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对外方针政策 [当代中国对外出版人的追求与梦想]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编者按: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阅读世界的“狂欢时代”。中国出版业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世界当代文学被大规模和系统地翻译引进出版,而今天,对世界名著的翻译很难再超越那个时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如何让世界通过引进书籍这种最常见、最大众化的文化传播方式,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中国对外出版人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从法兰克福书展到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还有连续两年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中国外文局”,下文同)主办的出版选题策划会,都可以看到中国出版人对外出版的追求与梦想一直像火一样燃烧。
  为此,在2007年7月29日?8月5日,本刊一路追踪“国际出版选题策划会”,亲身感受到外国出版商正在怀着渴望“阅读中国”,而中国出版人也带着追求与梦想,积极了解国际出版界的需求。为此,本刊采访了近十位国际出版业专家和学者,以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黄友义,以其鲜活的互动内容奉献给读者。
  
  文化的交流是为了心灵的共鸣。但至今中国书籍引进的还是比输出的多,从翻译角度看,外文译成中文和中文译成外文的图书比例几乎是10:1,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出版人的遗憾。
  为何说是遗憾?中国外文局是中国图书对外出版业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每年以中文和英、法、西、德、日、俄、阿等近20种文字出版和发布两千多种图书、二十余种纸质和电子杂志以及互联网信息。
  但在一年一度的被称为世界图书出版界“奥林匹克盛会”的德国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外文局展台上的展品虽反映了中国外文出版的整体水平,但整个中国出版界的输出和引进之比却落差明显。
  中国外文局肩负着中国对外出版的光荣使命。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考虑作为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专业对外出版发行机构,该如何更好地用“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的方式,向外国读者介绍一个真实的当代中国。
  此次国际选题策划会以及2006年的图书对外出版选题策划会,目的都在于增强对外出版物的针对性。在此过程中,中国外文局还一直与国际出版同业保持密切的联系,通过国际合作出版和借用“外脑”等方式贴近国际读者市场。
  谈到贴近国际读者市场,这里就有需要正视的现实:中国外文局从事图书出版的工作人员达两百多人,限于现有条件,不可能安排每个编辑到国外去,在那里待上两三年,实地接触外国读者,从而了解他们的想法。而身在中国的编辑,与读者又远隔千山万水,如何才能了解外国受众的心理需求?我认为,请外国专家到中国来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从我们这场为时3天,共30个分会场,几十个主题的座谈会来看,正如大家所反映的,这些来自国外出版发行一线的专家,不仅对中国持友好、理解的态度,还懂出版。
  从去年到今年,两次选题会,我们也在分析情况,积累经验。
  如2006年我们举办的“图书对外选题策划会”,那时主要是以讲大课的形式,因为据统计,中国外文局从事对外出版的编辑大多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思维灵活、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在对外出版领域是新手,需要做普遍意义上的交流。而到了今年的国际选题策划会时,鉴于大家对国外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就选用分组专题座谈,直接推动了外国专家和编辑探讨问题时的互动,大家在讨论时有时各抒己见,甚至发生争论。在讨论出版一本关于中国青年人的时尚的话题时,编辑们就如何介绍中国元素和与世界接轨的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
  此外,在讨论如何介绍中国年轻人的现实生活时,与会者也谈到介绍年轻人的生活,就应该提到许多年轻人的梦想。从对外角度看,这实际上不仅反映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追求,也显示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倒退几十年,当时的中国人很少敢做买房买车的梦。同时,这也是对“中国威胁论”的间接澄清,有助于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年轻人的真实生活,消除对中国年轻人的误解,不要以为中国年轻人是好战的民族主义者,他们的人生乐趣不是要准备出国打仗。就好像刚才提到的青年时尚的话题,外国专家对此很感兴趣,认为可以找出一些和西方发达国家青年相似的特征:如爱好和平、追求幸福。我认为,这类选题很好,可以让国外读者觉得全球青年是有共同情感的人,有着相近的爱好和追求,大家可以做沟通,而不是做竞争对手。
  还有的编辑提出,当代中国舞蹈是西方舞蹈,当代中国歌曲也是模仿西方的流行歌曲,中国拿什么独特的元素给世界?其实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生活在当代中国,但大家喜欢唱的歌曲绝不是同一首歌,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风俗文化不一样,老年人和年轻人不一样。生活本身有多元性,也就有它的独特性。如果问外国人,当代中国应该出什么样的书?他们会说,现在西方国家对现代中国越来越感兴趣,如人民币汇率,汽车工业,长江黄河?总之,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喜欢。
  
  但是这种“喜欢”代表着几十亿个不同的“他”,这种多元的角度也为中国出版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虽然当代中国选题是目前对外出版的弱势,但是我们要敢于迎难而上。说到这儿,我认为可喜的是,我们这次选题会,不是空谈出版理论,而是探讨实际问题;不是外国专家出主意让我们来落实,而是大家一起策划选题,一起落实。由于今年的选题针对性强了,图书出版中初级阶段的问题、属于编辑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提出的少了。有的社还邀请这些外国专家做一年的出版顾问,他们也欣然同意。
  谈到这次选题策划会的变化,新加坡国家印刷出版集团高级副总裁邱佩珍女士说:“与2006年相比,发觉中国外文局的变化很大,不仅是你们的大楼更加漂亮了,更重要的是,你们编辑的进步很明显。他们语言更加流畅,思维和视野更加宽阔,英文也进步了很多。”像新加坡邱佩珍女士这样也代表了官方出版社,他们面临的困难和中国外文局也是相同的,因此,她的方法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最后我想说,目前国内出版界虽然也开始启用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才,甚至直接选用在海外成长起来的、拥有双语优势的人才,这将形成中国对外出版界百舸争流的局面,但中国外文局对外出版的自身优势依然存在:这就是我们有一支忠诚热爱对外传播事业的整体队伍,我们可以集中最精锐的力量,拿下一个又一个的出版工程,而不是零敲碎打。此外,编校质量是中国外文局对外图书的优势。只要我们始终怀着向国外读者介绍一个真实的当代中国的追求,我们的理想终有一天会实现。
  (本刊记者周瑾根据谈话内容整理。)
  (信息反馈请至zhoujin_gongwu@sina.com,欢迎读者与主持人交流)
  责编:周瑾

相关热词搜索:当代中国 对外 追求 当代中国对外出版人的追求与梦想 追求梦想的人 古今中外追求梦想的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