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事业单位 [兴义市:“三化一业”强市战略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0-02-1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近年来,兴义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主题,着力实施“三化一业”(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生态旅游业)强市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2010年8月出炉的第十届中国西部百强县(市)排名中,由前几年的第48位跃升至第35位;在全省27个经济强县(市、区)中位居前10名。
  
  工业优先
  撑起财政半壁江山
  
  2009年11月,总投资约50.4亿元的兴义电厂一期2×600兆瓦超临界机组新建工程在兴义市清水河镇开工建设。兴义电厂规划建设的4×600兆瓦燃煤发电机组,是我省“西电东送”第三批电源点首个获批项目,被称为“典型的坑口电厂”。该项目列入贵州、广西“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和南方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大型跨省合作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23亿元,上税约4亿元。目前,工程稳步推进,第一台机组预计2011年一季度投产发电,第二台机组间隔4个月后投产发电。兴义电厂是兴义市近年来走新型工业化路子,重大项目引领工业发展的成果。
  南昆铁路通车后,市委、市政府立足兴义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沿铁经济区科学布局工业项目,兴建威舍、清水河、马岭、顶效、郑屯等工业基地,着力打造的电力、煤炭、化工、建材、制药、冶金、酿酒、烟草八大工业支柱产业,已成为全市主要财源增长点和新的经济支撑点。200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22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44.3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6.02亿元,工业经济在财政收入中的贡献率接近60%。
  
  城建引领
  建设百万人口城市
  
  “那时,兴义城区只有一条叫盘江路的大路。路旁的房子比较低矮,路灯昏暗,街道冷清。我们沿着盘江路向东走了10多分钟就到了郊外……今年4月3日,当我再次来到兴义市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先低矮落后的小城已发展成为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兴义城区现在的面积比1986年拓展了4倍多,城区人口增长近3倍……灯火辉煌的盘江路上,商铺林立,十分热闹……”这是2010年4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再回兴义忆耀邦》中的一段话。
  兴义确立“把兴义建设成为辐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25县(市)、拥有1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和打造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经营原则,投资近35亿元,大刀阔斧地进行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到2009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33万人,城镇化率达41%。城市辐射带动力和产业聚集度增强,形成以房地产、汽车贸易、餐饮服务和运输物流为主的支柱产业,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创造出“兴义速度”。
  加快城市化建设的同时,兴义市把创建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城市管理和城市绿化及生态园林建设:拨出专项资金大力实施环城绿化带建设;城区实施生态园林工程和机关院落、居民小区立体绿化以及“拆围现绿、建绿”工程,让绿色透出来,让庭院靓起来。目前城区绿化率达35%,人均公共绿地6.5平方米。2006年兴义荣获“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称号,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城市”称号,2010年7月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称号。
  
  基地示范
  现代农业助农增收
  
  2009年4月,全省烤烟移栽现场会在兴义市万鲁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举行,副省长禄智明在会上评价,万鲁示范区在全省创下三个“最”: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成效最明显;国家烟草部门领导评价:世界一流,全国第一。万鲁示范区是兴义市投资6500多万元建成,集烟水工程、烟路工程、烟机工程、育苗大棚、烟叶烧烤工场为一体的示范区。规划面积2.5万亩,涉及万屯镇、鲁屯镇的4个村,惠及农户2183户9681人。2009年仅烤烟种植一项,农民户均收入2.47万元,户均增收1500多元,解决三千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田成方、路相通、水连网、旱能灌、涝能排”,这是丰都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生动写照。实现田园化、水利化、机械化的示范区规划面积1万余亩、涉及48个村民组4100户1.8万余人;承担着农业部脱毒马铃薯和小麦高产试验示范种植任务,是黔西南州重要的蔬菜供给基地;2009年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00多元。
  兴义市加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建成闻名全国的优质烤烟基地和以生姜、芭蕉芋、小米辣、早熟玉米、脱毒马铃薯、大棚蔬菜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基地,以板栗、油桐、杨梅、核桃为主的经果林基地,以兰花、玫瑰为主的花卉基地,以生猪、肉牛、黑山羊、矮脚鸡为主的养殖基地,以盘江鱼、银鱼为主的水产品基地,全力打造绿色、生态、无公害品牌。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4亿元,农业增加值实现14.5亿元,粮食产量达27.21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14元。
  
  旅游生态
  自然人文相得益彰
  
  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三大景区与城区形成“三星拱月”之势,全国乃至全世界喀斯特景观最壮美最精华的部分高密度地集中于此,使之成为胜似天堂的旅游胜地、人居福地。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兴义时,把万峰林比喻成“摇钱树”,并叮嘱一定要注意保护好景区。
  “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形胜。”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对万峰林作了精彩描述。“一水连三省,万峰映一湖”,跻身全国五大淡水湖之列的万峰湖,既是连接三省区的水上黄金运输线,又是旅游度假的理想湖区,更是烟波浩淼鱼类繁多的垂钓乐园。
  依托壮美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兴义市确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打造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规划:全力打造以马岭河峡谷、万峰林和万峰湖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何应钦故居、刘氏庄园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贵州龙”古生物化石为代表的自然遗产,以“布依八音坐唱”为代表的民族风情四大旅游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今,兴义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近二十张旅游和城市名片。200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6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亿元,约占黔西南州旅游综合收入的48%。2011年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在黔西南州召开,作为大会主会场的兴义市,旅游业必将趁势而上超常发展。
  齐心协力建强市,“三化一业”显成效。随着“十二五”开局,兴义市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征程中将一路凯歌、跨越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兴义市 促发展 强市 兴义市:“三化一业”强市战略促发展 实施 三化一业 兴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