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高校历史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9-08-08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关键词]高校,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6-0090-04
  
  在世纪之交兴起的教育改革活动中,有关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问题,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大多是针对中学基础教育的,相比之下,有关高校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却显得非常薄弱,这与世纪之交在高等学校所大力倡导的创新教育严重脱节;而在少有的研究成果中,基本上又是属于通论性的研究,缺乏对具体学科的分析和探索。有鉴于此,本文拟对高校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探析。
  
  一
  
  对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目前国内教育理论界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有学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以探究的方式学习外在的客观事实及其联系,促进主体的内在发展,在本质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就是要通过课程模式的变革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接受到研究,由单一到多元,由封闭到开放”。有学者则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专设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通过知识和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活动来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还有学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上述观点虽然阐释的角度不同,语言表述不一,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以问题或专题研究为典型特征的学习方式或教学方式,其着眼点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突出了学习过程的探究性、体验性和实践性,以及个性发展的开放性,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由此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其价值取向着重体现了教育的个体价值和发展价值,体现了学生自我塑造与人性的创造本质。它对于改变当前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狭窄化的倾向,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伴随着21世纪以“创新”为实质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会选择、会思考、会创造的具有主体能动性的新型人才,从而为知识的创新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便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义不容辞的特殊使命。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更应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当前,高等学校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打破长期以来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学生、问题、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毫无疑问,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以充满探究意义的学习方式或教学方式,无疑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二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现状与研究性学习模式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就目前高校历史教学现状而言,仍然处于这样一种困境之中:过于关注教师的中心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过于关注知识性、技术性的灌输和传授,以及对书本知识的接受程度,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培养;过于关注有形的、显形课程的作用,忽略了隐性的、对学生素质发展起潜移默化的课程资源。具体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滞后
  受传统“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历史教学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中心作用,教师以教为中心,满足于向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把学生当作承载知识的容器和工具,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内容宽泛庞杂
  以研究高校课程和教学理论见长的著名教育理论家王伟廉教授认为,我国高校教学运行机制的主要缺陷是在性质上过于刚性。这种刚性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在培养方案中内容太多,特别是讲授内容太多,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太少;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余地太少。这也是当前高校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宽泛庞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不仅课堂授课内容多,而且所讲内容主要是书本上的知识,知识来源渠道单一,范围狭窄,与中学历史课相比,教师的讲授内容无非是史料和史实的增加或扩展,在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上没有太大变化。
  
  3、课堂教学封闭
  与新时期开放性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相比,高校历史教学基本上以“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方式为主,教师满足于把既定的教学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上课只是一味地讲、一味地灌,而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课堂上除了教师的讲、学生的听外,很少有其他教学环节,没有课堂讨论,也很少布置课外思考题,学生们的学习空间、学习途径和学习结论,皆处于一种单一、封闭的状态。这种传承式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过程,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呆板和乏味。
  
  4、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历史教学基本上采取的是单一试卷命题的考试方式,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即期末考试)便决定了学生每学期的学习成绩,过度强调了书面考试的作用,而试题内容大都是以教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为主。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试评价方式势必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局限在教师讲授的范围之内,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早在1984年,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小组提出了《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的报告,要求学生不但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198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又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报告,建议建立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标准,使学生从入学第一年开始就在尽可能多的科目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将探索为本的学习、合作努力以及对书面语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我国高校历史教学应该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摒弃与研究性学习不相适应的内容,积极构建高校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体系,引导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三
  
  高校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体系的构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师转变角色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高校的教学,更重在学生的自主发展。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转变以教师为本位的角色意识,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自主

相关热词搜索:研究性学习 历史教学 高校 改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