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春潮中的感恩] 改革开放春潮涌

发布时间:2020-02-2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30年前的中国涌动着春潮,孕育着变革。   国家恢复高考,让我这个刚刚从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又来到工厂的年轻人有了新的追求。工作之余数理化课本成了我唯一的朋友;考上大学,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奋斗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梦。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在解完两道数学难题后,遥望窗外的蓝天白云,突然产生一种想和天空亲近的冲动,于是健步下楼一路小跑来到工厂的最高建筑――自来水水塔下面,不假思索地爬了上去。50米高的水塔,我只用两分钟就爬到顶了。天依然是那么的蓝,朵朵白云依然是那么高,世界真是太美好了!然而低头一看,心中一惊:坏了!地下的东西一下子变小了,头脑也一阵阵眩晕,眼睛都不敢睁开了。早上喝的那二两玉米面糊糊此时早已消耗殆尽,浑身在不由自主地发抖,腿软的似乎没了知觉。足足20分钟后我才醒过神来:决不能在这儿坐以待毙!闭上眼睛想好扶梯的结构、尺寸,我鼓起勇气一节一节往下摸,不知道数到多少节时双脚终于踩到了坚实的大地,一屁股瘫倒在地下……
  教训是深刻的:勇于攀登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是不懂科学,能力不够却可能致命。
  天空是童年梦想的寄托。我永远忘不了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日子。那时我是一名中学生,书包里装上报纸“号外”到几十里外的乡下去宣传中国人造卫星上天了。一路上同学们在反复争论到底是卫星飞得高还是飞机飞得高,当时我就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个开卫星的人。大学毕业时我毅然决然地向组织请求,来到了秦岭大山深处的我国卫星测控中心。
  卫星测控中心是卫星的控制中枢,是当时国家科技最先进的地方,充满着神秘感。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中心的两台计算机主机加起来能力还不如现在的一台微机,科技人员经常为几个内存地址的分配争得面红耳赤,然后又发扬风格互相借用支援。编写好的控制程序只能用穿孔纸带记录,大量的方案分析计算都是用笔和纸张来完成的。有一次我从老同志那里借到了一个电子计算器,爱不释手地不分白天黑夜整整玩了一个星期。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我们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科学探测卫星的发射支持运行控制和回收任务,把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送上了距离地球表面35786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外国专家看了之后怎么也想不明白:中国人是不是又有什么秘密不告诉他们。其实,如果说真有秘密的话,那就是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品格和科学求实的精神。
  1988年,组织上派我到美国国际空间大学学习。看到了国外航天技术的长足发展,看到了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美好前景,也看到了美国和苏联人应该有的自豪,我知道了我们的差距。我的心被深深触动,感到了一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在研究完《月球基地》设计后,我把一首自己创作的诗歌留给了学校:
  仿佛刚走出海底深渊,
  还记得爬进爬出的洞穴,
  刚在古树上和猴儿们道别,
  不过才几千年!
  ……
  月球只是一块跳板,
  真正的明天在神秘的银河里边。
  我想告诉我的同学和同行们,中国人民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并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现在,中国正在努力赶超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必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为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98年,我又和我的同事们紧张地进行着新的努力,要把中国航天员送到太空,实现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载人航天作为当今高技术的前沿领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象征。使命当然艰巨光荣,但困难也摆在了面前,我们决不能退缩。我们没白天没黑夜地连续加班,数千台设备在我们手下被集成为一个功能强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航天器控制平台;我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写出了一条条控制命令,载人飞船控制的灵魂软件系统如期研制完成;无数个日日夜夜、上百次精心联试、几千种应急预案,我和战友们攻克了全部难关。宽敞明亮的现代化飞行控制大厅里,我们坐在控制台前,满怀信心地迎接那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飞船在太空成功飞行了21小时23分钟后,在内蒙古草原安全着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参与努力下实现了!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3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我们作为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时代的幸运儿,亲历了祖国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心中拥有的不仅是自豪更是感恩!

相关热词搜索:春潮 改革开放 感恩 改革开放春潮中的感恩 感恩改革开放 对改革开放的感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