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革新

发布时间:2019-08-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与实质是“以人为本”。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实施应落在“以人为本”和“造福人民”的理念上。科学发展观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我们革新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人力资源 管理 理念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从新世纪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但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丰富,还充分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与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与实质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解放生产力的发展观,既是治国理政的执政理念,也是一个政党富民安邦的行动纲领。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实施就应落在“以人为本”和“造福人民”的理念上。
  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最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孟子、荀子、墨子等我国古代思想家都对民本思想进行了论述,逐步形成了“民本君末”、“民贵君轻”、“民主君客”的思想。这些在客观上有利于减轻当权者对老百姓的剥削和压迫。但是,他们提出以人为本或民本思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
  随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西方思想家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说,来对抗以神为中心的神本主义。但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从抽象的人和永恒不变的人性出发来考察社会历史运动,结果逐渐蜕变为一种口头宣言,实质上成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和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出发,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认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实现共产主义。这就科学地揭示出了人的本质,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党的利益。科学发展观不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思想,而且克服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它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
  
  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核心与实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世界上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财富的创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行,都离不开人的服务、人的劳动与人的管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其主要观点有:
  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而非客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中国管理学家蒋一苇明确提出了“职工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体”的“职工主体论”观点,从而把对职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根据这种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而非客体。企业管理即是对人的管理,也是为人的管理;企业经营的目的决不是单纯商品的生产,而是为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人的发展而服务的。
  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归纳起来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最为宝贵。有了“人和”才能去争取和利用“天时”(客观环境和机遇),有了“人和”才有可能去逐步完善和充分发挥“地利”(本企业的资源优势)。而“人和”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利益的一致。正是由于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使企业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才能使企业创造出产品、利润和财富。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不同的时代,人性都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历史的烙印。现实生活中,任何管理者都会在管理过程中影响下属人性的发展。同时,管理者行为本身又是管理者人性的反应。只有管理者的人性达到比较完美的境界,才能使企业职工的人性得到完美的发展。管理者在实施每一项管理措施、制度、办法时,不仅要看到实施取得的经济效果,更要考虑到对人精神状态的影响,促使职工的精神状态更加健康、人性更加完美。
  4、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为人服务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这个“人”不仅包括企业内部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人,而且包括企业外部的、企业通过产品为之服务的用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否愿意接纳和吸收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能否继续生存、企业经营能否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用户是企业存在的社会土壤,是企业利润的来源。而用户是否愿意接受和购买企业的产品,则取决于这些产品的消费和使用能否满足他们希望得到满足的需求程度。
  总之,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三、以科学发展观革新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
  
  管理实践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在过去几千年里管理始终只是一种零散的经验和某种闪光的思想。只是到了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工商企业的大量发展,管理才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和普遍的重视。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全球性的管理发展热潮。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全国掀起了加强管理的热潮。中国管理热潮的到来,不只是由于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推动,更重要的是由于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实践的需要。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是,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传统的国度,“官本位”的理念已深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中,成为重要的“遗传基因”之一。在封建时代,人们盼望出个好皇帝;在民主时代,人们则盼望有个好领导。“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可真正成为各级管理者的自觉行为准则却有相当的距离。困扰我国各地区、各级组织的“人才流失”现象,从根源上讲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人才流失的原因归纳起来:一是为了寻找新的舞台和寻找失去的自我。首先是我国的人才结构不合理,僧多粥少,用人论资排辈。其次,长期以来在用人的观念上,重视群体轻视个人,否定个体的自我意志和自我价值。自我意识本来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与完善自我的能力。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个体,必然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心。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被当作“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名利思想”来批判。富有生气的具体人的个性被抹杀。这些看法至今依然存在部分领导的头脑。他们不屑于了解部下的愿望,也不懂得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
  二是人才的软环境差。知识分子原来只要求专业对口、解决两地分居、有住房的情况已开始发生变化。随着这几年人才硬环境的改善,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对人才环境的要求更高了,他们追求良好的人才软环境。希望和谐、理解、竞争、快节奏、高待遇。害怕所在的环境官僚主义扯皮、推诿;上级思想保守,没有改革劲头;单位管理混乱,人满为患,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人际关系难以处理。

相关热词搜索:革新 科学发展观 管理理念 人事 与传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