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树:从杂货店起家的福建首富]福建首富陈发树

发布时间:2020-02-2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2000年9月初的几天,已届不惑之年的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寝食难安――他正面临着创业以来最大的一道坎。   一边还在为与弟弟分家耿耿于怀,一边又被福建省政府动员入股当时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的矿业――紫金矿业并成了第二大股东。这对行事谨慎的陈发树而言,无疑是一次莫大的考验。他对一位手下说:“就当是赌一把了。”
  一赌定春秋。连他自己都未曾料到,正是当初入股紫金,为自己百货生意迅速扩张提供了“天然保障”,更使自己8年后成为了坐拥近200亿元资产的福建首富。
  在2007年之前,知道陈发树的人并不多。他低调到公众对他几乎没有印象。他的许多行为习惯同样很特别――老家是福建安溪(出产名茶铁观音),但他从不喝铁观音;执掌一家大型家族企业集团,但其兄弟大都身挂虚职;不喜欢用秘书,总是一个人夹着普通的公文包就上了飞机……
  2007年,当紫金矿业回归A股、新华都挂牌上市接踵而来时,“陈发树”这一词汇终于挑起公众敏感而亢奋的神经。于是,人们纷纷为陈发树贴上“传奇”、“暴富”的标签。网络上也出现关于陈发树发家的五花八门的版本。
  2008年8月末,记者通过在福建两周的调查,还原出这位神秘富豪的真实情况。
  
  一鸣惊人
  
  陈发树成为公众人物,是因为他参股中国第一大金矿――紫金矿业。新华都集团是紫金矿业的第二大股东,陈发树直接和间接持有紫金矿业的股份达14.1%(20.6亿股),以5元的股价计,仅此一项投资,陈发树的身家就逾100亿元。
  成败论英雄。当陈发树因紫金矿业一鸣惊人之后,一些媒体开始对陈发树的“战略投资眼光”推崇有加。坊间盛传,陈发树当年一次机缘巧合,认识了紫金矿业的掌门人陈景河,紫金矿业改制时,陈发树“果断出手”,投资入股。
  其实,陈发树投资紫金矿业实属无心插柳之举。“这是一种误读”,2008年8月21日,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在厦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尽管陈发树1997年就接触到了紫金矿业,但当时国内的矿产行业并不景气,陈发树并没有投资意向。2000年,紫金矿业改制,向民营企业敞开大门。然而,陈景河带队到香港、深圳等地招商,最后无果而终。陈景河说:“人家对我们不感兴趣啊。”
  最终,福建省政府出面,给新华都、恒兴实业等省内知名民营企业“打招呼”,两家企业的掌门人陈发树、柯希平情非得已,双双入股。
  未曾料到,正是这种“赶鸭子上架”,成就了陈发树。2002年开始,国际黄金价格进入上升通道,2002年初每盎司黄金价格为270美元,6年后的2008年3月,这一价格冲破1000美元。与此相伴的是紫金矿业利润的直线蹿升,和股东们的疯狂分红。2007年,仅从紫金矿业分红一项,陈发树就入账1.5亿元。
  陈发树在紫金矿业的成功投资得益于他的用人。1997年,陈发树结识了时任福建省体改委股份制与证券管理处处长的刘晓初。两年后,陈发树开出优厚的条件,促使刘晓初弃政从商,加盟新华都。2000年,紫金矿业改制,刘晓初作为新华都的代表进驻,担任副董事长。刘晓初在资本运作道路上的娴熟动作,使紫金矿业为陈发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
  
  零售起家
  
  在投资紫金矿业成功之前,陈发树只是一位普通的福建商人。
  1982年,陈发树从农村林场向厦门倒卖木材,5年后攒下第一桶金。之后他买了一辆三轮摩托,和陈晋江等几个弟弟(陈发树有3个哥哥和4个弟弟)一起为一家小百货店拉货,1988年将之盘下,开始了自己百货食杂零售业的生涯。
  一直到1995年,陈发树的生意才有起色,他从厦门来到福州,在最为热闹的东街口商业区开了一家名为华都的百货公司。两年后华都集团成立,年底设立股份公司,注册资本1.06亿元,陈发树持股71%。
  1998年,陈发树与弟弟陈晋江分家,陈发树成立新华都集团。2000年入股紫金矿业前夕,新华都注册资本1.39亿元,陈发树持股73%。
  新华都向漳州、泉州、厦门等地扩张,是从2003年开始的。当时,紫金矿业的利润已逐年提高,为新华都扩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截至2007年年底,新华都集团总资产为12.8亿元,这一年的净利润1.3亿元。而紫金矿业2007年的净利润为25.4亿元,2008年上半年净利润就达17.4亿元。
  新华都零售业版图中,超市占绝大部分。截至2007年年底的35家门店中,超市就有32家。新华都居2007年中国连锁经营百强第61位。
  现在新华都集团里,除陈发树外,陈家兄弟还有3人,弟弟陈志程(真名是陈志腾)是新华都零售业务(即新华都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弟弟陈志勇是泉州和漳州等地新华都百货业务的负责人,哥哥陈云岘是新华都工程的负责人。
  不过,陈发树的几个兄弟在整个家族产业里的职位只具有象征意义,集团战略和具体业务由职业经理人“四大金刚”唐骏、周文贵、刘晓初、叶芦生等来掌舵。
  在这方面,展现了陈发树的过人之处,这也是他有今日成就的根本原因。
  
  用人惟贤
  
  “当时常有人问我是陈发树的第几个弟弟。”陈功笑着对记者说。陈功现在的身份是上海一家建材零售企业在福州分公司的负责人,11年前,他是陈发树手下的一名柜台员。
  陈功用了5年时间,爬格子一般,从柜台员开始,历经客服专员、督导、副经理、经理、副总经理,最后做到新华都旗下一家百货公司的总经理。
  虽说新华都是家族企业,两人又都姓陈,但陈功和陈发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陈功是1997年陈发树主导的一场“清理门户运动”中被发掘出来的。
  彼时陈发树在福州经营华都百货(新华都前身)已两年。其间陈发树率先在福州百货业掀起促销潮,打折、抽奖等促销方式给国有百货公司不小的冲击。“虽然公司发展得很好,但那时内部问题不少。”陈功说,最突出的问题便是裙带式管理―――从采购,到中层领导,大都由陈发树的安溪老乡任职,甚至送货的司机,都能与陈发树攀上亲戚关系。
  陈发树意识到了这一危机,尽管感到很棘手,但他还是大刀阔斧试着作出改变。最后,他想出的办法是通过外部力量―――引入ISO9002质量认证,对公司架构和管理进行一次整顿。
  这一举措开了福建零售企业的先河,但在华都百货内部却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人人自危,特别是不少先前的“红人”被委婉地请求降级或辞职。他们纷纷找到陈发树哭诉,然而并没有起到多大效果。“要听师傅们的”,这是陈发树当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肃清门户后,包括陈功在内的一批非陈发树家族的职员得到提升,逐步走到前台。一年后,令陈发树始料不及的是,一起创业的弟弟陈晋江,与自己的经营思路产生严重分歧。和其他家族企业一样,兄弟二人最终选择了分道扬镳―――华都一拆为二,弟弟陈晋江驻守原址,扯起“大华都”的旗子,哥哥陈发树则在福州五四路打出“新华都”的招牌。
  分家后,兄弟二人的命运截然相反。
  陈晋江将重心移至厦门,向房地产业进军,结果最终资金链断裂,最后殃及大华都,2002年农历“小年”,前来追讨货款的供应商们甚至将花圈摆进了商场。陈晋江宣告破产,大华都不久被“好又多”接管。
  没有了掣肘,陈发树的新华都发展得相对平稳。福建连锁商业协会秘书长杨建英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陈氏兄弟分家,陈发树是因祸得福。”2003年,新华都开始发展提速,并开始向福建漳州、泉州、厦门等地扩张,陈发树从沃尔玛“挖”来职业经理人周文贵,让其担任新华都零售业(百货加上超市)总经理。
  当被问及执掌新华都主业的感受时,周文贵称:“我并不是陈家人,但得到了陈发树的充分授权,这是最令我欣慰的。”
  这一点也得到刘晓初的认同,他颇为动情地说:“陈发树用人不疑,这一点令我非常佩服。”
  当周文贵、刘晓初、叶芦生分别把新华都旗下的零售、矿产、旅游产业打理得有声有色时,陈发树逐渐退居幕后。
  2007年,陈发树以180亿元个人财富位居胡润百富榜第29位,成为福建首富。令胡润遗憾的是,他几度试着约访陈发树,都以失败告终。
  2008年4月,被称为“中国打工皇帝”的唐骏离开盛大,以10亿元“转会费”就任新华都集团总裁的消息一经发布,引起强烈关注。陈发树被贴上“最有魄力的民营企业家”等标签。
  唐骏不愿到福建走马上任,他提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将新华都集团的行政总部迁至上海,理由是新华都应以一个全国性大公司的姿态示人。陈发树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买了一辆宾利放在了上海,尽管自己很少到上海。
  在永辉集团董事长助理翁海辉看来,新华都未来的所谓资本运作,不排除借助唐骏的影响力,通过并购进入一些新的产业。除此之外,运作一支颇具规模的PE基金,也可能是选择之一,“但重心仍会以零售业为主,通过异地扩张,将市值做大。”
  “陈老板26岁从一家杂货店起家,即使成为福建首富,对零售业还是有一份特殊的情感的。”一位与陈发树同乡的民企老板向记者表示,“不过,他肯定会在全国扩张,甚至与外资合作。闽商嘛,你看这个‘闽’字,圈起来是条虫,放出去会成为一条龙。”
  (摘自《南方周末》)

相关热词搜索:福建 杂货店 起家 陈发树:从杂货店起家的福建首富 从杂货店起家的福建首富 极尽低调的福建首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