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和课程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1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大数据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推进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关键是在教与学主战场的应用,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育信息化不是简单地配发设备,开发资源,而是要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来促进教育理念、教育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提高教育质量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高等教育改革 课程模式探索
  中国分类号:G619.21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
  1、在教育模式上,注重学校和学生的自主性。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2002年3月,教育部作出决定,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六所高校可自主设置本科专业,使高校自主权改革向纵深发展。为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各高校从学分制入手不断深化改革。一些院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实行更为宽松的专业选择制度。此外,一些高校还在跨校选课、学分互换等方面进行改革尝试。通过改革,大学生们已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和自我设计、自由发展的空间。
  2、在知识结构上,强调综合性和适应性。高校内部也积极推进改革,通过调整不合理的课程体系,实行课程设置综合化,以拓宽专业口径,实现从“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本科教育从传统的“专业对口”向加强社会适应性和人才培养多样性方向转变,培养过程从单一学科背景向加强学科的交叉与综合方向转变。与此同时,一些高校还设立综合化改革试点,探索综合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3、在素质教育上,重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不断深化“两课”教育改革,探索有效进行“两课”教育的新模式。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方面,1998年高校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各高校纷纷通过设立人文选修课、开设人文讲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建立校外文化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2002年 3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3所高校试行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标志着全面素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在能力培养上,突出创新性与实践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贯彻此精神,各高校首先从减负做起,减少学生的学分、学时和课业负担,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进行探索研究和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一些高校还通过设立第二课堂,组织社会实践、科技比赛、学生社团以及志愿者活动等多种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目前高校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陈旧,缺乏特色,学习主体缺位。很多高校现在采取的仍是传统教学模式:讲授--作业---期末考试。教师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很少涉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与现实脱节。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灵活性,抹杀了个性。这种传统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现今社会需要的培养目标相违背。
  2、教学内容繁多,理论脱离实际,应用性不强。理论的价值在于应用,不能忽略社会实践的大课堂,应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增强学生自主创造的动力。现在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显得没有针对性,而且教材中很少涉及实际应用问题,使得本专业和其他专业课程完全隔绝,各自为政,死守本学科,缺乏专业针对性,使得学生无法掌握真正实用的知识。
  3、教学方法单一,手段滞后,课堂效率较低。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兴起,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内容不枯燥了,但使人眼花缭乱的图像、视频却忽略了教学的特点。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所云,更别提何谓重点,哪个是难点。
  4、教学评价片面,不能体现能力。教学评价体系一般包含两部分:对教师评价和对学生评价。这里讲的是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为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有必要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基本上局限于作业、期末考试以及课上随机小测验等方式,方式单一,很少反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甚至出现高分低能。无法全面实现教学评价的功能,更谈不上体现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中心。
  三、推进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抓住关键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播什么知识,还要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自觉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改变以往的教与学、主与客的地位,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2、聚焦主戰场,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不是简单地配发设备,开发资源,而是要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来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第一,设计教学模块。在教学模块时,可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但不要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中重点强调的是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使得学生整体掌握知识的结构脉络,使之能够理解学来做什么,怎么做。 第二,深度学习模块。在教学深入一个阶段后,可以进入深度学习模块。新的教育理念指出要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深度学习是指在基于理解的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深度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三,拓展试验。对于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添加拓展试验模块,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基础理论和实验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第四,创新性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建立以问题为引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探索,部分高校提出“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三维互动”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相统一,形成理论指导、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循序渐进的“递阶性”教学模式,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改革 探索 模式 课程 时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