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础教育学段贯通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0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本文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学段割裂的现状,从办学体制、课程教材、学校管理、教师教研、特色教育和学段衔接六个方面论述了打通基础教育学段壁垒、实现基础教育阶段人连续发展的方式方法,对于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一贯制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的是分段教育,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分属于不同的学段,但人的发展是连续的,分段教育体制有利于针对各个学段的特点实施专业化的研究和教育,但却割裂了人发展的连续过程。如果能够实现基础教育各学段全方位的贯通,使本来连续的人的培养和教育得以贯通,无疑更有利于人的发展。最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指出:“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基本确立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这为解决多年来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学段割裂状况,实现基础教育学段间的贯通指明了方向。
  一、办学体制的贯通
  办学体制的贯通是影响学段贯通的瓶颈,解决不了办学体制问题,实现学段贯通就是一句空话。根据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的现状,从办学体制上打通各学段的壁垒,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整合创办一贯制学校。九年、十二年甚至是十五年一贯制的学校,可以有效的对中小学教育实施一体化管理,这是实现学段贯通的最佳方式。2.实行学区制办学。学区制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同学段办学模式的统一,也可实行同学区不同学段学校的一体化管理,对口直升,实现不同学段间的有效衔接和贯通。3.集团化办学。集团化办学是优质学校资源扩张的重要方式,这种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横向扩大优质学校资源,也可以纵向让不同学段在办学体制上实现贯通。
  二、课程教材的贯通
  课程教材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教材的贯通是影响学段贯通的关键。课程教材的贯通需要改变课程教材研究与编写存在的“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局面,遵循学生成长的内在规律、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教育教学的规律,通盘考虑,一体化设计,编写出既符合各学段特点又相互融通的课程教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教材编写都要融入学段贯通的一体化教育理念,从而实现各学段课程的有效衔接和贯通。
  三、学校管理的贯通
  学校管理是学段贯通落实的保障。在办学体制贯通后,还要通过各学段间一体化的管理来保证各学段贯通具体措施的落实。学段的一体化管理中人的管理是根本,实现了人的一体化管理,就打通了学段间的壁垒,就可以使学段贯通真正得以落实。对于九年或者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人财物的管理都是统一的,这样就可以实现人的统一调配、资源的共有共享、信息的及时沟通,使各个学段的管理实现一体化。对于学区制和集团化管理的学校,至少要实现人事的统一管理,才能有效沟通各个学段的教学活动,保证学段贯通具体措施的落实。比如,各学段干部集体会议和课程委员会会议制度,就很好地解决了各学段工作协调和课程的互通衔接问题,值得借鉴。
  四、教师教研的贯通
  师资的贯通是落实基础教育学段贯通的保证。师资的贯通需要通过教师教研来实现,这就需要落实大教研的思想。在做好教师学段教研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教研活动的贯通,让每个学段的教师都能从学生整体发展和学科的完整体系出发,通盘考虑设计本学段的教学,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的连贯性,防止学段间教育教学的割裂、缺失,甚至是矛盾。学段间教师教研的贯通方式可以是不同学段间课标的集体培训,教师教研的观摩、集备、听课、论坛等,也可以是教师的置换交流。只要搭建了大教研的平台,不断创新大教研的方式,不同学段间教师在教法、内容等方面的贯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五、特色教育的贯通
  特色教育的贯通是学段贯通的重要方面。每个学校都有特色教育项目,如器乐、体育等,但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段,因为分属不同学校,却存在着特色教育项目不能连续贯通的现象,使一些很好的特色教育项目不能实现传递,造成学生特长不能连续发展,影响了学生特长技能的连续培养。一种特长技能在不同学段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只有做好不同学段间特色教育的贯通,才能保证学生特长技能的连续提升和发展。这就需要在办学体制贯通的背景下,从项目设计、师资调配、生源调配、硬件配置等方面统筹考虑,有效地做好不同学段间特色教育的贯通。
  六、各个学段的衔接
  办学体制、课程教材、学校管理、教师教研和特色教育的贯通并不等于学段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还需要做好各个学段间全方位的衔接。各学段衔接的内容和形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发衔接课程或者叫引桥课程,在上一学段结束或者下一学段开始时开设,可以更好地实现学段之间课程的贯通。(2)让低学段学生提前走进高学段,感受高学段课程、学法、管理的变化,或者举办大手拉小手活动,让学生对高学段充满期待,也对学段之间的变化做好思想准备。(3)学生心理的衔接。随着学段的升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安排好学习生活,遵守学校规则,提高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学习动机由直接向间接、远期的转变。(4)师生交往的衔接。随着学段的升高,师生的交往方式逐渐由保姆式、教师与学生共同生活学习慢慢过渡到注重师生情感沟通交流、集体教育和个别谈心相结合,最终过渡到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做好这方面的衔接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尽快适应高学段的学习生活。(5)班级管理的衔接。不同学段班级管理的方式是不同的,班主任一定要在了解上一学段管理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学段特点设计班级管理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班级管理的实施。如小学阶段以班主任管理为主,初中阶段则以班集体建设和自主管理为主,要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6)学习方法的衔接。如听课、预习、复习、作业等学习方法在不同学段是不同的,在学生进入高一学段前,要让学生提前熟悉学习方法的变化,以保证学生尽快适应新学段的学习。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相关热词搜索:贯通 教育学 思考 基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