要是搞科研、搞学术。这样的思想观念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教学只见山川、河流,只见台风、龙卷风,只见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不见人、不见这一系列现象与人的关系,更不见其与学生的关系;学生是否在关注这一系列问题?他们怎样看待这一系列问题?他们怎样考虑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措施……这一现象由来已久,并且深刻地影响着老师们。他们很少关注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很少关注地理课程论、地理教学论。甚至认为专业水平不够高的教师才去执教诸如课程论、教学论等科目。在教师专业化学习中,主要学习进修的模式也只是“知识范式”,即先认识到知识,尤其是地理知识的丰富和深化是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专业化就是知识化,地理知识越多便越专业。这一认识实际上是很片面的,因为高师地理教师首先是教师,是地理教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决定了专业化发展必须是两方面的:学科专业、教育专业。
  重知识、能力的专业化,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专业化。中小学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能力,还应重视对教育者的“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一目标的达成要求作为未来中小学教师的高师生在大学期间就应具备相应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然而,如果我们的大学教育首先是没有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么高师生毕业后又怎能做到把这一行为落实到教学中呢?“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这是一个非常清楚的命题,那么,受谁的教育?高师地理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应该就是其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实,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已不是什么新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许多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教师仅仅拥有知识和能力,也不足以成为好教师。“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是情感性因素”,因而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即教师能否注意和关心学生的情感发展,教师自身是否具有情感、人格方面的条件。诸如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自我等。但是,这一系列问题,在高师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实际上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重知识的输入、存储,忽视知识的建构。随着皮亚杰对人的认识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建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认为知识是不固定的、不断扩展的,是在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互动共同建构的。因此,强调教师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需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识变成完全个人化的而不是外在于自己的东西。这一教师专业化培养范式在国外理论界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中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并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但在国内,尤其是在高师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这一问题实际上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看到,很多教师的学习进修仍然停留在大量吸收现存理论,重复相同实验,借鉴别人经验的水平上。独立发现,探索和建构,并使这一系列的学习成为自己独特的、稳定和充满个性化的特征系统是很重要的。当然,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诸如学校的图书资料,学校的教学时间、课时安排的限制、学生质量水平的限制等。
  重知识的学习,忽视与生活的、生产的结合。地理知识是关系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知识,研究的目的是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人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思考人类应怎样对待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高师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朝这一目标追求,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关心书本知识,还要关心学科之外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合理性。教师应当对课程之外的整个社会保持一种关心、兴趣和审视的眼光,应当主动地介入社会生活,并保持一种独立立场。因而主张培养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是高师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最应具备的品质。可是,由于传统学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专注、清高、淡泊名利等思想的影响,仿佛真正的学者就应当不食人间烟火。殊不知,我们的先贤门也曾讲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讲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批判精神和忧患意识的形成,正是当今学者应当具备的。所以,加强地理教师把知识学习与生产、生活、政治经济的结合,是高师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应该重重加强的一个部分。
  上述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于高师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师地理教学的质量。因而,必须加以改变,才能适应中小学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素质的要求。
  
  高师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专业化发展是国家非常重视、并且力求在制度上予以保障的一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愈是向前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愈是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学习型社会的到来,更是对这一要求愈加迫切。那么,针对高师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首先,定期组织对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方能参加教学工作及科研工作,方能进行职称评定工作。但培训学习的时间有限,成果的巩固不太理想。
  第二,定期组织有经验的教师上示范课、说课、评课,让青年教师在实际的观摩学习中体会到教育理论之于教学实践的引导作用。这一工作的效果较好,但仍须更加制度化。
  第三,定期组织对老教师、教授等专业人员参加全国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科研,做访问学者,以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化。但这一条的力度仍很欠缺,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地理专业年轻教师初步认识到了,教育理论是专业化发展中很重要的内容,学习钻研有了一定的方向。但是,某些根深蒂固的旧观念,仍需坚持不懈地学习方能转变,因而,对其进行终身教育是必要的,并且是要有相应的奖惩制度的。同时,强化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建构,加强“科际联系”的地理学习策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科际联系指各学科之间知识、技能、观念、方法等方面的相互迁移与融会贯通,这种联系反应了现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综合”思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贯彻。
  高师地理教师要指导学生的学习,首先自己必须加强学习,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观念、学习观念。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消极吸收,机械接受,而应是主动建构知识、技能,且多学科建构,使知识、技能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体系。也唯有这样的教师,才是受学生喜爱,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接纳的好教师。今天社会时代发展趋势,正如王志纲语录所言“破译复杂社会现象的密码,单学科的推进常常容易得出片面的答案,破解复杂的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方法,动用新的方法就可以找到认识问题的最佳切入口”。
  地理科学更加如此,其知识必须同生物学的、物理学的、经济学的,甚至文学、艺术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透彻破译地理现象之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于人的意义。如我国高校长期以来的地理知识体系是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把中国分为一个区域,世界为一个区域,而中国的自然、经济分为一个区域,世界的自然、经济又分为一个区域。这样的结果是认识的片面性。现在高校地理借鉴欧美课程设置模式,改变成为综合的区域地理,这样的结果是,长期执教自然地理的教师,对经济地理不熟悉,执教经济地理的又对自然地理不熟悉,这些都是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极为不利的。所以,专业化发展要求地理教师的学习在学科间相互渗透,形成体系,在学科外大量延伸,构成网络。如此,博大精深的高师地理教师、学者,才真正无愧于时代和社会,无愧于学生。
  总之,高师地理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摸索一条自主发展的成长模式,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

相关热词搜索:专业化 高师 地理教学 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