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翻译的形象意识和营销意识_网站外宣报道需要国际意识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作为亚洲最大的英语新闻网站,中国日报网在2009年10月进行了大幅度改版,而国家英文纸媒《中国日报》的内容和设计也在今年两会期间完成了1981年创刊以来最大规模的变革。两次行动相隔数月,终极目标只有一个: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媒体。无论报网设计风格的变化还是内容的提升,这次改版都是为了增强中国日报品牌在英文阅读区域的竞争力。
  
  内容:多讲百姓事
  
  报网变革首先体现在内容风格的转换上。西方的新闻故事普遍强调人的角度(Human interest),看重通过个人(特别是普通人)的遭遇来映射复杂而充满了矛盾的社会现实。西方读者对这种“以小见大”的报道方式非常熟悉和习惯,这就要求对外报道“中国进行时”的国内媒体要注意其新闻角度的选择,将更多的笔墨放在人的故事,而不是对政策淡而无味目脱离实际的解读上。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1988年普利策奖得主雅基?巴那金斯基(Jacqui Banaszynski)2009年12月曾率队来《中国日报》讲学,他以那篇获奖作品《AIDS iIl the Heartland》为例反复强调报道中人性角度的重要。这篇作品说的是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明尼苏达州一对生活在农庄的男同性恋伴侣的生死故事,作者既没有从医学角度分析当时美国艾滋病的现状,也没有以批判的情绪质疑政府机构和人,隋冷漠,而是依靠大量对生活细节尤其是家人对两位男主人公不同态度的描写来凸显那个“恐同”、“恐艾”横行的年代。
  而《中国日报》在改版后也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的故事角度,还专门设置“封面故事”(Cover story)、“中国面孔”(ChinaFace)等一批新栏目。英语阅读区的受众在报纸或者网站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在NGO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王家岭焦躁不安的矿工家属、玉树重建现场的藏族灾民、在香港艰难生活的美国艾滋病人、花甲之年却无法下手术台的心脏病医生、因为家乡干旱而失声痛哭的云南女政协委员……
  
  包装:用好多媒体
  
  依靠互联网平台的海量空间和发达的多媒体编辑技巧,克服纸媒的技术劣势对内容进行丰富呈现已经成为新闻网站的共识,推出优秀的网络视频节目就是吸引网民的有效办法。
  中国日报网的多媒体部在对外报道方面完成了大量制作精良的视频,不管是在汶川地震和拉萨骚乱、或者外国政要访华以及国庆阅兵、两会和世博的现场,《中国日报》的报道团队里总有视频记者的身影。
  我们的视频节目还广泛邀请在华的外国人参与,让他们从观察者的角度讲述在中国的经历。中国日报网的拳头产品《风云对话》采访过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财政部长盖特纳、商务部长骆家辉、劳工部长赵小兰、卫生部长莱维特、英国首相布莱尔、英国商务大臣曼德尔森等―连串西方政要,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几乎每位美国部长级要员访华都得先到中国日报网“露露脸”。《外交讲坛》获得了第19届中国新闻奖,以“聚焦全球时事、解读中国外交”为宗旨,全面对外阐述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实践。
  
  渠道:把握新潮流
  
  不断革新的互联网技术和受众创造内容的传播模式让中国日报网意识到“酒香很怕巷子深”,如何从“让网民来网站看”到“将内容推到他们面前”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利用新型视频分享网站和网络社交工具有助于解决。我们的视频节目不仅在本网的英、法、中文页面可以看到,还会定期上传到各大视频分享网站。中国日报网执行总编辑周黎明就诈捐风波对影星章子怡的采访片断在优酷网的点击率超过百万,而在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很受西方读者欢迎的Youtube上也可以找到“China Daily制造”的身影。
  再打开我们的网页,读者可以在任何一条新闻的标题下或者文章结尾处找到“分享(Share)”下拉菜单,只要轻轻一点就可以把这条新闻转载到国内外著名的社交网站。其中不仅包括像开心网、新浪微博、校内和豆瓣这些在国内流行的发布平台,还有Facebook、Twitter、Linkedin这些全球知名的共享网站。中国日报网在新浪微博的追随者已经超过6万,在校内的粉丝则超过了70万。
  
  体验:设计国际化
  
  网络新闻业有所谓“8秒定律”,受众在8秒内无法打开网页就会选择把它直接关掉,而如今网民可能连8秒都不愿再等,保证速度为网站的技术团队提出了严峻的课题。
  美术设计也是良好阅读体验的关键。外国网站和中国网站相比在架构和设计上区别明显。这一方面是因为功能定位不同,另一方面也是美学设计理念的迥异。《中国日报》和中国日报网这次在版面和网页设计上花费了很多功夫。我们聘请了世界新闻设计协会的专家,将国外媒体最前沿的设计元素融入新生的《中国日报》和中国日报网:LOGO从原来的中国红改成了灰蓝两色,主页背景从蓝色到更为大气的白色,导航和栏目设置也更具国际化,在色彩选择、线条粗细、板块分布这些设计细节上努力去接近西方民众的阅读习惯。
  
  管理:整合促高效
  
  现行体制下多数新闻网站没有独立采编权,其内容主要来自所依托的传统媒体。整合传统媒体跟网站的资源、优化流程控制可以让媒体在对外报道中更为轻松和高效。《中国日报》系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报纸和网站随后也进行了探索性的资源交叉,主要体现在报道团队的构成上。在很多重大采访活动中代表《中国日报》的是来自报网多个部门的好手。在澳门回归、拉萨骚乱、领导人出访、两会和地震这些项目中,参与者包括文字、摄影、摄像、主持、直播编辑、论坛博客编辑、技术、外联公关和后勤,等等。
  有效的融合需要建立科学的流程控制。记者在前方发现新闻点后要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网站的编辑播发快讯并传递图片,随后网站编辑需要通过后方的技术条件优势(能看电视直播和网络搜索)跟前方同时组织新闻,不仅在信息量和组合形式上要尽可能做到最多元化,还需以多媒体的形式最生动地将内容呈现出来,并通过手机报、新型社交工具和跟其他商业网站的合作让信息尽快抵达受众,再带来对评论、博客、论坛等互动环节的流量。
  在澳门回归、2010年两会、温家宝出访韩日等活动中,中国日报网有时甚至能抢在西方通讯社前面,也因此获得了很好的转载效果。为什么不能跟西方媒体抢速度?在网络面前各家的传播速度几乎平等,关键是前后方的密切配合以及被实践证明为合理的发布流程。

相关热词搜索:意识 报道 国际 网站外宣报道需要国际意识 外宣报道的主体意识 黄坤明在外宣工作会强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