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东道主城市媒体如何组织赛前报道】上海合作组织2018峰会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在距离北京奥运正式开幕的几百天里,奥运相关报道如何做?其中,非东道主城市媒体如何组织奥运赛前报道?这些成为广大传媒人思考的重心。事实上,许多非东道主城市媒体已经纷纷有些动作:2007年1月中旬,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提出“全国晚报提前进入奥运年”;《羊城晚报》针对2008年奥运提出要“立足华南、辐射全国、先声夺人”……
  在奥运前期报道上,媒体正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争取开掘最大的报道资源。
  
  倒计时500天前:提前磨砺人才
  
  如同举办北京奥运会首先要确保的是场馆、交通、住宿等硬件设施一样,媒体要成功报道奥运会的首要硬件是人才―一支有经验、有能力、有冲劲、讲团结的业务人才队伍!
  《羊城晚报》体育部目前在编人员共19人,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就为北京奥运会着手准备人才、锻炼队伍。目前,从人才储备的情况看,该部采访过奥运会或世界杯足球赛的记者有8人,加上采访过亚运会或全运会的则超过11人。他们绝大多数年龄在28―39岁之间,基本确立了以青年记者为主打、中年采编人员配合把关的良性人力结构;从锻炼队伍的角度看,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报业集团领导支持下,体育部接连调入几位年轻人,与部门原有记者一起奔向采访一线尤其是出境采访一线。最近两年,体育部已经有超过16人次经历了2005年南京十运会、澳门东亚运动会、2006年德国世界杯和多哈亚运会等多个世界性或综合性大赛的报道。这些年轻记者也因此具备了报道大型赛事的基本能力,拥有了较丰富的临场应对经验,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工作骨干。
  
  倒计时500天后:动静配合报道
  
  在国内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筹备期的宣传报道方面,京城媒体对自身角色的界定明显比京外媒体要清晰和明确。除了同样密切关注的筹备新闻如奖牌式样、火炬传递、门票发售等,京城媒体更有责任和义务对北京迎接、准备和参与奥运会的方方面面进行详细报道,从舆论效果上看,这些报道对鼓励北京市民更踊跃地投身奥运、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更有针对意义。
  相比之下,京外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筹备期的关注可能没那么“具体、务实”,但也在持续操作,并日益加强,也体现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根本原则,《羊城晚报》正是这样努力实践的―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羊城晚报》体育版正式开辟一个天天出版的奥运专区《我们的奥运》。用精心的版面语言将该报道与日常体育新闻明显区别开来,并用精美的版花每日更新提示“距奥运开幕XX天”。这一报道形式还将随着奥运会的不断临近而扩“专区”为“专版”直至“专刊”。
  内容上,一是以史实史料为素材推出章回体的专题连载,每个专题六至十篇不等,寓重大的奥运历史、趣闻逸事于区区数百字内,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了解、增长奥运历史知识,这个内容主要反映奥运会“静”的一面。迄今已见报的计有回顾北京申奥过程的“好运北京”,反映奥运会带来社会、经济效应的“奥运有多‘牛’”,以及解读中国奥运军团与奥运会紧密关系的“华夏之光”等,接下来还有中国奥运冠军追忆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各级体育领军人回味奥运峥嵘岁月以及奥运项目怎么玩、怎么看等等。
  内容之二是“奥运日日鲜”―就是以最精练的文字、第一时间报道各地(主要是北京)在奥运会开幕前所发生的新闻,主要是以“动”的方式去体现北京奥运会日新月异的一面。随着奥运会筹备期新闻大事件的不断登场,比如奖牌设计方案出炉、门票预售方案公布等,《羊城晚报》体育版还搜集以往奥运会的相关事件和特色,做好相关历史链接的专题,以强化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更新更好的概念。
  从某种程度上看,京外媒体针对奥运会而度身订造的奥运专区或专版,也是自我宣传和销售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够先于或优于同城竞争对手制作此类奥运专页,有规模、成系列地投入到备战奥运会的连续性报道中,一来满足了读者普及奥运知识、了解奥运筹办进程的需要,牢牢抓住大众眼球同步进入到北京奥运开幕之时;二是能够吸引企业和广告客户的关注,先发制人地为自身奥运广告的经营积聚人气,比如:让企业冠名奥运专刊、特约奥运倒计时专栏等等。
  
  365天后:扬长避短,拿测试赛练兵
  
  相对于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这些投入重兵报道奥运的国家级媒体,地方纸质媒体能投入的采访力量对比悬殊,如何扬长避短呢?
  《羊城晚报》体育部的选择,首先是舍弃。奥运会有接近30个大项的比赛,但《羊城晚报》只取其中7个项目安排记者紧跟。这7个项目―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体操、射击和女子柔道全部是中国在奥运会上最有实力竞争金牌的,其中广东籍运动员成绩比较突出的跳水、羽毛球、体操以及乒乓球等项目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地缘亲近性永远是吸引眼球的一大要素,作为华南地区影响力巨大的《羊城晚报》,紧盯广东选手无疑是明智的做法。事实上,在距北京奥运会开幕一年半时就作出这一舍一取的安排,正是针对地方媒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局限性所作出的主动选择:集中最优秀的单兵人才,重点突破最核心项目,从而达到用核心项目、核心新闻去争取最广大读者的目的。
  这一人力安排试验是否有借鉴价值?体育报道工作者都清楚,无论赛前报道计划如何缜密,比赛开始后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几乎所有的赛前预案都会有赛初微调、赛中定稿的经历。这反映了体育比赛瞬息万变的根本特质。而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在北京将进行的超过40项奥运会测试赛(对北京而言,这是测验调试奥运场馆硬件、软件的机会),正是奥运新闻大战的一次预演。利用报道奥运测试赛的机会,对照新华社铺天盖地的报道,对地方媒体自身的采访运作设计进行“查漏补缺”,对即将来临的北京奥运报道具有无可替代的热身作用。
  与电视和网络媒体比,纸质媒体时效性滞后。它们不仅能对赛事进行实况转播,让观众第一时间了解比赛进程,还可以第一时间对运动员、教练员等进行贴身追访,以丰富的图像资源和不断刷新的即时报道蚕食纸质媒体的生存空间。那么,纸质媒体如何突破困局?
  只能做“电视里看不到的新闻”。具体来说就是:
  一、针对电视现场直播的比赛,着重采访事件背后的新闻。比如,对电视镜头出现的悬念作延伸性报道,为读者解疑析惑。
  二、突出抓新闻分析进行深度报道。
  三、针对电视现场解说中随意性大的特点,着力加强权威性(包括相关数据)。
  四、电视手法多是横向的,纸媒报道既可横向,又可纵向,即加大前瞻、后顾。这些办法在以往的大赛中多次实践,而且由于报纸的阅读不受时空限制,实际效果还是不错的。
  此外,针对北京奥运会前的近40项测试赛报道,纸质媒体还应在做好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加强版面策划和整合意识,同时力求将读者喜闻乐见的娱乐元素和特征贯穿报道始终,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奥运赛前报道:决策者重视很关键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令人瞩目的大事件之一,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体育范畴。因此,媒体备战奥运会的质量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各级决策者的重视程度,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2006年世界杯男子足球赛一结束,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社长就对体育部提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要求,并在进入2007年后几次过问奥运会备战系列报道策划的进展,在财力保障、人力配置等诸多方面给予高度重视。2007年两会期间,集团总编辑亲自率队进京进行前期准备,就未来前方采访设施的租用、采访名额的申领等关键环节进行预见性布置。主管体育新闻报道的集团副总编辑也多次就报道方案与体育部进行磋商,具体指导每个阶段的采编运作。
  不过,任何地方纸质媒体都不可能仅靠“单打独斗”脱颖而出。《羊城晚报》与拥有近50个会员单位的晚报体育学会一起,在2007年1月就确定组建“全国晚报奥运会采访团”,加大力度,形成合力,深化倒计时阶段的报道。
  在2007年6月至8月,全国晚报奥运会采访团将先后进行“奥帆青岛行”“好运北京行”“马术香港行”和“秦津沪沈足球行”等奥运会比赛场筹备的巡访;2007年10月开始,还将组织数支小分队分头走遍全球20余个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为北京奥运会最后冲刺阶段取长补短,建言献策。
  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还提出建议:北京奥运会期间,集各会员之力合租北京奥运会场附近的独栋公寓作为统一的大本营,以最优价格实现各成员单位集中食宿、分工协作。这样,一可利用全国各家晚报多年成功合作的网络,对信息及稿件资料进行共享,以晚报“共同体”的形式进行兵团作战,从而弥补单个媒体势孤力薄的天然不足;二是可以降低采访成本,因为根据北京奥组委去年9月公布的价格,提供给有正式采访证件的记者的三星级酒店,住宿标准已近双人标准间150美元/天。(作者单位:《羊城晚报》体育部)

相关热词搜索:东道主 赛前 组织 非东道主城市媒体如何组织赛前报道 体育赛事英文报道 足球赛事报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