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曾醉渔歌美,天阙犹飘茶叶香

发布时间:2019-08-3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何纪光先生以其近半个世纪的精力心智坚持继承、改造、弘扬湖南本土高腔山歌的传统唱法,学习、吸纳、活化西洋科学发声功法,使其创立的“新型高腔唱法”行腔于三个八度(a-f3)之间,起伏跌宕,“换嗓”自然,声音“下得去”、“上得来”、“唱得响”,达到了出神入化之艺术境界。
  一、高亢激越
  生长在“歌舞之乡”湘西古丈,自小受民族音乐文化熏陶影响深远的何纪光,其音乐(声乐)艺术滋养首先来自于原始和传统的湖南高腔山歌。这是一种由农人、山民于田畴地头耕作生息时内心自发“喊”唱的“山歌”、“民谣”。它高亢激越嘹亮,何纪光自小对其钟爱有加。于是他广拜本土民间歌手为师,潜心研究,深入学习。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衡阳歌手李本喜、辰溪歌手舒黑娃等一批当地颇有名气的优秀民间歌手均相继成为了何纪光学习传统高腔唱法的良师益友。李本喜见他嗓音好、条件优、决心大,便把自己长期积累形成的行腔要领、运腔诀窍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舒黑娃也把自己那种豪野粗犷、特色明显、难学难唱的高腔唱法全盘教给了他。同时他又主动寻求、广泛学习吸纳了各种戏曲优秀唱腔中的一些独特发声技巧。在此基础上,根据长期的实践摸索,何纪光总结出了:“湖南高腔山歌……具有嘹亮、激越、豪爽的特点与气质。一般由成年男子假声演唱,其特征是:音区高、音程跳越大,节奏甚为自由,句幅宽长,悠扬的拖腔在高音区走动时常出现上挑的自由延长音,声腔旋法多变,在乐句中间或尾部常利用口形开合使拖音的母音自然变化形成‘啊呜啊呜’和‘嗬嗬嗬’的特殊效果。真假声大幅度的转换和旋律起伏跌宕形成了极为鲜明的音乐个性。”(引自1993年何纪光在全国民族声乐研讨会上的宣讲论文《新型湖南高腔山歌及其发展》)诸如桑植的《翻天云》、辰溪的《茶山号子》、益阳的《过山垅》、桃江的《唔呐喊》、韶山的《插田歌》、衡山的《前山山歌》等等,这些都是他在演唱学习中的鲜活范本与原生态教材。他常常把对那些山歌的学习心得条分缕析地札记在自己的“学歌随录”中,并随时注意予以学研总结、理论归纳与实践拓展。他在论文中分析说:“高腔山歌在田头响起时,真有穿云裂石钻天入地之感,优秀歌手假声音域可高达g3,有独唱、对唱,或领唱合唱杂以锣鼓唢呐伴奏,可谓‘一呼百应’,意气盎然。”
  当代意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被誉为“high C之王”,而何纪光于六十年代初被选送到上海音乐学院经过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科学而精心培育训练后,用“新型湖南高腔唱法” 却唱出了达到f3高出“high C”四度的音高,音域达到了19度之广。
  在《挑担茶叶上北京》演唱中,何纪光特意在歌曲的结尾部分创造性地加上了高腔山歌“特技”。他用唢呐般的声音翻到c3,唱出一句意味深长的长时值波音拖腔,其高亢的声音、鲜明的色彩,犹如点睛之笔,获得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在《洞庭鱼米乡》中,何纪光以其高亢激越、粗犷嘹亮的气质,扬其真假声大幅度自如转换的优势,以或明暗、曲直、抑扬、长短、高低对比的声音,先抑后扬,在第一个拖腔上接连使用直音、大波、小波和从慢到快的装饰音和颤音,然后一个五度大跳,标出b2和d3的漂亮高腔来。唱法独特、对比鲜明、起伏跌宕,圆满成功地实现了“上得去”“唱得响”的理想追求,获得了“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独特非凡的艺术效果。
  二、遒劲刚健
  在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前,何纪光的这种高腔唱法在院校还实属少见,虽高音富有特色,明亮、高亢,但音色尖锐,真假声截然分开,不能互相结合,只直着嗓子唱,不会使用混合共鸣,声音色彩和力度变化小,表现力受到局限。王品素教授在保持他原有高腔唱法的特点及浓郁的民族风格的同时,将西洋科学发声的理论与技巧巧妙融合到他的高腔唱法中去。对何纪光的演唱训练没有“打乱重来”,而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引导他对民间唱法和欧洲传统唱法及其各家所长进行细致分析和比较,从而使何纪光深刻认识到:原始湖南高腔山歌虽然很高很有特色,但其真假声脱节,能强不能弱,能刚不能柔,能放不能收,甚至舍弃了中低声区,不宜直接用于专业表演。于是,他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在充分保留高腔高音色彩的基础上,大胆吸收西洋唱法并对其进行实质性改革。在唱法难题的攻关中,师生携手,教学相长。王教授首先运用美声唱法的技术训练何纪光把高腔放下来唱,建立起稳定的中低声区,即在强调喉咙位置低而平的同时,还非常强调头腔共鸣在这段声区的运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何纪光中低声区逐渐变得结实、明亮、有空间感、有可塑性;在训练高音的问题上,也大胆采用了美声呼吸方法和与打开喉咙唱假声相结合。这样有着强有力的气息支持,打开喉咙,保持低喉位,挂上头腔唱出来的假声高音便突破了原始高腔山歌的局限性,“气沉丹田,顺着嗓子唱”,既保留了湖南高腔山歌特有的高亢、强劲、亮丽的色彩,又具备了悠扬圆润的抒情性。
  经过科学严格的训练,首先建立起了稳定的中声区,使高音逐渐摆脱停留在口腔的自然状态,渐而变得松动流畅柔和饱满且沉雄,富于表现力。低音区域达到了中央c以下的a。与此同时,在加强气息的支持和声带的张力的基础上重点磨炼“换声区”融和自如。终于,何纪光的高音区获得了“真”“假”两手共融互通的“特技”,清亮丰满圆润的真声音域从a至bb2能高能低,能强能弱,激越高亢,粗犷嘹亮。婉转悠扬的高腔(假声)音域从a2至f3,二者音色上既有强烈的对比,又连贯通畅,转换自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第四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何纪光以其两首权威代表作《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的成功演唱进行了全面展示——即以其掷地有声的阳刚之声、英雄气概使他为新型湖南高腔民歌唱法获得了满堂彩,他那“下得去”“唱得响”遒劲、豪迈的高腔音色和湘味浓郁的表现力给当场所有受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由此他的唱法也走出了原始状态,实现了突破性的质的飞跃, 在声乐艺术上独树一帜,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也给清醇的民族风格增添了奇光异彩。
  由此,新型湖南高腔山歌也就随着何纪光的歌声飞出了洞庭,飞出了湖南,唱响了全国,为当时的声乐艺术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春风,并成为了我国民族声乐中一枝生机永恒的艳丽奇葩,令人钦仰。
  三、隽永飘逸
  作为“新型湖南高腔唱法”创始人和一代宗师的何纪光,为了把最美的歌声奉献给广大受众,让民族音乐的瑰宝发掘并闪射出最亮丽的光彩,他特别注意在艺术风格与声音特征上追求隽永飘逸、悠扬婉转、灵动丰沛的完美效果。
  在名师贺绿汀院长的指点、王品素先生等手把手的栽培下,在承扬、改造本土原始高腔传统唱法并融进欧洲美声科学唱法的新法,在已基本解决好中低音区 “下得去”“沉得住”“唱得响”、高音区自如圆润“上得来”“扬得开”“立得稳”后,他便把追求歌唱的“隽永飘逸、悠扬婉转”又放在一个特别的高度,并把它作为获得更大突破,使自己探索创立的“新型高腔唱法”取得“完美至臻、引人入胜”的善美极境的艺术追求。他在声乐创新中坚持勤奋实践,不断摸索,结合自身的嗓音条件和特点,勤奋向原始民间音乐学习,刻苦向全国地方戏曲的特色特殊唱段唱法学习,科学向西洋传统唱法学习,摸索练唱了大量的各类中外音乐作品。他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编了一条条一段段行之有效的各类练习曲,由简而繁,由易到难,以此来柔化、通灵、圆融自己的歌声,使自己的歌声更飘更柔更美,更富有磁性与魅力,让歌唱的技艺发掘到极致,让自己的歌声带给人们更多“真”“美”“善”“纯”“特”的陶醉享受与浸润感化。
  艺术在于厚积薄发,美的创造在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何纪光深谙此道!他几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献给了他终生酷爱的民族声乐艺术,他始终坚持“民族化与现代化、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唱法上自觉坚持将高、中、低“三腔”自然融合,并在演唱艺术的风格与特色上注重追求高亢激越、遒劲刚健、隽永飘逸诸方面的完美统一,将“新型湖南高腔唱法”推上了全新的历史高度,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与气派的民族声乐的划时代地位,他在民族新型高腔唱法上的开创与建树必定永恒地载入我国乃至世界音乐艺术的伟大史册与辉煌宝库。
  责任编辑 陈善君

相关热词搜索:天阙 渔歌 江南 茶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