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贫困的非贫户 “没有机会”的贫困是真正的贫困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张中周是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树乡大寨村贫困农民,他说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没机会。有专家称,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地位。
  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许并不只是在于对“老弱病残”等生理弱势人群的关切,更重要的是对身强力壮、德才兼备的“弱势者”的担忧。
  弱势群体虽早在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但在很多场合,至今仍是一个敏感词汇。按照国际社会学界的共识,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社会阶层结构是多元的,有强有弱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社会经济利益、权力不平等以及社会结构不合理而导致“被弱势”的态势蔓延,既悖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化法则,也不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不怕苦不怕累,机会在哪里?这是一个令人揪心的问题。我们不能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这些弱势群体,他们在利益博弈的时候,话语权往往须仰仗媒体的良心或政府的官德,而自己的声音是微弱的――如果良心沉默、官德失语,制度之上的事情就只能靠私力救济解决。他们弱势,他们“不明真相”,他们的尊严与梦想零落成泥。
  全社会都在关注弱势群体,然而,真正对弱势群体的悯恤,不是发几块面包或洒几滴眼泪,关键还得给他们舒展才智与能力的舞台,在每一个起点上抹平那些权钱垒砌的障碍。诚如论者所言,“这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打破城乡分割的壁垒、减少户籍对劳动力的束缚,还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每一项都需要破除许多利益障碍”。一个基本常识就是:对弱势群体关注的实质是赋予其公平分享权,然而,蛋糕就这么大,相对强势者,会否在公共利益的坚守下,温情地弥合那些危险的断裂?是体制化地平等竞争,还是居高临下地施与一些温存――前者是个艰难的价值选择。
  (摘自2010年11月19日《羊城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贫困 机会 “没有机会”的贫困是真正的贫困 给贫困者创造机会 2018还有没没有贫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