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浅析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互联网+”与各个领域融合发展迅速,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的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态势,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内容、发展趋势,揭示了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冲击与启示。
  【关键词】高等教育 國际化 “互联网+”
  【基金项目】本文的研究受到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化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支持(GJJY15-2-07、 GJJY16-2-08)。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4-0254-02
  一、前言
  2016年以来,“双一流”、“教育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等政策方针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视,我国大学结合国情和民族文化特征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国际化道路,改变了以往我国高等教育过去走过的模仿-融合国际先进办学理念的道路。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内容
  1.高等教育理念的国际化
  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其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称之为教育理念,能够指导人们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国际化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旨在培养能够深刻理解全球多元文化,不受文化、种族、地区、肤色等限制自如地交流思想,能够在国际事务以及全球化竞争中发挥自身价值的人才。我国的“留学中国计划”、“留动中国”、日本的 “年轻大使”项目,澳大利亚的CRICOS体系、英国的“伊拉斯谟世界项目”均体现了各国对高校国际化的重视。
  2.高等教育资源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加深和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教育手段的推广,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重新分配的机遇,有限的、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稀缺,全球高等院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
  3.高等教育人员的国际化
  这些人员既包括政府部门的教育决策者、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学者、专家和一线教师,也包括广大的在校学生。近年来,国家留学基金委为广大高等院校提供了丰富的海外学习学习、进修、访问等机会,为高校、教师、学生提供了经济保障。
  4.高等教育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
  增设国际化专业以及开设国际化课程是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前提。课程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国际化意识的培养、国际化知识的获得和国际化理解的形成都离不开高等教育国际化专业和课程的设置。
  二、“互联网+”时代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过去,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受到政治、国防政策和外教的影响,国家或者政府事实上是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是国家进行对外交流或者外教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很多高校开始积极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扩大留学生的规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逐渐由政府转变为高等学校,一些教育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主动关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交流,逐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体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表现为留学生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高等教育国际化交流的内容不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的国际性交流上,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信息资料、教学仪器和科研设备的共享提供了可能。近年来,慕课、翻转课堂的发展,更是带动了教学体系、教学课程的共享与融合,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互联网+”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同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荐“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教育”列为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最初的网络视频课程再到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碎片化学习、各种互联网学习平台的不断涌现,推动了教育理念的进步,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思路。
  1.吸收“互联网+”技术,提升教育理念
  高校应该进一步加深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致力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高水平国际化高校,提高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探索新的合作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整合教学、科研资源,引进国外先进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生国际交流活动,为中国学生走出去提供更多的渠道、更完善的服务。
  2.融合“互联网+”技术,开放教育资源
  互联网正在打破地理边界、生活边界、学习边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和发展途径。高校应加大对互联网技术设备的投入,构建高速的校园网络,提供大量国内外网络学习课程,让教师可以及时更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传授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授课教师和传统的有限的教学资源,而是依托庞大的教学资源平台,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发展愿望来选择国内外学习资源,拓宽国际化视野。
  3.锻造“互联网+”技术,提升人才素质
  高校教师作为一线工作者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积极适应、融入互联网+时代。培养高校教师的“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吸收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思想,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资源平台的操作使用方法和教学理念,拓宽国际化视野,使高校教师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云亮等编著.智慧教育:“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转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张旭,周泉.“互联网+”时代的国际化教育创新模式[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相关热词搜索:互联网 高等教育 浅析 国际化 启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