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环境学发展现状初探】媒介环境学派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媒介环境学是一种比较前沿的传播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将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并对代表人物的理论贡献做了总结。
  【关键词】媒介环境学 传播理论 发展
  
  随着当代电子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新兴媒介的网络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对于媒介的应用方式。电子信息的传播将时间和空间的消耗降低到最低点,于是麦克卢汉的预言“地球村”成为了现实。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技术对媒介的影响,在研究中发现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不拘泥于传统的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的理论,自成一家,媒介环境学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登上舞台,随着这一理论的发展,长期处于传播学边缘的媒介环境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介理论。
  一、媒介环境学的兴起
  媒介环境学研究的起源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晚期的北美,以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最为著名,早期的代表人物首推麦克卢汉。早在麦克卢汉之前值得一提的学者是伊尼斯,著名的代表作是《帝国与传播》以及《媒介的偏向》。《帝国与传播》开篇他这样写道,“一种基本媒介对其所在的文明的意义,是难以评估的,因为评估的手段本身受到了媒介的影响。实际上,评估本身似乎就某种类型的媒介的特征。”所谓传播偏向,就是“传播的形式可能会对传播的内容产生影响”这可以看做是“媒介即信息”的开端。在此基础上麦克卢汉提出的“冷媒介”、“热媒介”、“媒介即讯息”、等一系列理论,并且通过使用媒介环境,方便大众理解传播技术和媒介对文化和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
  媒介环境学这个术语首创者是麦克卢汉,但正式的使用者是尼尔?波兹曼(Neil M.Postman)。20世纪60年代晚期,波兹曼在纽约大学拓展媒介研究课程时采用媒介生态这一术语后,它才转变为代表一种媒介研究中用于正式学术领域的专有名词。他于1970年在纽约大学的教育学院设立了“媒介生态学研究”(Media Ecology Program)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课程,这是媒介环境学的最初基石。之后在波兹曼的带领下,他的博士生、研究生以及很多有此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沿袭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并将这一理论发展成为媒介研究新的领域。1998年8月4日,媒介环境学会(Media Ecology Association)在纽约宣告成立。学会继承了伊尼斯、麦克卢汉的媒介和传播研究思想,其精神领袖是尼尔?波斯曼。
  二、媒介环境学的内涵
  波兹曼给媒介环境学下的定义:“媒介环境学研究人的交往、人交往的讯息及讯息系统。具体的说,媒介环境学研究传播媒介如何影响人的感知、感情、认知和价值,研究我们和媒介的互动如何促进或阻碍我们生存的机会。其中包含的‘环境’一词指的是环境研究――研究环境的结构、内容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①
  媒介环境学将环境分为三个方面:符号环境,感知环境和社会环境。波兹曼认为新的媒介的出现势必会带来环境的改变,他将人类文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统治文化阶段和技术垄断文化阶段。人类文化大约也分为相应的三种类型,即工具使用文化类型、技术统治文化类型和技术垄断文化类型。②媒介环境学的研究者几乎都看到了媒介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媒介的变化带来认识论和意识形态的改变,一种重要的新媒介会改变话语的结构,这种影响无疑是潜移默化地进行的。面对技术变革,新技术的影响不可能被控制在有限的人类活动的范围内,我们在使用任何媒介的时候,都适应了媒介本身这一符号环境。
  三、媒介环境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
  1、麦克卢汉
  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主要包括四部分:“媒介即信息”,“冷媒介与热媒介”,“媒介是人身体的延伸”和“地球村”,主要收录在他的著作《机器新娘》(1951年)、《古登堡群英》(1962年)、《理解媒介》(1964年)、《媒介即讯息》(1969年),这些理论在传播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媒介即讯息”中,他认为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③新的媒介出现可能会淘汰旧的环境,但是也会随之形成新的角色。
  麦克卢汉将媒介和文化的变迁联系在一起,使人们相信媒介是当代社会最具有创造活力的文化形式,也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最直接动力。
  2、尼尔?波斯曼
  波斯曼与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一脉相承,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主张。
  波兹曼的理论集中体现在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中。在《童年的消逝》中,他阐述了童年这一概念从无到有再到一步步走向衰落的过程。中世纪并不存在童年,也意识不到童年和成年的不同之处,印刷术的出现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对童年是不等同于成年的特殊阶段,于是为保证这一权利的实行,世界各地开始兴办学校。媒介环境学认为任何一个社会环境都是一个复杂的人际互动传播系统,其符号环境决定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产生,还有该环境中的人,学校作为一个复杂的“多媒介”符号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和结构,在文化的发展和童年形成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波斯曼担忧电子媒介的出现最终也会导致学校的消亡。
  电视出现后,作为电视的受众没有严格的区分,所有的节目展示在儿童的面前,童年开始逐渐消逝。“一如语言文化改变了公元前五世纪雅典人的思维倾向,一如公元五世纪社会识字文化的消逝促成了中世纪的头脑,一如排版在16世纪增强了思想的复杂性,其实改变了思考的内容,那么,电视使我们不必区分儿童和成人,因为电视的本性是使智力趋向单一化”。④
  《娱乐至死》中提出“媒介即隐喻”,“媒介认识论”,认为无论政治、宗教文化、教育都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在技术带来大量便利条件时,人们已经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成为娱乐的阶下囚。“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⑤“随着一种文化从口头语言转向书面文字,再从印刷术转向电视,关于真理的看法也在不断改变,尼采说过,任何哲学都是某个阶段的哲学。我们还应该加上一句,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真理和时间一样,是人通过它自己发明的交流技术同自己进行对话的产物”。⑥波斯曼对技术的负面影响忧心忡忡,他提出媒介环境学的全部命题是推动人们的洞察力,做到人文关怀。
  四、媒介环境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媒介环境学在20世纪90年代产生,一般认为引发国内媒介环境学大讨论的是2001年邵培仁教授的两篇文章《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但文章多是从政治,管理的角度出发,多为研究媒介之间的生态环境,不同于北美的媒介环境学。
  林文刚的《媒介环境学在北美之学术起源简史》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媒介环境学的发展和概况,他认为媒介环境学是社会文化研究领域。在《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里说:“媒介环境学不可能(大概也不应该)等同于波斯曼研究或麦克卢汉研究,也不能和芒福德研究、艾吕尔研究、翁研究或朗格研究划上等号。从整体上来看,媒介环境学的思想超过了它思想成分的总和。”何道宽翻译了大量关于媒介环境学的著作,并发表了《媒介革命与学习革命――麦克卢汉媒介思想述评》、《麦克卢汉在中国》、《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等多篇论文介绍北美的媒介环境学理论,提出区分中国的媒介生态学和北美的媒介环境学的理论差别,注重研究媒介本身对文化的影响,而不是媒介内容。
  在国内的研究中很多人将麦克卢汉、波斯曼理解为媒介决定论,认为他们过分夸大了媒介效果,麦克卢汉一味强调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强大作用,认为社会是一个被技术和媒介充斥的世界,而波斯曼则是过分悲观地认为面对技术人们无能为力,在享乐中失去自由,他担心人们会毁于他们所热爱的东西。近年来,在研究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认为“媒介决定论”是对麦克卢汉和波斯曼的媒介思想的误读。
  无论如何,媒介环境学的出现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很多人归因于美国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处于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社会思想异常的活跃,这就为媒介环境学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氛围。其次对于媒介的研究,学者只是从媒介的内容研究媒介效果,而忽视了媒介本身的作用,对新技术的探讨提升了日程。第三,媒介或者说技术的变革带来了整个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变动。其实,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只是一味强调新技术的优势而忽视了其对文化和旧的社会环境的冲击,在这个大潮中,很多优秀的文化在不断地消逝,而人们沉迷于新媒介的享乐中,最终迷失自我。
  媒介环境学为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新领域,虽然还处于成长阶段,存在着很多的争议,但是依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我国的媒介环境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要看到国情的不同和媒介体制的差异,寻找自己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①②尼尔?波斯曼 著,何道宽 译:《技术垄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③[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商务印书馆,2001:33
  ④[美]尼尔?波斯曼:《童年的消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⑤⑥[美]尼尔?波斯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23
  (作者:均为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09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环境学 初探 媒介 媒介环境学发展现状初探 我国媒介的发展现状 新媒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