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诺制”激活基层党建“一盘棋”_辽宁双诺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走进印江自治县洋溪镇双龙村,一条条水泥铺就的便民路通向农家小院,炊烟袅袅之中,两岸次第的土家木楼幢幢清朴素雅,生态茶园、农家书屋、村活动场所,和谐农家如诗如画……说起生活的变化,村民涂当富兴奋地对记者说:“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喂了4头母猪,前段时间卖猪崽都卖了3万多元,今年至少还要卖4批猪崽。党支部承诺帮助我们发展养殖业的事真是说到做到了。”
  村民涂当富所说的承诺,就是印江自治县开展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诺制”(即党组织集体承诺、党员个人承诺)活动。“‘双诺制’已成为我县各基层党组织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党员立足岗位职责和个人特长,向党组织和群众作个人承诺的一项制度。”县委书记肖洪说。
  “一诺千金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万众一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贴在当地一户农家门上的对联,其内容表达了全县党员的共同心声。2009年以来,该县把开展“双诺制”活动与促进科学发展有机结合,以“千名干部进万家访民生”、“党员服务月”等活动为载体,着力在创新制度措施、兑现承诺上下功夫。自“双诺制”活动开展以来,全县800多个基层党组织、14400多名党员竞相承诺,向党员、群众承诺13847件,已履诺办实事12606件,履诺率达到91%。
  
  找准突破口 支部活起来
  
  随着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看不着、干部心底摸不着、群众心中无影响”的现象越发明显,印江自治县的“双诺制”犹如一剂良方,找准了增强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突破口,使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了新的抓手和载体。
  “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党员则是党组织的‘细胞’。只有把每个细胞都激活起来,找准突破口,让党支部‘活起来’,党员‘动起来’,群众自然就‘富起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江旭说。
  在“双诺制”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印江自治县建立了一套承诺、定诺、履诺、评诺的工作机制,全县800多个基层党支部紧扣产业发展、公益事业、社会稳定、扶贫帮困等主题公开向党员和群众作出承诺、履诺,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缠溪镇驷马村党支部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6条任期承诺目标,该村先后修通了8个组的通组公路、6个自然村寨的联户路,发展生态有机茶叶近300亩,无公害经果林200亩。
  城中社区党总支承诺“构建平安和谐社区”,随即驻区4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340多名党员积极响应,一支党员义务治安巡逻队孕育而生,他们轮流在辖区内各大街小巷开展治安夜间巡逻,开创辖区“两抢”治安案件下降为零的可喜局面。
  木黄镇阳坝村党支部针对灌溉沟渠因洪水冲毁长年失修,主动承诺,筹措资金4000元,发动全村36名党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清理维修沟渠2000米,解决了全村250亩农田的灌溉难题。
  
  搭建新平台 党员动起来
  
  针对过去大多数党员“无责一身轻,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情况,该县各级党组织把党员承诺制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每个党员的文化素质和个性特长,量体裁衣,设岗定责,为广大党员提供干事平台。
  “‘双诺制’的机制效应就在于打破了以往的一些惯性思维,充分激活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由‘唱高调’变为‘重实效’。”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邹凤书告诉记者。
  “一亩田轮流种白菜、萝卜,四季不留空,会有1万多斤蔬菜,就算按市场最低价计算也有5000多元的收入,比种粮食划算。”杉树乡联营村党员白玉花乐呵呵地向记者算了笔细账。她和同村党员杨正梅承诺推广科技致富,种植大棚蔬菜13亩,去年实现纯收入4万元,今年又种植反季节蔬菜10亩,有效缓解了乡集镇“闲天”买菜难的问题。
  在“双诺制”推行过程中,广大党员把为民服务变成自觉行动,形成“有困难,找党员”的可喜局面。板溪镇上洞村党员任明军践诺,他手把手教该村村民任祖洪种植技术,并帮助他发展早熟蔬菜和早熟柑桔,年收入达到1.5万多元,走上了致富之路。任祖洪感激地说:“党员‘双诺制’好,党员就是不一样。”
  有诺必践、兑诺惠民,为形成广泛效应,该县组织88个县直部门党支部组成了43支工作队,发动2000多名党员干部到自己出生地的农村或定点帮扶村为群众办实事,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实事督查,确保每一件承诺都落到实处。
  
  架起连心桥 群众富起来
  
  在推行“双诺制”过程中,印江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带动式、联合式等承诺形式,使党员的践诺过程成为带动困难党员、群众共同发展的过程,架起了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连心桥。
  在数以万件的承诺中,许多都是有关民生的,他们通过城乡党员结对帮扶攀“穷亲”、 开展“双培双带”、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等活动,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进行帮扶,使党员的践诺过程成为架起带动困难党员、群众共同发展的过程,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温暖着群众的心。
  沙子坡镇竹园村党员李通志、李通考发挥自己多年种植西瓜的技术优势,承诺帮助群众发展西瓜产业,定期给大家讲解管护技术。目前,全村已建成西瓜基地300亩、蔬菜基地100亩,带动周边村寨18人就近就业。提起这件事,李通志笑着说:“都是一个地方的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每年的销量不错,现在根本不担心销路。”朗溪镇朗溪昔卜村的田井付显得意气风发。2008年,他和同村的3名党员承诺并创建起托鸿运果业专业合作社,发动群众种植经果林达860多亩,还主动与水果收购商联系,组织果农向秀山、湄潭、凤岗等地销售水果30多万斤,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2010年春,大火烧毁了刀坝乡大坪村村民杨胜明的房屋,一家6口的生活十分艰难。不久前,杨胜明领到了政府补助的1.2万元,全村党员还无偿投工投劳,帮助杨家修建了砖木结构的房子。“没有这些党员的帮助,我家今后的日子不知会成啥样!”杨胜明提起这事激动得热泪盈眶。
  一件件实事的落实,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实惠,初步形成了“党员带头富、牵手困难户、共奔小康路”的致富链。
  
  体现先进性 形象树起来
  
  “党员就是要带领群众致富。我是一个农民,没有别的本事,就会栽果树,只要群众愿意学,我愿意无偿教他们学技术,保证随叫随到。”这是共产党员张曙光向乡亲们承诺的一个镜头。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个承诺和一个个先进典型的带动,把印江的“双诺制”活动不断推向高潮,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说话要算数,说到就要做到。站在几百名群众面前承诺的事情就必须兑现,如果做不到,今后说话谁还信?”说这话的是永义乡慕龙村党员代方远。2008年“七一”党员大会期间,他送给支部一头肥猪,承诺无偿为村民提供养殖技术,启发大家转变观念,共同发展现代畜牧业。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已发展9户畜牧养殖大户,年均纯收入达7万元以上。
  在印江,像代方远这样,把党员先进性体现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党员还有许多。
  “政府在征地修文昌公园时承诺把我列入低保,没想到真的兑现了,我的生活有保障了。”峨岭镇甲山村徐老汉领到340元低保金后感激地说。为保障失地群众的生活,该县将900多户1170人列入低保,每季度发放15.6万元,该县还对城区失业人员进行免费就业技能培训,1442个失业人员实现创业与再就业。
  此外,为体现党组织的先进性,印江自治县还建立了党内“三免”关怀长效机制:免费为流动党员开展法律服务,激励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筹措资金建立“党内关怀基金”,免费为困难老党员进行健康体检;为困难党员无偿交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等等,让党员和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亲和力。
  “印江自治县的‘双诺制’增强了广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亲和力,拓宽了党员联系群众的渠道,搭建了党员服务群众的平台,最终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县委副书记李俊宏感慨地说。

相关热词搜索:党建 激活 基层 “双诺制”激活基层党建“一盘棋” 从基层激活组织 竞标制 激活基层党建活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