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六大转变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当前,“一带一路”是令全球瞩目的中国倡议。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合作以经济互通为背景,在交流方向上重视“引进来”而非“走出去”,在覆盖范围上重视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内容上重视学生交流与合作办学,忽视教师、课程与研究的合作,在发展多样性上我国与不同发展阶段的“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未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合作需要在角色、方向、模式、范围、要素、机制与平台六个方面发生转变。
  “一带一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大战略,被称为中国自1979年以来的“第二次开放”。全球知名战略家、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康纳指出,“美国人在售卖坦克,中国人却在提供挖掘机”,“全球互联互通的革命已经开启,而中国打造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倡议”。
  2016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建立“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推进政策、渠道、语言、民心与学历的相通与互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服务和文化理解。建设“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方向和新要求,急需我国高等教育持开放策略寻求主动转变。
  我国与“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合作的现阶段特点
  在交流方向上,重视“引进来”而非“走出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要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以学习借鉴提高为主的“引进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使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方向一直是“引进来”多于“走出去”。具体表现为:第一,我国到“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国学生数明显小于这些国家的来华学生数,2014年“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共171 580人,而我国赴“一带一路”国家国留学人数约为5万人(2013年) 。第二,出国合作办学项目明显低于来华合作办学项目,“一帶一路”国家在我国的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有200个,合作办学项目有90多个,涉及14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第三,国外高校中国研究中心明显少于国内高校“一带一路”国家研究中心数量。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和科学院共设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别研究中心98个,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有9个国家的高校设立了共10个中国研究中心。
  在覆盖范围上,重视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尚未与“一带一路”所有国家开展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例如,与我国合作办学的国家仅9个,开设中国研究中心的国家仅10个,我国设置“一带一路”国别研究中心涉及的国家也只有32个,开设其官方语言仅20个。因此,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主要以俄罗斯、印度、新加坡、泰国、以色列、伊朗、印度尼西亚等为主,还需要增加其广泛性和覆盖性。
  在合作内容上,重视学生交流与合作办学,忽视教师、课程与研究的交流合作
  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学生交流与合作办学方面进展迅速,也逐渐由单边交流向双边和多边交流发展。但是在教师交流、课程合作与研发、研究的合作诸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该方面的数据也非常缺乏。
  在发展多样性上,我国与不同发展阶段的“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带一路”国家在发展程度上差异很大,绝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有小部分发达国家,如俄罗斯、以色列、新加坡和希腊等,还有一部分是不发达国家,如尼泊尔、缅甸等。因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中国家在与如此多样化发展阶段的“一带一路”国家进行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同样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例如,在与俄罗斯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项目上,俄罗斯高校来华办学项目达133个,而我国高校到俄罗斯合作办学的项目微乎其微。在来华留学生方面,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如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国的留学生数排在前15名。
  我国与“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合作的策略转变
  在合作角色上,由参与者向主导者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角色主要是参与者,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各种国际教育组织以及区域教育组织,以谋一席之地和一定的发言权和声音表达,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组织、东盟教育论坛等。然而,“一带一路”构想则要求我国要从参与者向主导者角色转变,从“一带一路”高等教育战略构想、组织和机制设计到计划的实施与援助,都要体现主导性、组织性和协调性。正如《教育行动计划》所指出的,“中国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率先垂范、积极行动”。国家各部委要协调推动,积极对接沿线国家教育规划与政策,搭建我国与沿线区域和国家的教育沟通合作平台。地方政府和高校要紧密对接国家总体布局,致力于“友好省州”“姊妹城市”和“学校联盟”建设,积极推进本地高校和企业携手走出去,开展广泛的教师交流和青年精英交流、合作办学与合作研究,并主导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促进教育相通与人心相通。当然,这种角色的转换,我们自上而下可能都还不适应,但是必须要学习、适应,以至于驾轻就熟。
  在交流方向上,要由“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
  “一带一路”构想的出发点就是“走出去”,向沿线国家输出文化、学校、课程、专业、教师、学生和各种援助,并为商品、企业和资本输出提供支持。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高等教育在“走出去”上远远滞后于“引进来”。在学生交流方面,2014年“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共171 580人,而2013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留学人数约5万人。在合作办学方面,我国高校在境外举办了本科以上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102个,而国外在我国举办的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2 461个,其中“一带一路”国家有200个。因此,在交流方向上,我国高等教育要由“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调整国家、地方和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方向,为教育输出做好思想上、人员上和课程上的各种必要准备。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我国 合作 国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