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08-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内容、统筹安排、共性问题和信息化的阶段提出了自己思考与观点。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6-0079-02
  进入到21世纪以来,在网络建设成本大幅的降低条件下,中国快速完成全国的网络化建设,高校也已完成校园网的基础建设,在此前提下可以保证每位老师,每位同学上网的基本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高校也组建了自己的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或网络业务外包给公司,在此过程中很多高校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成立了信息学院,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教研及管理。由于各高校的领导重视程度不同,项目申请能力不同,资金投入不同,各高校信息化水平千差万别。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问题,甚至在重要方向选择时出险偏差,甚至走过弯路,本文通过对以往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以高校信息化建设为主题,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信息化建设误区、信息化建设内容,信息化建设的共性问题及信息化的阶段等方面做一些思考和探讨。
  本文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不涉及网络以及硬件问题。
  1 明确信息化的目的
  高校有公立的也有私立的,性质不同,自然规章制度不同!在建设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也是有很大的区别!例如高校的业务整合需要、宣传需要以及管理需要等等。目的不同建设目标自然也不同,总体看来高校信息化目的有以下几种:(1)信息共享、资源整合。(2)协同办公,提高高校各部门的信息化水平。(3)理顺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4)提升业务能力,对数据进行分析决策,为学校领导层进一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明确了目的,信息化的建设目标也就容易确定。高校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往往是以服务于高校的业务及管理需求。所以,首先在信息化建设时,必须明确高校业务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针对现阶段的问题你需要做哪方面的工作,提高哪里,解决哪些问题,如果高校对自身的业务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对高校信息化没有全面的把握,那么它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不能促进高校业务发展,很可能对高校管理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整个项目信息化的失败。
  2 信息化的内容
  高校信息化的内容一般分成三大类:人、事、物。其中人包括教师和学生。物是指资产类项目为主,事是最大的一类,也是高校信息化的核心,是围绕高校日常工作过程中对人和物的整合,通常对各类要素的范围和程度各种量化(如常见的一些高校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等)。对于高校信息化可以以下几种关键要素开展工作:(1)教学;(2)科研;(3)管理;(4)网站建设。
  3 信息化的统筹安排
  你的身高直接位置决定了你的眼界,你的位置直接决定了你的视野,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本着提升工作效率的态度,希望能在考虑全局的条件下进行统筹安排。
  (1)信息化的高度。因每位老师在学校中所处位置的关系,所以每个人的角度都是不同的,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序,学校的角度,学院(部门)的角度,专业(方向)的角度,教师的角度。
  (2)信息化的规模。信息化自上而下是最好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往往有很多因素制约着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往往都跟随项目进行,项目的资金支持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要全盘考虑信息化的规模,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是无法完成大的项目的。所以有的时候从小到大,从一个较小的点开始也是不错的选择,在现有资金支持的条件下尽量办大事。
  (3)信息化的受益群体。一般来说信息化的受益群里有以下几种,高校、学院、教务部门、专业、老师、学生等,我们希望在建设之初就能全盘考虑各个群体的实际情况在不为大家增加负担的情况下,能为高校提供创新,为学院和教务部门提供第一手资料,为老师提供支撑平台或软件,为学生提供各位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感受。
  (4)信息化的执行。再好的统筹安排没有执行,相当于没做,也就失去了信息化建設的意义,所以信息化建设之初应与信息化使用部门(或信息化的使用着)多多沟通,多做调研工作,从而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为各部门做平衡而多做努力,为建设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系统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4 信息化建设的共性问题
  由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高校由于在高校性质、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以及技术能力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其信息化过程也不能完全相同,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建设方式,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与专业的软件公司共同开发,高校信息化的过程也可以自上而下也可以从小到大,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建设的始终要遵循需求为主,用户至上,以解决问题为原则,围绕高校的核心业务开展信息化工作,最终产生服务于高校的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在此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如下问题:(1)为了申请项目而进行信息化,没有对高校的实际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直接就对现实的工作进行理想化的信息化。(2)沟通不足!各级部门之间没有进行长期有效的沟通,从而使信息化的作品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满足了一部分部门的需求,而对另外一部分部门产生了制约,无法达到平衡,最后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3)应付交差。不从自身需求出发,反而为项目结项中的指标而努力,项目结项一过,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得过且过。
  5 信息化的阶段
  高校信息化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全局,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把高校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信息化的准备阶段,信息化的建设阶段,信息化的决策阶段。
  5.1信息化的准备阶段
  规范化。首先形成制度,完善各种规定,最后按形成的制度和规定进行操作,采集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数据。理顺工作流程完善数据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软件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为无纸化办公创造条件,工作中需要记录的文件尽量采用电子化文件,电子化文件相比起纸制文件有如下优点(1)系统体积小,容易备份。(2)所有信息查询方便。(3)相比于纸质易于保存,不占用过多的空间。(4)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化建设 思考 高校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