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的是谁的理念【高校科学发展的核心是育人为本】

发布时间:2020-02-16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目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局面,从现象上看是由于金融危机、就业岗位减少造成的,从深层次看,办教育脱离经济与社会要求的实际、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则是最主要的原因。高校科学发展的核心是育人为本,各类学校、校长、教师在“百年大计,育人为本”这个大系统中,要“各就各位,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关键词:高校;科学发展;育人为本;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国际金融危机严峻复杂,像海啸般蔓延至世界各国,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贪婪的本质。西方世界所鼓吹的“资本自由”、“市场至上”、“私有化至上”等“经典”理论与“发展模式”,受到了质疑和批判。我国实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计划调控是社会主义的强本。然而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正与我国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相遇,产生的叠加效应,加大了我国解决问题的难度。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要在全党全国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谋划国家全面振兴的长远大计,中央人民政府于2009年3月提出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即“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调整振兴产业计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该计划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保发展,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的思想,是我国重大的战略抉择。“一揽子计划”与教育密切相关,“一揽子计划”的第一要义是“保发展”,发展的主体和动力靠各方面高素质的劳动者。正是在这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刻,温总理于2009年1月5日发表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重要文章,既有针对性、紧迫性,又有深远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如何呢?近十余年来,许多学校通过合并、升格、转制、划转,新增了大批地方性本科高校,这些学校各自基础条件不同,但由于大家努力,抓教学,壮实力,建章立制,理顺各种关系,开始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现在的问题是,有不少高校热衷于扩规模,上层次,对服务地方和“三农”缺乏积极性,沉溺于学生考研率、教师论文发表率,把这些“魔幻”般数字当成考核干部教师的硬指标,办学的硬政绩。而对于教师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教书不教人的现象,视而不见,见怪不怪,学生中考试舞弊,累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有关。少数教师师德缺失,弄虚作假的思想作风,潜移默化地腐蚀着学生的灵魂,贻误子孙后代,这正是当前高校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面对当前金融危机,一方面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需要一大批到农村、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到大西北的各类劳动者;需要三百六十行的大量创业者;需要一批科技创新人才。一方面却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局面,从现象上看,是由于金融危机、就业岗位减少造成的,从深层次看,办教育脱离经济与社会需求的实际,产生的结构性矛盾,则是最主要的。
  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各类高校、校长、教师,在“百年大计,育人为本”这个大系统中,“各就各位”的问题,始终未落实好。1998年5月29日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实际,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然而在执行中,却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统一培养任务,统一质量评估考核标准,去要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势必造成各校在办学目标定位上脱离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攀高鹜远,急功近利。我国教育方针规定,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培养人才的大目标,只有落实到学生就业、创业,才能使学校培养的人转化成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社会生产力。江泽民同志讲:“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是衡量一个执政党、一个政府的执政水平和治国水平的标准”。《光明日报》2009年4月8日报导了武汉大学提出的“三全一改”的思路,即把毕业生就业作为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害;让毕业生就业贯穿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一步深化教学和科研体制改革,调整人才培构,从深层次解决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探索学生就业、创业、走向成功,提出“成功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并推行教改实验多年,初步取得了成绩。上述两校给我们启示,说明所有高校都应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就业能力,指导学生就业、创业,摆在学校全局的重要地位。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宪法》赋予政府、社会和学校的神圣职责,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最重要的标准。
  《高等教育法》第五章对于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实绩的考核作了全面的规定。但实践中学校却比较重教师的高学历、高职称,忽视对教师学术操守、教书育人的严格要求。大学缺少了文化与精神,教师中开始比房子、比车子、比票子、比位子的人多了,而潜心研究学问、呕心沥血育人者则少了。
  近年来,中央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对老师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胡锦涛主席于2008年5月3日在北大的讲话中指出:“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切实担负起传道授业的职责,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强师德修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带头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他的话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高等教育法》规定了校长是高校的法定代表人,规定了校长的任职条件、自主办学权。但在实践中对校长作为教育家的要求却很不到位,很不落实。毛主席讲,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校长和教师。温总理讲:“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属于国家行为,应该由国家负责。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办好,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校长负责。不同类型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有所不同,要尊重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张伯苓是教育家,他宁肯不当部长当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正是有了蔡元培这样的校长,他倡导科学和民主,学术上“兼容并收”,对学生进行“完全的人格”教育,不仅使北大成为国家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学,而且铸就了具有中国气派的大学精神。我国革命元老、伟大的教育家吴玉章,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他强调按教育规律育人,关心爱护教师,培养严谨的校风,使人民大学成了学习宣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陶行之坚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理念,他不仅提出了“创造教育”,“乡村教育”的思想,而且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1917年从美国留学归国,直到1946年病逝,一辈子献身教育,到乡村去,到农民中去,创办晓庄学校,育才学校,和师生同生活、同劳动,同甘共苦,探索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路。毛泽东同志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我们的校长要努力成为人民的教育家,必须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急人民之所急,做人民之所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无论从当前和长远来说,就业都是“民生之本”,就业关系到人的尊严、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稳定,既是教育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无论你是211工程,还是大众化的高校,无论你培养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他们都要走向社会,为人民建功立业。因此,各级各类高校的校长们,都应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指导学生就业、创业,作为“育人为本”的首要任务。我们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需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所作为,那才是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大学。校长要努力成为人民的教育家,必须认真学习实践教育科学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人的自身全面发展的规律,探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认真进行教育科学实验,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路线,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在科学育人的事业上一定会有所认识,有所创新,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相关热词搜索:为本 育人 核心 高校科学发展的核心是育人为本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 优先发展 育人为本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