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视阈下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  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快速扩张,高校在学生规模及校园建设等各方面也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截止2016年底,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3600余万名,高校2700多所,高等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在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少问题,其中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就是其中一个较为关注的热门话题。围绕社会公平视阈下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公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202-02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而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祖国输送和培养人才的重任,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中各式各样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如高等教育公平、高等教育战略规划等,这些问题引发了学者对高等教育公平及其完善对策的一系列讨论。
   一、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招生计划的不合理。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统一的高考制度,全国统考,规定考生科目、考试时间、考试内容,从一定程度上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但是我国采取的是分省自主划线录取的办法,很多省份不是按照地区报考人数来决定录取人数,而是按照地区的经济状况来决定招生比例,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更倾向于录取本地考生,同时也使许多高校出现本地化的现象。这样的录取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使拥有发达地区户籍的考生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的招生人数多,竞争小。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考生,他们的招生计划少,竞争更大。 其次,贫富差距导致的入学机会不平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的扩招,让更多的人享有了受教育的权利,但对贫困人口而言,高额的学费让他们望而却步。为了推进高校教育平等,国家已经为贫困学生给予了助学金和无息贷款,但是对贫困人口而言,能够进入高校学习,学费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之外,生活费以及其他生活压力依旧是他们是否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顾虑。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能够在学校无忧无虑地学习,但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要在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做兼职,赚取自己的生活费。除此之外,贫困家庭因为生活压力大,能用于教育的支出较少,所以贫困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会不重视,这样也导致了贫困家庭的子女进入高校学习的机会少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子女。
   (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
   首先,高校分布的不均衡。受地区历史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学府的分布极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东多西少,经济发达地区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少。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快,教育水平高,政府对高校的投入力度大,有着较好的政策支持,教育资金雄厚,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办学规模远远要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其次,各类高校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国家对重点高校的投入与普通高校的投入存在着差别,这个差别不仅体现在资金上,还体现在政策上。国家目前的资金和政策仍向重点高校倾斜,所有的教育资源仍优先于重点高校。对地方性的院校以及民办院校的发展,差别非常明显。
   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力度,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1.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
   首先,制订出地区教育经费配套管理办法。在中央统一对高校教育经费拨付的基础上,各个地区应统筹配套,否则将影响或取消次年该地区教育经费的下拨。其次,根据各高校之间的差异,鼓励各高校利用自身优势组办企业和校企合作。
   2.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机制
   由于我国国情及历史原因,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先天上就存在差异,因此,通过政府及财政部协调经济不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就显尤其重要。首先,优化公共财政支出方式。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有意无意分成三六九等,根据不同层次与类型获得的教育经费也不一样,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形式及培养目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就拿人才培养目标来说,有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术型、应用型、应用技术型等,因此,国家应该根据学校实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财政经费拨付体系,同时也应该打通各教育层次的培养体制。其次,鼓励高校自身筹措资金。尽管高校对社会贡献很大,但在经费上也不能全靠财政拨款,因为从高校性质上讲它不属于义务教育,它是属于利益外溢的公共品,按照性质它不应该由国家完全承担,因此,各高校应树立自我发展意识,通过BOT、货款、科技合作等多方渠道增加学校经费。
   (二)完善教育体制与法规,促进教育公平性发展
   1.健全教育法律、法规
   (1)完善法律法规以维护高等教育公平。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惩戒手段,能够对违法违规的行为做出强制性的制止与约束,同时也可以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惩罚。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发展迅猛,在资产、资金、招生及其他方面都发展很快,很多高校在制度管理跟不上实际发展需要,存在很大的漏洞,这就给不法之徒造成了可乘之机,因此,必须从教育法律法规上堵住漏洞,还高等教育一片净土,这也是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关键举措。(2)制订违反高等教育公平的监督机制。高等教育公平涉及广大高校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反,不公平不仅损害相关人的利益,同时在社会上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就高校而言,不仅可以完善审计监察部门的内部监督机制,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如×××维权中心、×××投诉/申诉中心等。同时上级主管部门(一般指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在行业内的检查与巡察。
   2.完善招生政策
   (1)完善高等院校招生制度。首先,教育部应该制订出符合全国通行的招生政策,比如在招生分数上的标准、名额分配上的政策等。其次,各高校在招生政策的制订上要以考生的成绩与志愿进行招录,而不应该对不同地区考生在分数及名额上进行区别对待。最后,制订出适当向农村地区及边远山村的招生政策。当前,我们经济发展显现出东部引领、中部崛起而西部落后的情况,资源及财政分配上不平衡明显,这无疑会对部分地区学生在起跑线上造成不足与落后,因此,为了弥补这种天然缺陷,我国相关部门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要尽可能地在招生政策上可适当往这些地区倾斜,要缩小双方之间的差距。(2)均衡国家在招生计划上的分配。目前,我国大多高校的招生计划分配上是以省为代表进行分配,这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与客观性。教育部门应该更多地从按地域分配向按各省份的实际考生“人头”分配,这样将更好地实现录取比例与考生人数成正比,从而实现招生计划分配上的公平。(3)加强对特权招生的监督与管理,杜绝教育寻租现象的再次发生。教育部门专门成立督查小组,对自主招生、艺考生及其他特权招生项目的每一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与管理,杜绝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利用制度缺失非法设租并获得非法收入。对教育当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督查小组要予以严厉地打击,对相关人员作出相应的惩罚并以儆效尤。
   总之,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民大众的需求,大众化是今后的趋势,也是弘扬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高等教育公平的发展更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尽管本文在高等教育公平的进展中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措施,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点多面广,这就决定高等教育公平发展之路必定是长期而艰辛的。因此,本文在高等教育公平方面的一些见解未必独到,总结得兴许不是很全面,笔者也将在今后工作及学习中不断加强研究,以期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玉红.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J].文化与探索,2017(5).
   [2]华桦.教育公平新解[M].上海社会科学研究所出版社,2010.
   [3]钟云华.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教育 社会公平 公平 我国 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