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回族经济三十年(下)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云南回族经济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开放搞活、多种经营、解放生产力、创办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升传统产业、发扬传统优势、建设新农村、向城市化迈进等历史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诸多奇迹,谱写了云南回族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云南;回族;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8"213"(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586(2008)03-0061-08
  
  下篇:承前启后与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新的情况、问题和矛盾,虽然大多数人认为正常,对进一步改革开放持积极乐观态度,但也有少数人认为出现了不正常情况,因而对改革开放方针产生了一些疑虑,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改革开放向何处去的疑问。这些消极情绪对各方面工作都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为此,1987年10月,中共中央在“十三大”报告中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提出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此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陆续作出的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分税制、改革金融体制、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要决定,推动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这些改革开放的新的方针、政策的贯彻,为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在云南回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有关发展目标、道路、前途等重大问题上的顾虑和争论以及诸多具体困难和障碍指明了方向,推动了云南回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成就
  
  在中央及各级政府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方针政策指引下,云南大多数回族地区,尽力排除各种干扰,切实把经济建设置于中心地位,把“发展才是硬道理”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从实际出发,抓住机遇,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从而取得了新的业绩,创造了新的经验。
  从滇南来看,个旧沙甸是云南回族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典型地区,尤其是近几年实现了高速、跳跃式发展的典型。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开放的不断扩大,一些旧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一些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经历过改革开放前后两重对比的沙甸广大干部和群众,更加心明眼亮,因而对来自各方面的问题,看得真切,认真处理,排除了许多干扰,毫不动摇地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不放过一切可能抓住的机遇发展经济。在努力把集体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抓住了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大好时机。以集体企业为龙头,引导、支持个体和私营企业大胆探索、发挥优势、各显神通,充分调动了个体和私营企业创业的积极性,促成了个体、私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沙甸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高速公路”,使沙甸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有色金屙冶炼、加工工业和二、三产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产也得到了稳定发展,“以工富农”计划成效显著。从1993年至2000年的7年时间里,沙甸区乡镇企业总收入达60多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5亿元。7年间沙甸经济文化建设的成就,超过了1950年至1998年近半个世纪的总和。2000年后增速进一步加快,2005年总产值达到了15亿元,其中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14亿多元,人均纯收入4800余元,在滇南农村乡镇中名列第一。2006年,乡镇企业总收入达30亿元,创造了一年翻番的“沙甸奇迹”。全区企业数达438户,其中工业企业40户。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私营工业企业的发展终于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从事建材、化工、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的企业也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其经济总收入已占沙甸社会总收入的90%以上,真正成为了沙甸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并创造了企业整合、民众集资、广开门路等多种扩充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
  通海纳古镇是云南回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另一个典型。个体、私营企业2004年就达到592个,从业人员达到6826人。其中私营企业94个,个体企业498个。全镇个体、私营经济占了全镇经济的99%,其中工业经济占90%。在个体、私营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下,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据2004年的统计,全镇有固定电话1700余部,移动电话5000余部,电脑600余台。在全县乡镇中率先开通电信IP宽带网,为个体、私营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已有许多企业利用互联网查询信息、采购原料和销售产品。全镇有各类机动车2600多辆,其中奔驰、宝马、奥迪等高档轿车拥有量在全省乡镇中位列前茅。住房方面,仅豪华的别墅楼就有300余幢,人均居住面积达35平方米。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已全面普及。
  砚山县平远镇是后来居上的典型,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位处枪毒非法交易中转地,深受毒品、枪支弹药非法交易的毒害,社会治安混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经过整治之后,治安好转,人心思定,经济发展渐入佳境。2005年,平远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582万元,比2000年增长244.4%。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05万元,比2000年增长251.8%。农民人均纯收入1470元,比2000年增长138.1%。占砚山县经济发展总量的三分之一强。(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1.96亿元)成为助推砚山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对砚山“十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滇西来看,改革开放初期十几年发展较为缓慢的永平县曲硐村和巍山县永建镇,近十余年来也成功开拓了多条脱贫致富门路。曲硐从1990年代以来,多方探索、竭力开拓经济社会发展门路,随着集镇贸易水平快速提升,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加快。与1978年相比,1998年,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水利化程度由36%提高到58%。建成高稳产农田16000亩。粮食产量由3830吨增至8559吨,增长2.3倍。农民人均占有粮食由199公斤增加到467公斤。生产总值由135万元增至4894万元,20年增长3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2元增加到922元。财政收入由10.5

相关热词搜索:回族 云南 三十年 经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