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方高校转型背景和“双师型”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创新

发布时间:2019-08-2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 要: 国家对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需求不断扩大,对外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双师型”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河北地方高校“双师型”外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提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相关策略,以期为加快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及地方高等院校转型发展体系的建立提供建议。
  关键词: 地方高校转型 “双师型”外语教师队伍建设 创新机制
  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其中特别提出,要通过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由此可见,国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当重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河北地方高校“双师型”外语教师的现状为切入点,阐述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迫切性及相关培养培训策略,以期为地方高等院校的教师培训提供崭新的视角,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加快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及地方高等院校转型发展体系的建立。
  一、河北地方高校“双师型”外语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国家的“一带一路”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对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不断增加,对外语教师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有更高的要求,除具有外语语言教学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职业、行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是从目前看,河北省部分面临应用型转型的院校的外语师资队伍仍以学术型为主,存在“理论多于实践”、“学历高于能力”、“学术重于技术”等问题,因此难以胜任应用型转型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不能完全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1.外语教师“单极化”发展现状
  从社会发展趋势对双师型外语教师的素质要求看,具备“外语+行业技能”的双能力是教师发展的理想目标。但是从目前看,河北地方高校的部分外语教师呈现“单极化”特点,要么外语专业知识丰富,但行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薄弱,要么实践经验丰富,但专业理论知识薄弱,二者兼备的“双师型”教师资源匮乏。
  2.“双师型”教师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整体规划是基于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出的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发展战略。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外聘教师比例、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但在转型过程中往往基于短期发展形势或个别专业的当前需求进行师资培训或人才引进,忽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整体规划。
  3.“双师型”教师认定、考评及激励制度不规范、不科学
  虽然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给出了定义,但由于缺乏明确而详细的、可操作的任职及聘用的指导标准,各高等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仍然呈多样化状态。同时在考评方面,部分院校存在同质化的现象,评价体系偏重于教学和学术评价,忽视对实践指导内容和效果的评价,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制约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发展。同时激励机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奖励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建立多维的激励体系、分配存在平均主义等现象。
  二、河北地方转型高校“双师型”外语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从学术型到应用型的转型是一些地方高校面临的问题。这种转型对理工科而言相对轻松,但对文科类学科而言则困难重重。外语作为文科类学科在面临被动转型的形势下,必须改变传统的学术型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素质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满足应用型大学对师资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要借鉴国内外地方高校应用型教师培养培训的经验和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措施,内部提升、外部推動,构建基于教师个人、学校和企业三方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
  1.内部提升:教师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改进
  教师观念变革。观念影响行为,在高校转型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师对自身职业的传统观念。传统的教师角色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室和课堂上的主导者,教师和学生对于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和掌握,部分局限于理论层面。但是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些转型中的地方高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打破现状,重新思考自我职业身份,明确发展方向。从当前情况看,多数外语教师语言理论知识扎实,但对其他行业专业知识了解较少,无法开展实践层面的教学和指导。因此面临新变化和新形势时,外语教师要做相应的改变,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摆脱课堂和纯理论教学的束缚,顺应学校的转型发展趋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结合自身的兴趣和优势,跨学科多学习一些其他行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把到相关企事业进行实践实训作为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补齐自身发展的短板,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好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规划。
  教学行为改进。目前部分河北地方高校外语教师都是毕业于语言学、文学或者外语教育专业的硕、博士,他们普遍具有较深厚的外语语言专业知识、外语专业能力或学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外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由于教师缺乏一定的其他行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时会弱化对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培养,无法有效地结合其他专业、行业实际对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进行针对性培养。在地方普通高校转型和对“双师型”外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习惯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通过了解社会对国际外语人才的要求和行业技能标准,意识到人才培养必须顺应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按照当前市场、行业、职业及岗位的要求,调整和改进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和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相关热词搜索:河北 队伍建设 转型 机制创新 外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