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门茨“学期论文撰写事项”阅读断想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克莱门茨(Robert J. Clements,1912-1993)是美国比较文学界著述颇丰的著名学者。他曾供职于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拥有25年以上从事比较文学教学与管理的经验。他的这种资深经历成就了他的力作《大学比较文学》。当时这部书稿的问世分别获得耶鲁大学比较文学名誉教授勒内·韦勒克和伊利诺斯大学比较文学教授、美国比较文学协会副会长A.欧文·奥尔德里奇以及哈佛大学比较文学欧文·白璧德讲座教授哈里·利温的一致好评。遗憾的是,国内学界只是断简残编地侧重对这部书稿中“比较文学的渊源和定义”进行翻译和介绍,难以满足我们渴求深化比较文学教学研究的借镜需要。有鉴于此,笔者通读了原著中涉及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内容。这里仅就该书第十二章第六小节进行译介。
  关于比较文学研究生学期论文撰写,克莱门茨提出了16条建议。它们依次是:
  1.论文写作要精确和详尽,像目的是拿去发表一样。当然,偶尔也会有研究生最终发表了他们的课程论文。
  2.字词拼写的不正确或体例格式的不规范都不能作为借口。在学校书店出售的《MLA学术论文写作手册》,是你案头必备的指南和参考。当然也有其他更为昂贵的学术论文写作参考书,如《美国芝加哥大学学术论文手册》,对学术论文写作均有所帮助。但《MLA学术论文写作手册》已为美国大多数学术刊物所接受。
  3.在选择一个研究课题时,记住贺拉斯的忠告:选择一个限制性的话题。话题范围有限且能够把握,就能做出更多个人贡献,也不必重复文献研究的工作。显然,以“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忧伤”作为课程论文的话题就太大。相比之下,选择一个较为狭窄的领域,例如“从伦理角度论证浪漫小说中的自杀现象”会更合适。同样,“彼特拉克的诗歌理论”论题可能难以把握,而“彼特拉克论希腊诗人”会更容易些。
  4.一旦确定了主题,就不要在已知问题的介绍上花费笔墨或浪费时间。对主题的原先研究必须作最为简洁的交代,接着就立即着手问题探究,进而对问题的答案给出解释或结论。
  5. 要附上最少的参考书目或阅读目录。如果你倚重于两个或三个文献来源,那么就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并对所引用的每一个观点以脚注形式以示感谢。没有标注的引用会被教授视为抄袭,那就会成为道德问题。请勿引用过多过长的文献资料。
  6.所有资料来源必须包括在脚注里:作者、书名、卷号(如果有)、出版社、出版时间、页数等。
  7.不要写短文或印象性的批评文章。学术论文之所以被称之为逻辑研究,是因为在结论上它要求更为严谨,要对结论提供证据。
  8.没有长度的限制。一般情况下,论文长度在15~30页之间,但这并不意味着论文不可以用5~6页完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在一个信封上完成的。而且也没有这样的规定:论文越长,得到高分的机会就越大。
  9.对作品的精细分析也可作为课程论文。如果论文有研究价值且分析敏锐,可以向能够发表这种文章的刊物投稿。
  10.对新近重要的文学研究的书评(相对于“介绍”),如果有专业水准又做了深入背景研究的,会得到优先认可,可以向研究型期刊投稿。
  11.脚注只作为资源标示,不要附加任何信息。脚注可汇总放在最后一页。
  12.一些话题需要连续引用文学文本。为了防止论文像文学选集,明智的做法是采用释义方式。当然,如果诗句是连接在一起的话,诗文可以直接被引入论文正文中。这时,诗句要用斜杠符号来分隔。
  13.经常引用源语言(包括古典语言)的外国资源。圣经语录传统上是拉丁语,而如果你研究的是英语语言的作家时,圣经语录一般是圣经钦定本。不要用现代拼写去修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资料文本,因为现代的拼写会抹去源语言可能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如地区起源、历史时期等。
  14.如果一个学术问题中不时缺乏相关性,那通常是学者本身的过错。当你完成资料的收集、解释,并做出结论之后,应简要地论述你论文的重要之处。
  15.作为学生,如果对课程的阅读量足够,就不会在学习期间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可研究。阅读时,应尽早列出可能要研究的目录,包括课堂上所建议的研究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提出的研究目录体现了你的研究兴趣、语言能力和学习经历,而这些给你的导师提供了思考的范围,让他能够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16.虽然一些比较文学系或比较文学的教师并不要求课程论文必须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学,但其他的比较文学系或比较文学教师则坚持此要求,因此要弄清楚你的导师对此的要求。 如果你的论文是论述一种相互关系的,必须记住:文学与一个或多个学科间的比较并不等同于比较文学的研究。此外,即便是从比较文学角度研究一位作家或他的作品,如果你看不懂其语言,就不要将其作为课程论文来研究。因为你可能无法从专业性视角准确地读懂那些作品,也无法看懂用那些语言写出的评论文章。
  上述译介的内容最初并没有触动我思虑的亢奋。但是随着在译介文字时进行反复推敲和修饰,我对克莱门茨的言说逐渐有了良多体悟。比如它的具体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比较文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如何验证,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期论文的撰写从人才培养角度上说不失为其中把关较严的举措。因为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接受得如何,不仅要通过学生课堂上领会的精神状态来决定,更为重要的是,还要落实到学生课后的文章撰写来评断。这种做法看起来比较传统老套,但终究能够客观地从一个层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的状况。据我所知,对比较文学这门课程,国内高校尤其是普通院校的本科教学阶段一般没有学期论文撰写的要求,充其量到了期末来个知识性的小测试,或写一篇“不痛不痒”的小论文。至于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我们也多半以课程论文写作的形式予以布置任务或安排一定时段的课堂讨论,没有学期论文撰写的要求,更谈不上什么具体事项的文字强调。这种不同与国家的教育体制和导师的学术素养有关。尽管如此,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有赖于与之相关的课程体系支撑,而这种支撑又需要相应的教学时数来讲授。它作为一个培养过程,理所当然地就有从开头到发展再到结束的阶段。教学实践证明:要富有成效地使学生走完专业培养全过程,离不开每一阶段的协调配合。然而,单就比较文学教学活动来说,我们通常舍得全力投入的是在“过程”的末端,即指导学生毕业阶段的学位论文撰写,而对学生课程论文的指导(不妨视作克莱门茨所言及的“学期论文”)与克氏所建言的比较起来则有些乏力。其结果是,指导教师被学生的学位论文撰写折腾得“死去活来”,苦不堪言。其中牵扯到的学术规范问题就令人不悦。
  说到学术规范,一般来说,国内高校对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均有规范方面的要求。不过,我所见到的情况可谓是五花八门。比如在文献注释的问题上,有的强调当页注释,也有的强调末页注释,甚至还有的将脚注权当参考文献标示。其实,国家曾于1988年发布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教育部办公厅也于2000年印发过《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文件(教社政厅[2000]1号)。它们均是我们拟定相关学术规范的权威依据。与国内行政“干预”不同的是,国外学界大都认可学术共同体编写的《The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by Gibaldi, Joseph, And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该书迄今已出版发行到第7版。国内一些高校也将其作为拟定学术规范的权威参考。克莱门茨在学期论文撰写事项中强调过这本书,足见“他者”培养学生的起点有多高,对学术规范的重视有多强。相反,言及我们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没有规范要求是不符合事实的,但对论文格式乃至版式强调过多的现象倒是存在的。这或多或少地忽略了论文撰写过程中对一些问题作细致入微的文字性强调。例如文献资料引用的长度、语言的表述风格、论题阐释的相关性等,通常在我们所拟定的“规范文件”的视线之外。当然,作为学校部门的“规范文件”,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兼顾到每一个学科。但是,作为一种辅助,我们觉得有必要针对各自的专业再拟定比较具体的学术规范要求。
  学术品性要富有个性即创新色泽。对此,我们已经说得足够多了。但平心而论,我们很少使出克氏那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比较文学教育实践功力。落实到学生学位论文撰写的问题上,比如对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很难萌发要求他们论文出彩的激情,因为静下心来思考学术问题的学生简直少之又少。我想,如果能像克莱门茨所提出的学期论文撰写注意事项那样,把课程论文指导的“功课”做足,着力于从细枝末节处加以规范性调教,说不定学生学位论文的指导成效将有所提升。与此同时,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也或许能从中逐步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Clements, Robert J.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 Academic Discipline[M]. New York: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78.
  [2]Gibaldi, J. and Achtert, Walter S. 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M]. New York :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 1980.

相关热词搜索:克莱 断想 撰写 学期 事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