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岩井俊二电影的后现代主题选择|岩井俊二七月与安生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每个艺术家一生,都会透过他最擅长的艺术形式,环绕几个对他而言再重要不过的主题进行创作。这些主题,多半都是艺术家最关切的、最想告知世人的、或是艺术家最想解开的谜题,电影导演也不例外。时刻思考社会,考察不断更新的受众的审美价值观和喜好,继而改变自己的导演风格,是岩井俊二能够成为为人喜爱的青春导演的前提。
  【关键词】后现代 犬儒主义 媒介环境
  
  岩井俊二步入影坛之时正是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整体呈滑坡趋势之时。人们心理上的恐慌以及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在整个日本社会中呈蔓延状态,这一点岩井自然也未能幸免,而日本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本身所固有的后工业社会的种种特征也在岩井身上打下了烙印。加布里克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争概括为“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为社会而艺术?”。理性危机的背景下,在价值虚无和信仰成为人的稀缺资源的今天,反理性无疑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一、岩井俊二电影对社会问题的思索
  世纪之交的日本,弥漫着末世情节,统治日本达60年之久的昭和天皇去世,昭和时代结束,平成时代开始。此时的岩井刚涉足电视界,1992年他的第一部影片《鬼汤》在圣诞节的电视短片栏目上播出。岩井第一次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所见所感,虽然影像风格上还未形成自己的标签,但可以肯定地是,反理性主义风格已经出现。
  这是部带喜剧色彩的影片,这碗“鬼汤”更像是熬给日本国民的思痛汤。日本战后生存和竞争压力无处不在,人际关系淡漠,社会中充斥着戴面具的职业角色,单门独户进入封闭的现代住宅,不与任何主动上门的陌生人接触。二战如同阴魂一般笼罩着日本数十年,二等兵坂田就是这样一个等了二十年都没有升天的孤魂,天皇已逝却仍然摆脱不了战争给人的创伤。可以看出安排这样一个鬼魂死后还报效祖国,对比铃木一郎荒唐的排斥一切陌生人,不难看出岩井对战后日本的病态的担心。铃木的爷爷生前是老年孤独症患者,在圣诞夜给这些年老体衰的鬼魂熬碗升天的鬼汤,也在提醒人们关注日本的老龄化。最终铃木凭借着对爷爷的爱熬成了鬼汤。借此表达人们渴望抚平战争创伤和关爱死去的人。
  岩井俊二并非只在一时表达了这样的济世思想。1995年1月17日,神户东南的兵库县淡路岛发生7.2级地震,引发的地壳运动将大阪等城市向不同方向移动。于是1995年的冬天,神户的飘雪中一封《情书》描写了一个女子对死去的爱人的追忆。虽然岩井坦言这部最负盛名的作品是拜《挪威的森林》所赐,但在影片完全拍摄于北海道城市小樽的情况下,导演把女主角之一安排在冬天的神户,借一个美好的故事,安慰阪神地震中受到创伤的人民。
  不仅仅是地点的设置,这部影片也是岩井大量使用隐喻性元素的开始。男主人公藤井树的故事发生在学校的图书馆。人们的关注多集中在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上,诚然这部作品最能反映此片的追忆风格,也因书的意识流造就了《情书》中平行蒙太奇的使用。但在藤井树借阅的书籍中可以发现另外一本书――内藤多仲的《日本钢结构震害研究》。内藤多仲1924年在“钢结构震害调查”一文中指出:“层数较多的SRC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震害极小。”自此日本建筑物开始广泛采用SRC结构并逐渐发展成为日本独特的一种结构体系。阪神大地震时,神户市内共有各类中小学幼儿园等共计345所,全部采用SRC结构建造,这些公立中小学在震后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为几十万难民提供了安身之地。藤井树的书总共出现7本,可推测每本书都有其特殊的含义,而这本有关防震减灾的书籍更加证明岩井希望以此片祭奠阪神遇难者的意图,正所谓后现代主义的“为社会而艺术”。
  影片《梦旅人》也在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后不久上映,这部有关精神病人题材的电影一度让人怀疑岩井是否有为麻原彰晃(奥姆真理教教主)辩护的嫌疑。当影片的最后一幕,三位主角在寻找世界末日的过程中暴露出的可能性的爱和残酷无情的死亡,让人开始考虑“未知生,焉知死”这样的议题。死亡的沉重反衬出我们平日生存的轻,揭示现代社会的冷漠人性才是生成麻原彰晃的最终原因,每个人都应当为这场灾难负责。仅仅是焦虑和恐慌不能根除奥姆真理教的极端思想,科技高度发达,产品大量复制,都市人生活的极度单一化发展,人们仿佛失去自我,失去了作为具有独立个性和特质的个体存在意义,变成了万千无差别大众中的一员。在对待社会问题的反理性主义上,岩井也思考了其中的极端之处。
  《梦旅人》开篇是一个精神病人,头缠纱布,在精神病院的入口不断放置排排玫瑰花,花被探访家属的车无情的碾压了。岩井通过建立与社会主流评价相反的道德评价,表现同情病态弱者这样的主题,令健全人思考自己的责任。
  二、岩井俊二的内外文化交融观
  日本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泡沫经济带来的政府信任危机,亚洲国家大量移民的涌入,改变了日本长久以来单一民族国家的现实,日本人普遍感觉到了无家可归的漂流感,从而产生了一种无国界世界公民的思想。艺术总是能够迅速反映社会现实,导演抛开对于乡土和地域的迷恋,出现了泛亚洲的特色,而中国无疑是对日本影响最大的国家。
  《燕尾蝶》就是表现处在这样环境下移民日本的外国人的生存状态。来自上海的中国移民用奇怪的腔调讲着中国话,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做“元盗”,每个“元盗”都怀揣着来日本淘金的梦想,但无论如何也逃脱不掉没有日本国籍由此招来的歧视的命运。扮演着妓女、小偷、强盗、黑社会老大、毒贩。作为“元盗”第二代的凤蝶,不知道名字不知道从哪里来甚至连语言都很混乱,是一个多文化杂交的后裔。这些极端的交流结果,却是日本民族生存下去的必须前提,正如固力果唱着《南海姑娘》这首邓丽君的老歌。男主角飞鸿因为莫名的卷入黑帮的假钞事件被逮捕殴打逼供,警察因他“元盗”的身份而出奇的愤怒,不停的骂到“垃圾元盗”、“杂种元盗”。飞鸿奄奄一息之刻说:“老说什么元都元盗的,元都不是你们自己家乡的名字吗?”。一语惊醒梦中人,岩井揭开了日本人民族归属感上的答案,此刻的岩井丝毫不保留他对中国文化的迷恋,也告诫了所有日本人,一旦残忍的屠杀了文化融合,无疑是日本民族的灭亡。
  爱丽斯对即将离别的父亲说到“我爱你”。对暗恋的宫本雅志说“我爱你”。迷一样的异国语言,传递了非比寻常的爱,让内外交融的无国界语素延伸在异国文化中。
  三、岩井俊二后现代导演风格的形成
  犬儒主义,一般认为是苏格拉底弟子安提斯泰尼提出的。犬儒的主要教条是,人要摆脱世俗的利益而追求唯一值得拥有的善。早期是根据自身的道德原则蔑视世俗的观念,后期的犬儒主义者丧失了赖为准绳的道德原则。愤世嫉俗(揭穿世界间的一切伪善)变成了玩世不恭。犬儒主义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不拒绝的理解,不反抗的清醒和不认同的接受。
  岩井俊二是个不折不扣的犬儒主义者,有时他的角色设定就是以他自己为原型,拒绝理想主义,这种反乌托邦情节造成他作品的缺憾结局。爱情没有完成,或最终不得不面对死亡。《情书》讲述了中学时代的暗恋,最终的结局是残酷的死亡和怀念。《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孤独少年雄一,生长在一个少爱的单亲家庭的拼凑体中,是沉默寡言缺少交流的犬儒主义者。莲见常幻想自己在母体中的姿势,双手抱膝,头深埋在两腿间,渴望回到原初即最初宇宙的状态,只有莉莉周。莉莉周又是谁?一个喜欢德彪西的歌手。故事还引入以太(Ether)这样的概念,古希腊哲学所言的一种在弥漫宇宙中无所不在的介质。犬儒的确应当跟以太这样的概念一起生存。莲见化身“非利亚”的ID与“青猫”在BBS上交流莉莉周,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释放情感。
  犬儒主义不分善恶不积极抗争,但不是不知善恶。犬儒是知善而不善善,知恶而不恶恶。当无情现实一次次打击莲见,他也始终默不作声。此片的另一种翻译做“青春残酷物语”,星野修介又属另外一个极端,遭遇残酷青春并做出激烈反抗,同时把激烈转嫁给他人。
  安提斯泰尼晚年对哲学丧失了信心,他抛弃上层阶级,过着简朴的生活,如此岩井作品中的人物就用放弃现实的方式,去虚拟世界中找回失去的青春。四个少年,一个自杀,一个杀了人,一个被杀,一个用受伤的心默默活着。现代社会内心空虚的个体无法达到理想中乌托邦的残酷催人反省。值得安慰的是《花与爱丽丝》中导演总算为我们指明了出路,那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永不放弃,时刻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四方田犬彦在《日本电影史100年》中,对岩井俊二、是枝裕和等杰出的后起之秀,作了精炼的分析,说他们拒绝豪言壮语,在最低限度思维中维护自己的世界,无确定创作轨迹。岩井的电影走在时代的最前端,他的影片深入到非理性,杂乱的意识和潜意识世界,为我们带来我们触及不到的个人世界,观者感同身受的矛盾和自我挣扎,在与导演的共同思考出路中获得满足。
  参考文献
  ①内藤多仲:《结构震害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②四方田犬彦:《日本电影史100年》[M].北京:三联书店,2006
  ③斯坦利?J?巴伦:《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④潘秀通、潘源,《后现代电影的当代语境及当代表性征》[J].《当代电视》,2005
  (作者: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传播所09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后现代 选择 浅析岩井俊二电影的后现代主题选择 岩井俊二烟花电影主题 后现代电影的文化特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