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慈恩寺探幽_西安大慈恩寺

发布时间:2020-02-2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在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市,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寺院大慈恩寺,如今是国家4A级景区。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极负盛名,许多游人甚至只知这里是大雁塔,却忽略了这里的大慈恩寺。更少有人知道,那个广为人知的《西游记》中的主人公玄奘大师,就是大慈恩寺的首任住持。玄奘不但开创了慈恩祖庭,还亲自设计并主持建造了大雁塔。千百年来,大雁塔一直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
  
  唐代规模宏大的皇家寺院和佛经译场
  
  大慈恩寺在隋代称“无漏寺”,唐武德初年被废弃。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母长孙皇后的恩德,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并敕赐“慈恩”。大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当初共有13座庭院,1897间房舍,占地340亩,有僧众300余人,是长安城最宏伟、最壮观的佛教寺院。
  寺院建成后,朝廷迎请刚从印度取经回到长安、正在弘福寺译经的玄奘大师担任寺院的上座住持,大慈恩寺遂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界的最高学府而辉煌一时。玄奘移居大慈恩寺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他与50名高僧乘车,京城僧众列队随后,文武百官侍卫陪同,唐太宗李世民与太子李治等人在安 楼上手持香炉目送,场景十分壮观。玄奘大师入主大慈恩寺后,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与弟子窥基共同创立了中国佛教的法相唯识宗这一大宗派,大慈恩寺被尊为法相唯识宗的祖庭。
  唐以后,大慈恩寺损毁严重。现在的寺院,是从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起,在原址西塔院的基础上陆续修成,占地93亩。寺院建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主要有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大雁塔及玄奘三藏院。东西两侧还有方丈院、僧院、文管院、碑廊等建筑。
  入山门,东西两侧是对峙的钟、鼓楼。东侧钟楼内,有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铸造的大铁钟,通高3.5米,重15吨,人称“雁塔晨钟”,曾是“关中八景”之一。
  大雄宝殿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大修,是寺内的主要殿堂。殿内供奉的佛祖释迦牟尼三身像等佛像,均为明代塑像。大殿东西两侧,塑有18罗汉和玄奘大师像。大雄宝殿往北是法堂藏经楼,上层藏有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卷。
  大雁塔往北,是新建的玄奘三藏院。这组仿唐风格的建筑群,面积3224平方米。中院供奉着玄奘大师的铜像,铜像前的镏金小塔里供奉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东院陈列玄奘大师译经、弘法、育人至圆寂的经历;西院展示的是玄奘大师出生、求学、取经的事迹。
  
  首任主持玄奘大师在大慈恩寺译经19载
  
  玄奘大师俗名陈 ,今河南偃师人,父母早丧,13岁剃度出家,赐名玄奘。他27岁精通经、律、论三藏,被称为“三藏法师”,声名远播。当时佛教宗派林立,说法繁多,歧异并存,很多疑难问题无法定论。于是,玄奘决心亲赴印度求法,“以释众疑”。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结伴上表,陈请西行取经。因时局不稳,没能获准。但玄奘决心不改,仍“冒越宪章,私往天竺”。不久,朝廷发现其“偷渡”踪迹,欲捉拿归案。据说,玄奘出嘉峪关时,险遭流箭所伤。此后翻越银山,遭强盗绑架。通过莫贺延碛大沙漠,迷失方向,靠死人枯骨和驼马粪便认路,一连四五天滴水未进,险些死在那里。后来靠大雁指路,才走出沙漠。
  玄奘大师用了3年多时间,历尽千辛万苦,艰难跋涉5万余里,穿越100多个国家,到达印度。他用10年时间在印度那烂陀寺学习佛教理论,又用1年时间游历佛祖的胜迹。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玄奘大师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隆重欢迎。此行,他历时17年,行程5万里,请回大量佛舍利、8尊佛像及佛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当他抵达长安时,僧俗百万之众倾城出迎,盛况空前。
  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历经磨难的故事,自唐以来广为流传。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在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写成了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西游记》。但历史上的玄奘大师,与小说中的唐僧有许多不同,不仅没有出关的文书证明身份,也没有神通广大的高徒保护安全,还要遭到朝廷的通缉捉拿,“偷渡”17载,其中的艰辛磨难,非常人所能承受。对此,唐太宗李世民称玄奘为“法门之领袖”,清末改革家梁启超誉玄奘为“千古一人”,近代文学泰斗鲁迅颂玄奘是“民族的脊梁”。
  玄奘大师从印度回国后,先后在长安弘福寺、慈恩寺、西明寺、铜川玉华宫等地组织翻译经文。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由他主持,组织由来自全国名寺的大德高僧及朝廷重要官员参与的译经队伍,大规模地对梵文原典进行翻译、监译、润色等工作。在长达19年的翻译过程中,他两次谢绝唐太宗请其还俗辅政的要求,在大慈恩寺“专务翻译,无弃寸阴”,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玄奘法师逝世,生前他共译出经典75部1335卷,1300多万字。玄奘的译本准确可靠,开创了海外高僧入唐求法的新局面,成就了唐代佛教的鼎盛时期。
  玄奘大师生前还应唐太宗所托,由他口述,弟子笔录,将17年西天取经过程中138个国家(其中所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气候及民俗风情、政治文化、神话传说等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记》12卷。这部书,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以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佛塔建筑艺术的杰作大雁塔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大师上书唐高宗李治恩准,在大慈恩寺西院修建佛塔,供奉佛像、舍利,珍藏从印度取回的梵文经典。佛塔由玄奘大师亲自设计并主持建造,三月动工,当年建成。塔高180尺,为5层楼阁式砖塔,采用磨砖对缝,砖墙上显示出棱柱,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此塔建成之后,便有“雁塔”之称,由于长安荐福寺内也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作区别,大慈恩寺的雁塔则称大雁塔。
  由玄奘法师亲自设计建造的这座佛塔,40多年后逐渐毁坏。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大雁塔,将其改建为7层,较前更加庄严雄伟。现存的大雁塔是典型的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长宽各为45米、高5米的台基上,通高64.51米。塔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每层4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门楣门框上雕刻有唐代线刻画。4门楣分别以流畅生动的阴刻线雕有佛、菩萨、金刚力士画像。西门楣线刻画中讲经说法的佛祖,神情端庄慈祥,30尊菩萨神态自若、栩栩如生,是研究唐代建筑、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塔的底层西门上,有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所作。
  塔南门两侧的碑龛内,有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两块石碑:一块是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块是唐高宗撰《述三藏圣教序记》。此两碑,人称“二圣三绝碑”,堪称国宝中之瑰宝。
  大雁塔的一层两侧墙壁上还有两通石碑,分别是玄奘负笈图和译经图,是玄奘法师光辉人生的生动写照。各层都有丰富的陈列,分别供奉有明代镏金佛像、印度佛教高僧赠送的佛祖舍利,陈列有佛足迹碑石以及玄奘诗词。
  唐代许多著名诗人登临大雁塔,留下了不少传颂千古的佳句。近代有学者称,大雁塔与法门寺宝塔一样,塔下可能有地宫,地宫里可能珍藏着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的佛骨舍利、贝叶真经等珍宝。是否果真如此,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相关热词搜索:探幽 西安 慈恩 西安大慈恩寺探幽 西安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西安大慈恩寺介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