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联播》“抗震救灾英雄谱”的叙事模式] 抗震救灾新闻联播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本文在普洛普研究方法论的基础上,以简化的方式,提炼出《新闻联播》中“抗震救灾英雄谱”系列专题报道的叙事模式,即以介绍人物身份、任务来临、任务的危险性与艰巨性、人物的心理、执行任务、结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奖励为基础的简讯版典型人物报道叙事模式,并与报纸上较长篇的典型人物报道叙事模式作简要对比分析。
  【关键词】叙事模式 《新闻联播》 简讯版 典型人物报道
  
  “抗震救灾英雄谱”是自“5?12”大地震后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连续播放的一个专题报道,也可以看作是典型人物报道的简讯版。“14种不同的叙事功能组成了典型人物报道稳定的内在叙事模式”①,作为典型人物报道简讯版的“抗震救灾英雄谱”,它的叙事模式是否也具有14种不同的叙事功能呢?电视简讯版典型人物报道的叙事模式与报纸较长篇的典型人物报道相比又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于指导我们的传播工作又有何启示?
  分析“抗震救灾英雄谱”的叙事模式,我们要先从叙事模式的源头普洛普说起。普洛普在对俄国民间故事的研究中发现,“民间故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千奇百怪,五彩缤纷;另一方面,它如出一辙,千篇一律。”②普洛普解释说,这是因为人物虽然在表面上非常不同,如年龄、性别、职业、身份以及其他静态的特点和属性有很大差异,但在整个故事情节中都完成同样的行为。他认为人物的功能(行为)是恒定不变的因素,而其他方面是可变因素。这不变与可变之间的关系便造成了故事的异同。1928年,普洛普在其著作《民间故事形态学》中,从多样的具体事件和构成中概括出了31个恒定不变的功能,并归纳出了7个人物角色,他们分别是对头、施与者、助手、被寻找者和她的父亲、送信者、主人公、假主人公③。普洛普以此建立了一个最基本的叙述结构模式,所有被研究的一百多个俄国民间故事都被看作这个深层叙述结构的展开、衍生和变化。比如,著名电影《007》系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影迷,但该电影系列的内容无非就讲述了“一个能力过人的著名间谍詹姆斯?邦德在不同美女的帮助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上级交办的高难度任务”这个故事。
  叙事学通过分析情节的组合“向我们展示相似的故事所共有的结构特征”④。普洛普的研究为这种展示提供了方法论基础,而本文的研究建立在普氏研究方法论的基础之上,以简化的形式,提炼出“抗震救灾英雄谱”这种简讯版典型人物报道的固定叙事模式。
  (一)介绍人物身份
  “抗震救灾英雄谱”通常在开篇就介绍人物的身份。这里的人物,可能是个人,如“这位战士叫武文斌,是济南军区某红军师炮兵指挥连二级士官”(《钢铁战士武文斌》)、“危急时刻,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传荣站了出来,他把找到的乡镇干部分成3个应急小组,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废墟中营救被困群众。”(《群众为先的书记马传荣》;也可能是一个群体,如《奋战抗灾一线 恪尽记者职责》中,用“带这速效救心丸赶到前线”的新闻老将龚达发、在颠簸的直升机上探身出机舱拍出震后汶川第一组照片的新华社记者徐壮志和徐壮志口中“好几十个乃至上百个人拿着相机往里(指危险地带)跑”的记者同行们,展示了记者这一特殊群体在抗灾一线不畏艰难危险,为灾区与外界的沟通联络恪尽职责的精神风貌。
  (二)任务来临
  “抗震救灾英雄谱”中的任务来临有两种情况:
  一是上级命令。如:“邱光华机组接到命令,前往理县运送防疫专家”(《邱光华机组:用忠诚架设空中生命通道》)、“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后派出15名医务人员奔赴灾区积极参与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北大医院积极救治地震伤员》。除了上述直接叙述出来的,还有许多隐含在字里行间的上级命令。如:“作为我军第一批奔赴灾区的心理专家,娄振山带领他的小分队深入什邡市的各重灾乡镇,传授心理疏导基本方法。”(《重建灾区美好心灵家园》)点明了这批心理专家是“我军”派出的。
  二是主动请命。在“抗震救灾英雄谱”专题节目中主动请命的英雄有很多,如: “汶川大地震的第二天,他(祁友富)自愿向党组织交纳10万元‘特殊党费’,表达了一名共产党员心中无私的爱。”(《祁友富,一名共产党员心中的大爱》;“杨伊同志主动找到我们,要求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杨伊:危难之时彰显军人本色》)。
  (三)任务的危险性与艰巨性
  8.0级大地震,再加上余震不断,人随时都处于危险之中。抗震救灾这一任务,本身就具有危险性。如:“就在牛玉新劝说先宇顺搬家时,又一次强烈余震发生了,危房开始向帐篷方向倾斜。”(《牛玉新:灾区群众为他请功》);“7个学前班的学生因午睡还没能出来,而此时情形已越来越危急,墙壁摇摇摆摆,教室里瓦片不时地往下掉落……童世强和老师赶忙把孩子们转移到前院操场,仅仅一分钟内,那堵砖墙就轰然倒塌,学校师生无一伤亡。”(《14岁少年童世强7次冲回教室勇救30孩童》)。
  但推广开来,普遍意义上的简讯版典型人物报道的“任务”更多的是艰巨性。这里的艰巨性既有任务执行环境的恶劣,也有工具的匮乏。如:“他们又在崇山峻岭间抢修通向甘堡藏寨的12公里输水管道,使藏胞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团长张肇荣:生死守护藏羌族群众》)。
  (四)人物的心理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困难,尤其是几乎难以解决的困难时,选择了勇敢地与之斗争,并且为此付出任何代价都无怨无悔。在危险而又艰巨的任务面前,有“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就想把那些孩子抱出来,就想救那些孩子”的14岁少年童世强,也有“因为我活着,因为在这次大灾难里,我还活着,所以我要来。我说过,这里只要活着的人有一个存在,我就不会离开,会一直营救。”的国家地震救援队自愿工作人员陈岩;有“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把群众视为自己家人”的女民警蒋敏,也有“虽然我们是女性,但更是女军人。关键时刻决不能掉队”的率先进入汶川的英雄劲旅。这些或明示或暗示、或自己陈述或借他人之口表达的真情流露,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和鲜活性。
  (五)执行任务
  由于篇幅上的的限制,“执行任务”基本上都与任务的艰巨性和危险性重合在一起。比如在《生死营救当先锋》中是这样描述的:“突击队员在道路受阻的情况下,弃车徒步往前冲,率先赶到救援现场,官兵分成6个搜救小组,在废墟中用双手搬开瓦砾,经过1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14名学生首先被从废墟中救出,随后,他们又与后续部队一起搜救出210名师生。突击队中有5名队员的家也在重灾区,亲人生死未卜、下落不明,但没有一人离开救援岗位。”
  (六)结局
  结局通常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任务完成情况。如:负责为受灾群众安置点搭建简易板房的济南军区某装甲师“在平武地区已经搭建了22所帐篷学校,学生人数达到4436名。”又如抗震救灾一线的模范夫妻童强和陈徽军,作为南京军区第85医院赴灾区医疗队队员,丈夫童强“跑遍了蓥华镇的所有村寨,抢救受伤群众近300人”,妻子陈徽军“也在什邡红白镇精心照料灾区群众”。
  二是指人物即主人公的状况。比如为了救被困同学而失去自己右臂的小王彬 “住院期间,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成为医院里年龄最小的志愿者。有小朋友受伤喊疼,打针哭闹,她就跑到床边为他们唱歌,鼓励他们。”又如“在抢救四川理县的光缆中,他被滚石击中,光荣牺牲”的普通电信员工刘建秋。
  (七)不为人知的秘密
  “不为人知的秘密”是指通过一些细节描述,诸如“受灾群众的孩子被蒋敏抱进了帐篷,孩子已经睡熟了,蒋敏像妈妈一样给他掖好了被子,眼睛却一直停留在孩子的脸上”(《蒋敏:付出爱 把悲伤留给自己》)的动作描写、“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初三五班班主任何智霞的遗体被救援人员在废墟中发现时,两个手臂都是张开着的,趴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双臂张开,身下环抱着五名学生”(《废墟中 女教师用“最后的拥抱”护住5学生》)的状态描写、“她说她已经不行了,她说我的学生咋办?”(《校长为救学生身亡 临终遗言:学生咋办?》)的语言描写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八)奖励
  “抗震救灾英雄谱”中表现“奖励”这一项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来自官方的表彰。比如:“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党委追认武文斌为中共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批准为革命烈士。”(《钢铁战士武文斌》)。
  二是来自群众的真挚的感谢与感激。比如:“四川都江堰市胥家镇的数万群众涌上街头,为一位因过度劳累而牺牲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普通战士送行。”(《钢铁战士武文斌》)和“等他长大了会喊,一定会喊妈妈”(《警察妈妈蒋晓娟》)。
  三是来自第三方也就是记者或编辑的评价。比如:“在抗震救灾战斗中,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创造了第一个出动直升机勘察灾情;第一个从空中抵达汶川、茂县、映秀、北川重灾区等多项第一,被誉为灾区上空的‘吉祥鸟’”(《 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灾区上空的“吉祥鸟”》)和“地震中,一些党员、干部在大灾面前,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心里始终装着群众》)。
  以上是简讯版典型人物报道的8个具有叙事功能的情节。但在具体的报道中,各个功能的次序和展开程度有一些差异,有可能是“奖励”放在文章开头。比如《钢铁战士武文斌》《战震灾,空军官兵情注藏乡羌寨》等以为烈士送行和给官兵送鞋垫开头。也有可能把“执行任务”与“结局”放在一起,比如“由于没有大型机械,官兵们只能用双手撬石铲土,用肩膀扛石抬木。经过12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打通了这条3.5公里的生命通道。”(《二炮工程团:打通“生命线”的先锋队》)。不过从整体上看,基本包含了这8种叙事功能,组成了简讯版典型人物报道的深层叙事结构。
  简讯版典型人物报道基本叙述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与报纸长篇的典型人物报道相比少了如“敌人的破坏”等功能,情节上没有那么跌宕起伏。这是由于电视与报纸这两种媒介信息容量不同造成的。但电视具有视听结合的特点,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在电视可以报道简讯版而报纸只能长篇报道的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
  1、简讯版已经成为电视在报道典型人物时采用的一种重要方式。用简讯版来报道典型人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在情节设置方面,电视简讯版在故事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可以多增加一些功能,以增强故事的趣味性,使人物更加饱满。
  3、这8个基本功能的展开次序和展开程度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而设定。尤其对于系列专题节目而言,不同的叙述顺序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文献
  ①顾军,《英雄神话的现代复现――论典型人物报道的叙事结构》,《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3期
  ②傅修延:《文本学――文本主义文论系统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86页
  ③杨大春:《文本的世界――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53页
  ④[美]华莱士?马丁,唐小兵译:《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24页
  (作者:刘琦婧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09级硕士;赵鑫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硕士)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抗震 救灾 新闻联播 浅析《新闻联播》“抗震救灾英雄谱”的叙事模式 新闻联播评述ppt 今日关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