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实力战略 [我国的外宣战略与软实力]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外宣能力?这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改变一些陈旧的观念和教条的认识、教条的做法,将外宣工作植入到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尤其是提升我们的软实力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大方向上来。
  
  放弃简单化、口径化,追求多样化、个性化
  
  对外宣传必须放弃简单化、口径化的老模式,而实行多样化、个性化,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其中,个性化是核心。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就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得不到认可和欢迎。
  首先,我们必须尽可能地发挥外宣行业第一线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转变政府执政的观念,改变原来领导型的关系为指导和服务型的关系,积极向媒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为媒体的工作提供尽可能的服务。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创造性、吸引力和个性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要分工明确,宽严适度,多层次多样化,尤其要发挥民间的才智。对非主流媒体,要给与宽松的舆论氛围环境,发挥它们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特点。实现古典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衔接
  中国软实力的宝贵财富与核心之一在于中国古代悠久、灿烂、高品位的文化。通过中国古典文化传播宣传中华精神文明,并且找到传统与现代的有效衔接点,阐发我们当今对古典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这不仅对中国长久的和平发展有利,也是把中国元素向世界普及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平台。这不仅容易得到世界的理解,而且,发挥利用得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全世界接受中国、理解中国、支持中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化与中华精神文明,我们究竟要以哪些为组合、为重点,向世界进行推介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外乎儒、释、道、医、武等庞大的思想文化体系及其精髓。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就是佛家的思想文化属不属于中华文化的问题?佛家思想文化尽管在起源上并非中国本土,但由于其传入中国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并且逐渐本土化,早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界人士一般也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昌盛于中国。中国的这些古典文化和中华精神文明,有着大量值得人类现代社会汲取并弘扬的宝贵之处,具有普世价值。
  儒家思想中的“德治”、“仁政”、“王道”,而非“霸道”等的思想尤其值得推崇。而道家、儒家兼而有之的“和合”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佛家的“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等思想,对于当今世界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困境,解决社会危机,保护地球环境,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维护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普世的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些需要包括相关政府机构提供配套的政策,同时需要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知识精英进行长期不断地努力发掘,共同学习和研究,并且将其以现代人能够理解的内容和形式阐释出来。这是中国文化真正的魅力所在,是中国现代社会吸引世界关注,贡献于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力量所在。
  
  以拯救13亿人口作为对世界贡献的重点宣传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客观上,中国对世界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这是事实。那么,如何宣传和表现当代中国?
  对此,我们的主题就是“成长中的中国”,将其作为我们外宣工作长期的核心主题加以广泛推介。这个主题首先具有包容力强、涵盖广的特点,不仅可以涵盖有关中国的全部的新闻、报道等外宣题材,而且,也可以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等与当今中国关系密切的题材。其次,这个主题给人以动态、动感,生命成长、鲜活、直观的生动印象。这样的主题需要各行各业,各个不同的层面,各个不同侧面大量的正面素材和报道。同时,我们不回避我们的不足和弱点。但一定要看到,很多不足和弱点,是成长所不可避免的,这是成长中的烦恼,是成长中必须交出的学费。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很多问题会得到改善,会向好的方向转化。
  同时,我们更要注意从正面宣传和表现“成长中的中国”这样的主题。中国的经济增长,有需要世界资源的一面,但也有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一面;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污染环境的一面,但也有增加福利、改善就业的一面。它给世界带来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也意味着增加了世界人民的福利和就业,等等。对于中国本国人口的供给,几乎就占到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果加上辐射效应等因素,将具有更高的比例。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以和平、交流、互利、合作、和谐为重点宣传中国外交理念
  
  新中国成立以后,尽管在很长的时期里受到了极“左”路线的影响,外交政策与活动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总的来说,在外交领域,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特别是在和平共处等外交政策及其指导下的外交实践,平等对待各个国家,尊重各方利益,居于公心,不强加于人,不以强凌弱,不称霸,长期支援弱小国家的社会与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后和新世纪,中国又提出了“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实质上是超越了单方面安全范畴,以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安全的“合作安全观”。中国对本国的周边采取了“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政策。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从国内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扩展到了在世界上建设“和谐世界”的宏伟愿景。近年来,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又提出了“和平发展、交流沟通、互利共赢、合作和谐”的外交理念。
  在这些外交理念和政策指导之下,中国顺利实现了包括中缅划界、中俄划界、中越划界等比较棘手的边界划定问题;在世界各大地区,广泛地拓展了本国的外交关系,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与国际组织已经达到164个;同时,中国同世界各大地区、各国每天进行着大量的经贸往来、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国出入境活动空前活跃,出入境人数持续高速增长,每年出入境人数从1978年的566万人次,增长到2006年的3.18亿人次,增长56倍;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从1978年的不足10万辆次,增长到2006年的2102余万辆次,增长200多倍。这种往来与交流的不断增长,说明中国已经由原来相对孤立于世界,而转变为与世界日益频繁地交流与互动,形成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一个成长中的中国这样一个良性互动的格局。中国已经成为融入世界的一支建设性力量,而世界也需要中国的活力推动。
  从中国的外交理念、外交政策和外交实践中,我们发现,能够在世界上形成感召力的理念和政策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公正的道义旗帜具有感召力。第二,考虑到对方关切和利益的理念容易得到世界的理解和信任。第三,身教胜于言传,中国在外交实践中,公平、公益、正义的做法容易得到世界的认可与好评。上述这些理念、政策和外交实践活动都起到了为中国形象、为中国大国地位上升加分的作用。反过来,可以认为这是外交政策中塑造中国正面形象、提高中国软实力的有效外交手段,有必要在外宣工作中配合外交工作,对其加以重点阐释。即着重阐释中国外交政策和实践的道德性、公益性、正义性。
  西方发达国家在外交中十分重视阐述本国自身的“合理”利益诉求。但是,由于西方一些国家长期相对强大的综合国力和霸道的外交作风,在其效果上经常给人以将自己国家的私利强加于人的感觉。其结果,就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自身感召力的相对丧失。中国的外交和外宣一定要汲取这方面的教训,即使在强调本国利益的时候,也要将本国的利益放在与世界、与各国的共同利益之中。中国不会刻意为本国谋取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谋求共赢、共同利益中属于中国的一部分。
  
  责编:谭震

相关热词搜索:宣战 实力 我国 我国的外宣战略与软实力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文化软实力包括什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