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业已出现两极分化问题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2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两极分化是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它严重地损害了社会公平,使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摩擦增加,矛盾加剧,这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带来极大的隐患。因此,客观而深入地研究当前我国出现的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现象的现状及其严重性、产生原因和治理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上述问题,并给出了治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两极分化;社会公平;社会矛盾
  中图分类号:F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0)05-0100-06
  
  一、我国目前两极分化的实证
  
  (一)基尼系数持续攀高,居民收入集中化程度急剧增大
  1.基尼系数持续上升,已连续十年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自改革开放以来,基尼系数变化巨大,1978年为0.18,1981年为0.29(此前被国际上认为是世界上分配最公平的国家),2000年达到0.417 ,超出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此后一直居高不下,2005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58,2008年高达D.469(见2008-2009年中国经济分析展望报告),近两年持续攀升,实际已超过了0.516,超过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和包括印度在内的所有周边国家。基尼系数的迅速扩大,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加速扩大趋势。
  2.财富集中度急剧上升。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最高收入的20%人口在全部收入中占的比例大约为36%-37%,最低收入的20%人口约占7%-8%。到1995年,中国最富裕的20%家庭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达47.5%,而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则仅为5.5%,中国最上层20%家庭收入是最下层20%家庭收入的8.49倍。到1997年,中国最富裕的20%家庭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上升到50.4%,而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则下降到4.06%,最富裕的2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收入之比达到12.41。2005年中国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总收入或总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总收入或总消费的份额高达50%。另外,从1988年至2007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7.3倍上升到23倍”。最新的世界银行报告指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
  
  《2010胡润财富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底,除港、澳、台外,全国31个省、市、区中,资产超过千万的富豪达到87.5万位,相比去年增加6.1%,其中资产超过亿元的富豪数为5.5万位,较比去年增加7.8%。资产超过十亿元的富豪有1900位,超过百亿元的富豪有140位。而当前我国低收入群体的规模仍然很大,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指出,“按照新的贫困标准,目前我国还有4000多万没有脱贫的人,如果按照世界银行1.25美元一天的贫困标准线,还有一亿多人属于贫困人口。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消费水平太低,已经成为共同富裕的主要短板”。我国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全社会形成了一个财富分配的金字塔形结构,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二)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1.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大致上经历了“缩小一扩大一再扩大”的三个阶段(见图1)。在第一个阶段(1978-1984),城乡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增幅显著上升,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相对差距由1978年的2.65:1逐步缩小为1984年的1.83:1,缩小近30%;在第二个阶段(1985—199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但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人均收入比由1985年的1.86倍扩大到1991年的2.40倍,差距拉大了22.5%;第三个阶段(1992—200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继续迅速提高,但二者的绝对收入迅速拉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距由1992年的1243元上升到2009年的12022元,同时相对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也由1992年的2.59:1上升到2009年的3.33:1(名义收入相比),实际(加上社会福利)为6:1,农村市场小,农民消费水平低。
  2.城乡内部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无论城市和农村的基尼系数都增长很快,都呈现出继续上升的趋势,并且农村居民基尼系数都高于同期的城镇居民基尼系数(见图2)。从图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出,1986年以后,农村基尼系数迅速上升,城市基尼系数总体上也呈逐期迅速上升的态势,其中在1991-1994年和1997-2000年两个阶段增长最为迅速。这表明,在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同时,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差
  
  (三)区域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1.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过于悬殊。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的扩大上,从2000年到2003年,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均GDP的差距已由7458元扩大到9250元,GDP增长率的差距也由2.54%扩大到8.39%。尽管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东部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仍不断提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我国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收入差距都呈扩大趋势,但中西部之间的相对差距比较稳定。
  根据统计资料,1978-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都不断扩大。1978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分别为214.3元、184.6元、165.7元,东、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之比为1.37:1.18:1,标准差仅为23.5,变异系数为0.13。到1990年,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均收入分别为西部地区的1.63倍和1.13倍,标准差增加到84.33,变异系数也提高到0.174。20世纪90年代后,尽管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居民收入的绝对额也出现了较快的增长,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地区收入的相对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到2000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之比为2.42:1.2:1变异系数由1978年的0.13上升到2001年的0.306。从直接的倍率比较看,东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提高最快,1978年是西部的1.37倍、是中部的1.16倍,2001年增至为西部的2.57倍、是中部的2.15倍。截至目前,从经济总量来看,东部地区人均GDP是西部地区的3.2倍,从人均收入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是西部地区的2.33倍。此外,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看,东西部地区差距也很大,例如,西部地区参加社会养老保

相关热词搜索:两极分化 实证 业已 当前我国 分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