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化建设和医疗质量管理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9-08-1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本文介绍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实施信息化建设和医疗质量相结合的探索,我院近年来将信息技术大量应用于质量管理实践工作中,对包括患者诊疗流程在内的医疗质量进行管控,优化了医院内部流程,减少了人工程序,有效提高了质量管理效率与患者安全水平,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使医疗质量管理更加客观,便于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建设;医疗质量;医院管理
  医疗质量是医院经营发展的核心,更是医院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医疗质量涵盖了医疗服务和医学技术的各个层面,综合反映了医院整体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包括诊疗工作的质量,还包括了医疗工作效率、服务态度、费用控制、经济效果、患者满意度、服务可及性与便利性等更多内涵,是对医院人员、设施、环境、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水平的综合体现。而医院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医疗质量方面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我院实施信息化建设和医疗质量相结合探索的背景
  (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陈旧。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单一、陈旧。患者就诊流程不够优化,就诊体验欠佳。
  (二)医疗质量过程管理欠缺。医疗诊疗活动过程复杂、涉及面广,环节众多,过程质量的管理难度大。对医疗质量的管控,是以终末质量为主,缺乏环节质控,更缺乏对医疗质量全程进行监控的管理。
  (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越来越关注医疗质量,在各类评审评价中对于医疗质量的考核越来越多;医患矛盾尖锐,要求医院必须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针对以上问题,我院利用信息化技术,致力于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和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流程再造
  (一)改善患者就医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就医感受。为切实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三长一短”现象,医院创新探索医院、医生、医保“三医联动”模式,于2016年10月启动了医院自助服务体系建设,发行居民健康卡,投放78台自助服务机,并开通“掌上医+”服务平台,患者可以综合利用两者之长,一站式完成建卡、實名认证、挂号、取号、导诊、报告查询、充值、缴费、打印等10 余项就诊流程。
  (二)设立质量监管平台,优化病人质量控制过程。1.完善监管体系。我院在医务科下专设“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结合原有的临床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基础,医院建立起了完整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三级监管体系。2.设立考核指标。质量委员会负责制定全院的质量控制目标,管理制度和质量目标,定期召开会议,针对运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目标要求。质控办在质量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具体的质量控制以及质量策划,将质控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符合医院特点的考核方案,对临床医技科室每月综合质量目标设定了综合考核目标,科学、合理评价临床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每月进行各项质量指标的具体考核。3.纳入信息化系统平台。应利用信息网络系统,实施自动化手段去抓取信息,保证信息的实时、真实、可靠。在医疗质量控制上,从最基础的病历能否按时提交,到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信息化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实施的基础保障,基于信息化才能做到全面、实时监控、反馈和不断优化完善。以合理用药为例,月底质控办将各科室管理指标与院合理用药病历检查结果(重点为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微生物送检率、DDD值、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纳入该科室的月质量考核,根据结果予以加分或者扣分,最终将考核结果上报院部。4.挂钩绩效考核。为了更有效地搭建长效管理平台,确保持续改进实效。为切实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的管理,医院加大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的考核和奖惩力度,将科室质量考核结果和科室绩效相挂钩。
  (三)医院资源规划系统(HRP)是推进医院管理的好抓手,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医院资源规划系统(HRP)最大限度发挥医院资源效能,有效提升传统HIS的管理功能,从而使医院全面实现管理的可视化,使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科学化,使得医护分开核算、三级分科管理、零库存管理、多方支付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应用成为可能。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科学管理取得的成效
  1.我院自助服务体系模式十分科学有效,基于预交金平台的诊间支付改变了传统的就医习惯,有效解决门诊患者就诊
  “三长一短”现象,实名制健康卡的启用很成功,效果非常明显。试运行以来,日均近50%的门诊患者已体验到自助服务带来的便捷,为患者减少2次以上排队次数,节省在院停留时间1小时左右。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今年医院自助服务体系将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应用,解决市内各大自助服务系统间居民身份识别标准不一、重复发卡、信息不共享、院间不互认的问题,有效提高诊疗效率,显著提升患者就诊体验。
  2.医疗质量考核成绩斐然。以合理用药管理为例。根据持续有针对性的考核,抗菌药物合理运用的各项指标,较去年同期都有所改善。辅助用药管理方面,根据相关文件,质控办联合医保办、药剂科等部门积极制定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辅助用药管理补充规定》(常二院〔2017〕8号),公布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辅助用药目录”。据此,联合信息科、医保办、药剂科、采购中心等部门,定期将重点监控辅助药物进行用量排名,开展使用量异动的辅助药物统计及原因分析,同时,联合信息科完成辅助用药监控程序,并针对“超时、超品种、超说明书使用辅助药品”制定及执行严格审批流程。
  3.医院资源规划系统(HRP)最大限度发挥医院资源效能,医院实现了2015年与2016年相比,平均住院日由10.7天下降至9.7天;药耗比由53.86%降至48.93%。成本管理效果明显。
  4.通过信息化技术,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可实现对医疗服务各环节的监控,对于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对象实行对医务人员和质控人员的实时提醒和把关,有效避免医疗过程中出现影响医疗质量的问题。信息系统还具有丰富的数据统计功能,可对医疗质量的各项数据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不足,采取改进措施。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符合医院需求的医疗质量管理系统,可有效改善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环节和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和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四、展望未来,医院大数据平台面向医疗,能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常州作为“健康医疗大数据与产业园建设”国家首批试点城市:一是要将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项目和西太湖健康产业园发展有机融合。二是加强区域平台建设并对各类信息平台分级分类管理。三是强化健康档案的务实应用,推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的一体化电子健康服务。四是随着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应当有超前意识,将民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列入规划之中。医院在不断创新思路的同时要务实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信息工作人员的培训,借助自助服务系统、移动医疗以及大数据应用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并将已经成熟的系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立燕,徐立群等.医疗质量影响因素及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6,33(5):34.
  [2]胡建理.新形势下医疗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病案,2011,12(5):19-20.
  [3]胡建理.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的对策探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7):664-665.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化建设 质量管理 探索 实践 医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