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圣地普救寺] 普救寺门票

发布时间:2020-02-2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普救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境内的峨嵋塬上。峨嵋塬三面临壑,唯东北向依塬平展,普救寺坐北朝南,依塬而建。寺前坡底有一条宽阔的长街,是当年通向长安的古驿道,据说当年慈禧西逃时曾路过这里。
  普救寺是我国古典名剧《西厢记》爱情故事的发祥地。千百年来,剧以寺而生,寺以剧而名,这里成了天下有情人向往的爱情圣地。
  
  规模宏大的千年古刹
  
  普救寺是一座千年古刹。现建筑由寺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分布在3条轴线上,整座寺院红墙匝绕,古塔高耸,绿树丛中殿宇隐现。寺内的舍利塔始建于隋唐,毁于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冬的地震,8年之后重建,是一座高39.5米、内方外方的13层砖塔。由于地形地貌、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殊性,该塔具有奇特的回音效应。“游人石击地,蛙鸣贯长空”,方志称之为“普救蟾声”,是古时永济八景之一。它与北京的天坛回音壁、河南的蛤蟆声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磴琴声”,并称为我国现存四大回音建筑。
  普救寺始建于何时尚无定论。其中有“五代始改今名”之说。《蒲州府志》和《永济县志》载:五代时,汉将郭威平叛,攻蒲州一年不克,求教于院僧,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于是郭威折箭为誓,表示决不加害百姓,果然攻下蒲州,后来此寺改称普救寺。但查史料,郭威克蒲州确有其事,问策却是子虚乌有。另有“隋唐即有此寺名”之说。依据初唐释道宣所撰《续高僧传》所说,普救寺之名隋初即有。唐代蒲州诗人杨巨源在贞元年间写了《同校书题普救寺》诗;唐代作家元稹的小说《莺莺传》中描写:“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
  里,有僧舍曰普救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对寺内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大量佛教文物、建筑物饰件;隋、唐、宋、元时期,寺宇建筑遗址和布局清晰可见。在舍利塔后33米处出土的3尊大型石雕佛像和1尊小菩萨石雕像,经专家鉴定,当属南北朝晚期的遗物,现置于大雄宝殿。清理舍利塔前的一块方形基址,地面用方砖十字铺地,还有夯土层、朽木柱有火烧过的痕迹。经考证是大钟楼原址,其布局与唐代寺院规制完全相符。在发掘的多处唐宋遗址时,还出土了大量唐代的地砖、瓦当、琉璃、兽头等建筑物件和古钱币、大陶瓷器皿等。
  从遗址发掘以及有关资料记载,普救寺的建筑年代,虽无确切记载,但可以确定其隋初就已存在。宋、元、明、清,都对普救寺进行过修葺。1920年,普救寺遭受过一场大火。抗日战争时期,普救寺受到侵华日军的破坏,寺僧四散,佛殿被焚,除舍利塔和佛洞幸存外,其他建筑被夷为平地。新中国成立后,普救寺才得到保护。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拨专款按原样在原址作了全面修复,1990年元旦竣工并对外开放。
  
  《西厢记》故事的发祥地
  
  先有普救寺,后有《西厢记》,普救寺是西厢记故事的发祥地。最早把这个爱情故事从笔端倾诉出来的是唐代的大诗人元稹。德宗贞元末年(公元802~804年),元稹的爱情悲剧小说《莺莺传》,叙述了洛阳书生张珙与寓居普救寺的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相爱,婢女红娘帮助他们西厢约会,莺莺许以终身。可是张珙赴京应试做了高官后,却抛弃了莺莺。
  宋代,一些文人对《莺莺传》进行再创作,对莺莺的命运给予了同情,对张珙的薄情进行了批评。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到金章宗时期(公元1190~1208年),董解元的说唱文学剧本《弦索西厢》及《西厢记诸宫调》问世。这个被称为“董西厢”的剧本,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做了根本性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成了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故事以崔、张两人私奔作结。
  元成宗大德三年至十一年(公元1299~1307年),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突出了崔、张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家教的束缚,终于获得美满的婚姻。这个被称作“王西厢”的剧本,不仅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而且从正面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正因为《西厢记》几百年来广为流传,普救寺的声名也随之远播海内外。如今,寺内的每个建筑,几乎都与《西厢记》的爱情故事有着不解之缘。寺内的舍利塔,因张珙戏莺莺的故事发生在塔下而俗称莺莺塔。塔四周有44间仿唐式回廊环绕,当年张珙“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就在此处。故事描写崔、张在回廊相遇,两人对视,莺莺脚小难行快,张生大步急追撵。在拐弯处,莺莺不慎跌跤,左手捂地,在地砖上留下了清晰的印痕。就是这个手印,成了“张珙戏莺莺”的爱情佐证。如今一些来寺游览的妙龄少女,总要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手与莺莺的手印重叠比试,期望找到一个像张珙的如意郎君。
  普救寺的梨花院,是《西厢记》中崔莺莺一家人在送崔相国灵柩回乡途中借居的临时寓所。剧中的“逾垣”、“拷红”、“请宴”、“赖婚”等戏,都发生在这里。梨花院是一座三合小院,东厢南侧的一段墙下,翠竹环抱一块太湖石,墙外有一株杏树,是当年张珙受莺莺之约,半夜跳粉墙相会的地方。如今年青恋人到这里,争相在此留影。西厢南侧的《普救寺莺莺故居》金代碑刻上,有七言律诗一首。此碑刻距今800多年,是直接记述崔、张爱情故事的实物佐证。
  普救寺气势雄伟的大钟楼,高17米,重檐歇山式建筑。在《西厢记》“白马解围”一折戏中,这里成了“观阵台”。说是叛将孙飞虎听说莺莺貌似天仙,带领5000人马围困了普救寺,要占莺莺为妻。老夫人迫于无奈,许诺有退贼兵者便将莺莺许配为妻。于是,张珙书报蒲关,请好友白马将军杜确前来解围,并邀老夫人及本寺长老僧众登上大钟楼,观看白马将军大败孙飞虎于阵前的情景。
  普救寺的书斋,也称书院,“白马解围”后,张珙住到这里,与莺莺幽会并定终身。“拷问”红娘之后,老夫人虽然承认了崔、张两人的恋爱关系,但节外生枝,逼张应试,将张从这里赶走。张珙金榜题名后即返回普救寺,与莺莺结为连理。
  
  天下有情人向往的爱情圣地
  
  千百年来,崔莺莺与张珙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撼动着无数青年男女的心灵,普救寺成为普天之下有情人所向往的爱情圣地。
  如今,到普救寺寻找爱情真谛者、考察史迹者、休闲游览者,常年川流不息,络绎不绝。1960年,中国戏剧大师田汉来此考察,寻览西厢方位。1985年,中国古代戏曲学术研讨会在这里召开,187名专家学者在这里作专题考察、调研,纵论古典文学艺术的历史与未来。
  1994年9月,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国亚洲电视艺术中心、中国《西厢记》研究会及永济市人民政府,在普救寺联合摄制8集电视连续剧《西厢记》。崔、张在普救寺发生的爱情故事,尤其“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从1998年起,普救寺每年举办“中国永济世界情侣月”活动,突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主题。一个月的系列活动,尤其是一系列的文艺表演和西厢婚典,更显得风格独特,趣味盎然。来自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全国各地的新婚、金婚、银婚夫妻,在这里游西厢,植爱情树,尽情享受爱情的幸福与温暖。诚如山门前赵朴初老人所题:“普愿天下有情,都成菩提眷属”。
  题头照片:千年古刹普救寺。

相关热词搜索:圣地 爱情 普救寺 爱情圣地普救寺 爱情圣地是哪里 西厢记爱情普救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