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型中融合] 产业融合转型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又带来了新的机遇。      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军网络新媒体的重要举措,中国广播网,经过近十年建设,已经建成中国最大的音频广播网站,通过互联网“让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同时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展手机移动上网信息内容服务,启动网络电视服务平台。
  2005年7月28日中国广播网开通网络电台银河台,现已推出五套网络电台节目,在技术上实现了固定网、移动网、广播网络的三网合一,网民可以通过因特网和手机两种方式收听、点播、甚至参与制作银河台的新节目。
  中国广播网银河台还在中央媒体中率先推出播客服务,集中打造集图片、文字、声音、影像为一体的多媒体播客平台(m-blog)。
  以中国广播网为代表的新型传播平台,既延伸了广播、又拓展广播、更创新了广播,以“可看的广播、可听的网络”为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受众。作为一个来自电台、直接参与创办中国广播网的新媒体工作者,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 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先发优势,抓住第一落点效应。
  
  新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传播快、广、深,新媒体工作者将时间作为第一生命。2004年包头发生空难,中国广播网记者郑颖现场用手机短信方式实时播报最新抢救进展情况,中国广播网后方编辑随时接听记者电话报道,实时在滚动新闻栏目即时播报,抢在所有媒体前头,赢得第一时间第一落点的优势。
  过去,笔者所在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每天上一次班,休息两天,相对单一轻松,只需要在集体团队中完成被分配的任务即可。新媒体则要求实时互动、海量传播,建立在线响应机制,编辑记者神经绷得紧紧的,一旦有突发事件,必然随事件进展全天24小时全方位跟踪、全面关注。中国广播网建立了全年24小时值班制度,在伊拉克战争、911事件、历次矿难、空难报道等各种突发事件报道过程中,始终坚持随到随发。
  
  二、充分发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优势,凸显传播合力。
  
  继承传统媒体优势发展新媒体,形成新旧媒体互动优势,壮大新媒体的内涵,扩大新旧媒体的外延,形成新旧媒体的复合传播优势。
  中国广播网全体动员、全程参与,在贯穿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主题报道中,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部门精诚合作,通过常态报道、大型专题聚焦报道、图文音视频多媒体报道、听众网友手机短信BBS论坛互动参与、编辑记者个性化博客评说等多种手段,形成了网络媒体与广播电台互动报道的强势,受到听众网友欢迎。
  
  三、充分尊重新媒体诞生发展的规律,引导新媒体、掌握新媒体、运用新媒体。
  
  作为一个从传统广电媒体转型过渡到网络新媒体的工作人员,我觉得新媒体的建设,应把握好三个维度:
  首先,要以“全民化”视角介入新媒体。
  以互联网、手机、数字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是人人皆可参与传播的“全民媒体”。我们要在全民在线的信息海洋中,以平民视角参与全民传播。
  2006年12月18日中国广播网推出了“大孝至爱谢延信”专题。报道了河南焦作矿工谢延信在妻子亡故后的32年里始终细心照顾亡妻三位亲人的生活,成为远近传诵的楷模。2007年2月初,谢延信来到北京。中国广播网记者对谢延信进行贴身采访,完全记录了谢延信在北京期间的行程,抓取了活动中许多感人细节,制作成人物通讯。在规定时间于首页要闻中刊发《特稿:大孝谢延信我做的所有都是我应该做的》,且进行了套红处理,连续7天保留在要闻第二条的显著位置,醒目、有势。
  随后,中国广播网联合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等名牌栏目,整合台内资源优势,横向扩充,增强了报道影响力与声势。《[视频专访]记者眼中的谢延信》邀请到采访过谢延信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记者张磊和《新闻和报纸摘要》记者杨钧天,请他们谈谈记者眼中的谢延信。同时,中央电视台专门派出摄制人员对此次视频专访活动进行了拍摄记录,在《新闻联播》中报道。媒体多重覆盖,强化了传播效果。
  中国广播网记者在结束采访后继续刊发编辑博客,撰写相关评论。人物离开北京了,但是报道并不因为活动的停止而终止,而是继续挖掘,由单纯的事件,上升到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思考。最新报道在与专题并行的同时,又不断与专题形成补充。
  其次要从全球话语体系把握新媒体。新媒体的全球化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善加利用,兴利抑弊。
  笔者2002年6月访问美国西海岸时,当地广播第一时间转载新浪网报道的中国黑龙江鸡西矿难消息,传统媒体引述新媒体消息,传播速度之快、传播之广、影响之大,这在传统媒体传播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融合,借助以互联网为核心技术平台的新媒体将传播视野带入全球,中国广播网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十六大开幕、神六发射、两会报道等历次重大报道中发挥同步直播优势,在全球视野中参与全球对话、力求进入全球话语体系。
  三是掌握全能技术将新媒体建设成全能媒体。建设新媒体要主动借力传统媒体平台,发挥互联网上用户自创内容与专业内容的融合优势,提高新媒体内容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既有个性化点对点传播,又海量化多对多互动,做强做大新媒体传播平台。
  根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十一五规划,中国广播网作为中央台新媒体传播平台,将充分发挥网络的全球化、海量化、个性化、互动化的新优势,力争做到网络音视频、数字广播、手机广播电视、IPTV等新的增值业务融为一网,做到广电网、电信网、移动网融于互联网一体,成为真正的全媒体。这为从广播延伸出来的新传媒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伍刚,男,39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络中心副主任。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编辑。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中国广播电视奖一等奖等。)

相关热词搜索:转型 融合 在转型中融合 转型团伙 转型升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