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加速日本侵华】 日本大地震和侵华

发布时间:2020-02-28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被地震吓坏的“天皇之国”      1923年9月1日,星期六,日本的横滨、东京地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车站上挤满了准备外出度假的人们。
  11点58分,一向宁静的大地开始躁动不安,很快就演变成狂暴的左右摇摆和上下抖动。人们仿佛成了置身于风暴之中的树叶――无法站立,无法走动,只能听命于大地的摆布。一栋栋楼房经不住大地的剧烈抖动,纷纷摇晃、倒塌。许多人试图逃出摇摇欲坠的房屋,可是摇晃的大地使得双脚不听使唤,最终被倒塌的房屋砸死、砸伤,或者困在瓦砾之下,被随后的火灾吞噬。有些人侥幸逃出了即将倒塌的房屋,却又掉到大地的裂缝中,被冒出的地下水活活淹死。
  在日本的田沪山区,一大片森林以每小时90多公里的速度从山上滑下山谷,碾过一条铁路和一座村庄,带着一火车和一村庄的人冲入了海湾,方圆几公里的海水被染成了红色。更悲剧的是,许多幸存者逃到了海边或者船上,以为躲过了这场浩劫,结果随后到来的海啸冲毁了东京、横滨等地的海堤,直灌内陆,这些幸存者连同8000多艘各类船只以及各种码头、港口设施尽数被吞没……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东大地震,震级达到了里氏8.3级。其袭击范围之广、受灾面积之大、死亡人数之多,为日本历史上所罕见。地震灾区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等地,总计造成15万人丧生,10多万人受伤,260万座建筑物被毁,200多万人无家可归。
  这次地震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日本全国约1/20的财富在这次地震中化为乌有,许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精品之作也在地震中化为一堆废墟,200年以来的江户文化化为灰烬。震后日本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完了。”
  
  地震恐慌引发了侵华战争
  
  关东大地震促使日本人对自身生存国土的安全感大大降低,生存的危机感大大增强,他们时刻担心自己所在的岛屿有一天会整个沉入海底。日本的统治阶级也认识到,无论其现代化程度有多高都无济于事,因为它所立足的国土是如此脆弱和危险。于是,开拓安全的生存空间成为震后日本各阶层的共识,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对面的大陆,那里有个赢弱可欺的国家――中国。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后,当时落后贫穷的中国官方和民间一共拨款和募捐了34万元(当时1元钱能买40斤大米)支援日本救灾,政府还下令暂免食品、服装、药品、卫生材料等商品出口日本的关税,号召百姓忘却甲午战争的前嫌,不再抵制日货,以减轻日本人民的负担。尽管善良的中国人如此以德报怨,但日本人还是将罪恶黑手伸向了中国。
  地震刚刚结束,日本就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变动,军人出身的强硬派开始取代明治维新以来的开明派掌握政权。为了转移民众视线,平息灾后人心浮动的动荡局面,新上台的日本政府将日本人对灾难的恐惧转化成了扭曲的暴力――为了生存空间不惜诉诸军刀,他们开始磨刀霍霍,准备以朝鲜(当时日本已经吞并朝鲜)为跳板入侵中国东北。
  但这一时期日本正处于大地震后的重建阶段,并不具备发动侵华战争所需的国力,只能通过援助和支持中国东北的军阀张作霖,换取向中国东北派遣“开拓团”以及开办矿山的特权,日本政府的如意算盘是,通过殖民开发一步步侵占这片富饶之地。
  1931年,日本经过8年重建已初步恢复元气,恰逢此时,日本本州和九州等地连续发生了7.5级以上地震,损失惨重。这再次激发了日本举国上下的危机感,蠢蠢欲动的日本军部借机向政府施压,并于1931年9月18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之后,为了实现其永久占领东北的野心,日本政府不断扩大在中国东北的移民规模,还成立了专门负责向中国东北移民的管理机构。
  1933年,日本本州再次发生大地震,并伴随着巨大的海啸,造成3000人死亡,这又迫使日本加快了对东北的殖民和掠夺。而且日本还把罪恶的黑手伸向了华北,加紧入侵华北地区,全线攻击沿长城一线守卫领土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抗战失败,日军前锋直指北平。此后,日本实现了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在华北同中国维持了“对峙局面”。
  1937年,日本境内地震恢复活跃,再度陷入恐慌的日本军方于是又将侵华提上了日程,终于在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岛国心态:日本人的噩梦
  
  有人说,美国人的“噩梦”来自其他星球,因为他们自信在地球上的军事力量已无人能敌;而日本人的“噩梦”则来源于沉没,日本人将自己的国家称为“日本丸”,“丸”指的是船,因此,“沉没”这个词最能触动日本人内心深处的焦虑与不安。
  众所周知,日本属于岛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大和民族的生存空间显得拥挤不堪,更不幸的是这片岛屿并不太平,经常发生大级别的地震。这造就了日本国民极度恐惧的“岛国心态”,他们时刻担心自己引以为豪的“大日本国”有一天会沉入海底,因此逃离海岛、占领大陆的欲望特别强烈。
  日本人岛国心态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他们对生存环境非常没有安全感,至少在世界上,很少有人像日本人那样关心海平面的升高。在这一心态下,日本人存在着强烈的谋求“登陆”的倾向,因此,在逐渐强盛起来之后,他们就企图抢占陆地,在19世纪末他们通过甲午战争占领了朝鲜,在20世纪30年代在东北扶植了傀儡的“满洲国”,继而发动侵华战争,企图全面占领中国,接着又侵占东南亚。可以说,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近百年时间里的持续扩张,都是“岛国心态”在作祟。
  岛国的地理环境和高压的生活环境使日本人将日本列岛看成一艘大船――“日本丸”,船是封闭的,船上的人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每个人都在担心大船随时可能倾覆。这种心理驱使日本人在上个世纪为了寻求安全的生存空间,对东亚各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摘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0年第12期)

相关热词搜索:大地震 加速 日本侵华 大地震加速日本侵华 关东大地震与侵华 关东大地震加速日军侵华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