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铁军”还姓“铁” 铁军铁兵姐妹俩

发布时间:2020-02-2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南昌城头举义旗,秋收起义燃烈火……从万里长征到抗日烽火,从解放战争到浴血边疆,这支从井冈山走来的英雄部队屡创辉煌战绩。凝聚出以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为标志的“铁军精神”。成为享誉中外的中国陆军“决胜铁拳”。
  
  这支英雄部队是我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直接领导和指挥过这支部队。其前身为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和北伐战争中号称“铁军”的“叶挺独立团”。“八一”南昌起义后与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从此打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二师”的猎猎军旗。
  翻开这个师的师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北伐战争,他们当先锋、打头阵;土地革命战争,他们开创了我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们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被誉为“开路先锋”;抗日战争,他们首战平型关,挺进苏鲁豫皖,血战刘老庄;解放战争,他们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之后挥师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
  翻开这个师的师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又是一幅战将如云、群星璀璨的画卷。在“铁军”这座钢铁熔炉里,冶炼出了强渡乌江22英雄、飞夺泸定桥22勇士、刘老庄82勇士,“英雄红一连”、“钢铁红二连”、“能攻善守红九连”,以及“共和国卫士”余爱军、“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等一大批英雄集体和个人,并先后走出共和国将军300多位。
  近年来,该师先后两次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师、现有武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先进单位,全师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1991年2月、2004年7月,时任军委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两次到该师视察并题词勉励。
  
  
  和平年代,军刀依然锋利
  1998年12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这支英雄的部队由摩托化步兵师改编为我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师。
  部队转型是艰难的,但“铁军”历来有不服输的“铁”脾气。由师领导牵头,组织机关人员对部队转型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逐个梳理,拟定研究题目,再交给官兵“琢磨”。不久,100多篇浸透着官兵心血,涵盖着训练、作战、保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便递交上来了。随后,各类新装备管理、使用、训练的规程和细则颁布实施。按照这些铁规矩,全师有200多名干部因为不适应新装备训练需要被调离、转业,但是没有人提条件,讲价钱,为了“铁军”部队的战斗力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官兵的使命意识和牺牲奉献精神加快了部队转型的步伐。
  面对日益复杂的现代战场环境,他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意识,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在复杂电磁环境训练中,他们设置了83个训练课题,区分首长机关、分队军官、涉频操作人员3个层次分头攻关。他们还主动与某通信团“联姻”,先后解决了通信联络易受敌干扰、压制、破坏和黑客攻击等10多个难题。他们多次与驻地附近的某电子试验基地“攀亲搭桥”,抓住全军电子对抗演练的难得“搭车训练”机遇,先后高质量地完成了5类18个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课目的实战化训练。
   2004年9月25日,检验“铁军”转型和信息化训练成果的时机到来了。在中原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举行的“铁拳-2004”加强机步师山地进攻战斗实兵实弹演习,是建国以来我军对外展示规模最大、来宾层次最高、人数最多的一次军事演习,也是一项展我国威、振我军威的现代陆军作战能力的全新展示。担任这次演习任务的正是济南军区某红军师。
  “实施多维侦察,全面收集战场信息。”时任师长的徐经年和政委周和平一声令下,无人侦察机、雷达探测器和侦察分队立即分三路出击。短短数分钟后,战场信息通过“数据传输网”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指挥方舱内,地形、天文、气象、电磁、交通等数字信息跃然荧屏。师常委集体“会诊”,判明情况,迅速对决心意图进行调整和重新部署。野战自动化指挥网络飞速运转,电脑、人脑有机结合,有线、无线合力传输,一道道命令适时到达前沿阵地。半小时后,“铁军”部队利用地形和天然植被隐蔽防护伪装,坦克、步战车、火炮已改变了本来的面貌。官兵们披上防红外线的四色迷彩服,一个个成了隐形人。此时,原隐蔽地域,无线电网络继续电波环绕,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哨位人影晃动,号音准时鸣放,丝毫没有“转移”的迹象。欺骗迷惑加上装“聋”作“哑”,使“蓝军”电子侦听一时摸不着头脑……红军师在信息化“战场”上经受了检验。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红军师又经受了更严峻的考验。两栖登陆作战打响前夜,气象预报:演练海域风力5级,浪高3米、涌高2.5米。担任抢滩登陆任务的红军师机步团官兵明白,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他们的装甲战车泛水难度加大,危险系数增高。然而,再难也难不住“铁军”传人。官兵们连夜探寻对策,对战车进行周密检查密封,对泛水人员和车辆进行科学编组,并拿出了多套应急方案。演习如期举行,机步团官兵在时任团长叶勇的率领下,驾着战车依次下海。风浪之中,一辆辆前行的战车时隐时现,破浪前进。当隆隆战车冲上海滩,向“敌阵”发起猛烈攻击时,观摩台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经过接近实战条件的严格检验,证明“铁军”今日还姓“铁”。
  
  非战争军事行动,苦战汶川逞英豪
  挑战极限,挑战艰难,挑战生死考验,甚至为灾区人们生命不惜以命换命。在汶川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抗震救灾战场上,红军师万余名官兵以一桩桩感动人心的壮举,续写了80多年铁心跟党、忠诚为民的英雄师史上新的传奇。
  “早进灾区一分钟,多救几条人命”。2008年5月13日凌晨,接到西进驰援灾区的命令,该师连夜收拢了11个外训点上的近3000名官兵和装备,全师整建制一万多名官兵,空中运输、摩托化机动、铁路输送,万人千车三箭齐发,迅速向灾区挺进。
  汶川县的映秀镇震后成为“孤岛”,数千居民食宿无着,大量伤员无药救治。时任师长杨剑带领装甲团和“秋收起义红二团”800名官兵直插漩口,担当向映秀镇运送物资的任务。部队徒步从都江堰出发时,只带了三天干粮和饮水,沿途遇到灾民,官兵们纷纷相助,自己每天只喝一瓶矿泉水,吃一包方便面, 晚上穿着雨衣背靠背露宿。为了摸清灾情,高炮团团长杨恩红主动请缨,带领一支由30名党员骨干组成的突击队前出探路。为迅速到达震中地区展开搜救,红军师决定绕行雅安、宝兴、马尔康实施大迂回。翻越夹金山时,在一台指挥车、一台机要车被砸坏的情况下,官兵边清障边开进,半刻也没有停留。经过29小时、780公里的艰苦行军,终于为后续大部队和运输队通往汶川,开辟了第二条生命通道。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红军师官兵先后从废墟下营救出受伤群众76人,转移被困群众8万余人,运送救灾物资5781.5吨,搭设帐篷37041顶、板房7887间,清理移交财产3700多万元……涌现出“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等一大批英模单位和先进典型,该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雄师“铁军”再次享誉全国。
  
  
  师政委刘法峰:一直以来,上级交给我们师的每一项重要任务之所以都能够高标准地完成,新形势下,当年的“铁军”部队为何始终能够保持强盛的战斗力? 我认为,从来就没有什么“自来红”,“铁军”大旗依然鲜艳,“铁军精神”依然代代传承,源于师党委“一班人”和全师官兵与时俱进弘扬光荣传统的不懈努力;源于他们始终把“战斗力”摆到一切工作首要位置,将人力、物力、财力向军事训练倾斜;源于在干部提升,战士入党、考学、选取晋升士官等“热点”问题上,他们始终将“战斗力”作为硬杠杠来衡量。(本文图片由戴丹华拍摄和提供)

相关热词搜索:铁军 今日 今日“铁军”还姓“铁” 四铁军人是哪四铁 铁军五铁精神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