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教学现状及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根据长江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设计,结合省属高校农科类学生知识体系结构,分析了当前《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方面的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以满足和适应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农科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120-02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农资专业)是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农业、环保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通用人才。目前,开设该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共48所,其中农科类和综合类高校分别占43.8%和33.3%。“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是环境工程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面向农资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能够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给出对策;提高专业综合素质,适应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1,2]。长江大学自2003年合并成立时就将“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作为农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本研究基于我校农资专业的学科建设、课程特点和学生素质,对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一)
  根据我校统一安排,本科生要在第六学期开展专业综合实习。我院结合自身特点,将实习开始时间设定为第六周,相应的课程课堂教学集中在第1-5周进行。因此,“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学时被压缩为40个,实验教学环节更是难以保证,且与“土壤污染与防治”和“水土保持学”两门理论课同期授课,导致课程安排紧张和学生学习强度增大。
  (二)教学内容
  由于在学科建设初期,将该课程的名称设置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因此,前任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多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为主,但目前出版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材多偏向理工科的环境工程专业,以城市垃圾处理为主,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密度、涉及到复杂的工艺流程和工程计算,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明显下降。农科类高校的课程名称通常为《农业固体废弃物利用》,偏向农业废物再利用,而缺少废物处理设备、工艺和措施的介绍,适合的专业类书籍也相对较少。此外,省属高校学生常由统招生和职高生组成,职高班学生知识体系相对不够完善,对课程内容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
  (三)教学方法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工科类课程,需要配备相当的实验课和户外体验课[2]。但由于课程学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多采用简单的“课堂讲授,学生听讲”的被动式教学方法,无法给学生提供主动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环境和机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仅停留在书面和理论上。尤其是课程中涉及到的污染处理工程、机械设备和工艺流程等,教师自身也很难接触到实物,只能通过阐述和幻灯片的方式介绍,不能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一方面导致教师本身对这些工艺流程一知半解,另一方面学生也听得云里雾里、不能理解,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提升。
  (四)考核方式
  考虑到该课程是专业选修课和学生实习安排时间,考核多采用期末考试或者课程论文为主,辅以出勤的方式进行,即总成绩=80%期末考试(课程论文)+20%平时成绩的比例进行。这种考核方式,如果是采用期末考试方式,则容易导致学生考前突击,不注重平时的课堂学习;如果是采用课程论文方式,则容易导致学生抄袭或者无法完成(课时紧张),对学习目标的培养毫无帮助[3]。
  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上述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暴露的突出问题,笔者本着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课程做了以下三方面的改革探索。
  (一)精选教材,构建理论体系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课程包含内容较多,涉及专业领域广,不同的学校和专业采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根据我校学生专业和知识背景,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宁平主编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和化学工业出版社边炳鑫、赵由才主编的《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两本经典教材作为教学使用。同时,根据学时要求和国内外固体(农业)废物处理最新进展对两本书的内容进行有效精简和整合,共分9章和3个专题,分别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及清运、第三章固体废物的预处理、第四章固体废物的物化处理、第五章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第六章固体废物热处理、第七章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第八章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第九章危险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的管理、专题1生物质能、专题2医疗废物的管理与处理技术和专题3其他农业废弃物处理[4-5]。此外,删去复杂的工程原理和计算部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拓展农业领域废弃物的综合处理和管理,从而完善农业资源和环境两方面的知识体系构建。
  (二)重视例证,增强实践意识
  教学课时和实验设施的限制,导致相应的实验课无法正常开展,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课堂和学生平时时间进行实践教育。(1)课堂上,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每个章节增加1-2个生活案例或2-3个视频资源,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认识和运用。例如在讲解第五章废物堆肥化时,我们会事先引入最近关注度高的“华裔学生家长耶鲁种菜,校方提供堆肥”这一新闻事件,引起大家的兴趣。然后过渡到固体废物堆肥化处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要求,并在授课过程中插入“工厂化堆肥处理技术”视频,增强学生对堆肥处理技术的了解和直观印象。(2)课下(平时),通过对学生学籍的调查,我们有针对性地制作了一份课程调查问卷,问卷共分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有15-20个选择题和填空题,其内容包括:A被访问者基本信息、B耕地和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C生活垃圾调查表和D课堂教学评估表。让学生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了解自己家庭的固体(农业)废弃物处理现状并提交一份数据分析报告。我们会提前告知学生,完成问卷后有随机回访机制,以此保证学生真正参与调查过程,从而增强学生对身边废弃物利用的关注及提高其分析问题、实践的能力。
  (三)变革考核,适应课程特点
  学生要在5周时间内集中学习3门课程,常规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课程论文)成绩考核方式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对新知识的积累和同化。因此,我们将考核方式调整为平时考勤成绩∶调查问卷成绩∶期末考试成绩=3∶2∶5,即(1)平时考勤30分,点名3次,每次计10分,以增加学生缺勤的机会成本;(2)调查问卷20分,根据学生调查问卷和分析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判,在课程的最后一节课上交,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查和参与教学评估;(3)期末考试50分,在课程最后一节课进行,采用开卷形式,试题内容以贴近生活的分析题和应用题为主,目的在于避免死记硬背,使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
  三、结语
  课程结束后,我们对调查问卷D课堂教学评估进行汇总和分析发现,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效果,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增强学生对家庭和周边固体(农业)废物利用的关注度,同时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总结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但是,也有学生反映应该增加一些课外体验,比如实地参观垃圾中转站和填埋场等。因此,如何在有效的课程时间内,进一步凝练课程核心内容,增加1-2次课外体验活动需要在今后实践过程中继续优化,使农资专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课程教学更加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牛建龙,刘兵,彭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J].南方农业,2016,10(6):189-190.
  [2]张秀霞,耿春香,卢磊,张庆冬.“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四化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3):211-213.
  [3]李玉梅,陈莉荣.“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29-130.
  [4]宁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边炳鑫,赵由才.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相关热词搜索:废弃物 固体 处置 现状及 探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