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法自然,大气天成等】 大气天成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西藏,占据着世界的制高点,触天地,揽日月,充满着传奇与浪漫的色彩。终年不化的积雪,悠扬的歌声,激发了无数艺术家的灵感:在这片被视为艺术圣地的土地上,创作出来的作品,无疑是大气磅礴的:被雪域高原的雄浑洗净了功利之心的画家们,作品中更是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陈惠彪、林炎章两位并非利,班出身,却对西藏风光情有独钟的优秀画家,就是最好的例子尽管他们缺乏专业画家的某些功力与素养,但他们的作品却师法自然,大气磅礴。鲜活的生命力、朴素的品格让人心动不已。
  
  陈惠彪的水墨艺术
  
  陈惠彪生长在南方,但他却喜爱北国皑皑白雪的纯洁世界,喜马拉雅山那雄踞地球之巅的雄浑大气象。他始终觉得清白的雪给予这世界的每一次纯净,就是生命的一次净化复始,那种感觉就像人面对着洁白的纸张,可以纵情地创作,
  各种原生态的生命,以生动的水墨呈现在宣纸上。无羁的线条,似奔流的瀑布在倾泻。当画家停下手中的笔,画面上黑与白构筑起水墨空间,生命以水墨的形式在这里获得了一种永恒,此时此刻你会忽然领悟到,其实生命的辉煌与永恒同样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壮丽,无声无息地博大,无声无息地延续,一切只须用心灵去感知,用心灵去谛听。
  创作这水墨生命的画家陈惠彪,就这样沉浸在墨香中。生活于他,就是每日面对着自己的绘画,静静地沉思、冥想、陶醉,然后纵笔宣泄
  陈惠彪医科大学毕业后,曾从医3年,也当过公务员,也经营过企业。在他身上,却有一股很浓的文化艺术味,陈惠彪说,他与画画有一种缘分,也就是这种缘分给他后来在艺术路上增加了对生活的激情与艺术的追求。在陈惠彪看来,画面怡情养性,在艺术的润泽下,认为以更豁达更开放的心态去经营企业;反过来,从商,则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人性,从而对艺术对画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其实这是矛盾的、不现实的。
  于是,陈惠彪恋上了画,踏上了艺术之路。陈惠彪凭借天赋与痴迷,他无师向通走上绘面道路,从一个医生、商人,成为了水墨画画家,除了在绘画风格上的大胆突破与创新,对作品的构思,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度关注与思考,也让他的作品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他说,一个画家,应该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来阐释他的内心感受。
  他的山水,绝无传统山水小桥流水人家的影子,没有描写实际的山峦、岩石,而是以墨色变化表现心理投射的山水,把激烈的生活体验化为极富张力的墨块组合,形成一种反射状的山体形象,一如雪域高原上那充满野性的山石,于雄浑中透出清新之气。
  近看陈惠彪的水墨画,粗犷的线条在纸上肆意舞动,有独特的意象意境,画面不重感知的真实,而是追求心理的真实,不是以眼写境,而是因心造境。就形式语言而论,陈惠彪的作品有两种类型,一类为雄浑,一类为清幽。不管哪种类型,他早期的作品都有意地弱化线条,强调墨韵肌理。现在则更加强调线条与肌理的结合。多层次,富于光感的墨韵赋予他的作品一种散文诗的意味,而繁杂又富有变化的抽象肌理,则显示出他作品的现代性。对于他的每一幅作品,都给人无限遐思,需要观众细细欣赏,慢慢品味。
  
  林炎章其人其画
  
  细读林炎章画作,第一感觉就是,他大气洒脱地传递着一种顽强精神。他非学院派画家,也未师从哪位大师,却自成一格。用他的话讲,“如果说有从师,那就是师法自然。”他认为,画画、写字、作文、做人,精神重于形式。就画画来说,他不主张单纯追求构图、笔墨或色彩形式;而主张多点生活历练,将自然与生活的感受提升为认识并通过作品传导这种精神。不然,那作品就缺乏灵魂,只能形似而神不似。
  林炎章没有读过半天美术专业。但是,天赋、学养与阅历,有时可以成就一个真正的画家。童年的他,生长在古城潮州,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潮州,唐宋遗风耳濡目染,韩江两岸明秀山川的陶冶,潜移默化着少年的艺术梦。儿时的他经常趴在地上拣瓦片当画笔就地涂鸦,花鸟虫鱼活龙活现。中学毕业后他凭此“手艺”竟然顺利考入当时知名的潮州彩瓷厂当艺徒,这让他的艺术天赋开始得到启蒙。
  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翌年,林炎章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毕业后到暨南大学当老师,后调进广东省直机关。1995年援藏,他任西藏林芝地区研究室主任、地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从沿海到高原、从边疆到基层,跨地区、跨行业、多岗位的阅历,个人的性情与书画风格受到西藏清澈的江水溪流、磅礴厚重且大块面大色调的山石所潜移默化,显得霸气与豪气,而圣地拉萨,心中的布达拉宫赋予了林炎章新的生命精神。深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灵动的感悟融化为艺术创作的精神风貌,作品洒脱大气,行笔奔放,积墨厚重,直抒胸臆,给人荡气回肠之震撼。作品里透露出的一种沧桑美、遒劲美、凝重美让人感动和震撼。
  “时下有的人作品画得有点像齐白石或黄宾虹风格,还喜不自胜,我觉得这是很可悲的,师古人,像古人,那自己又在哪里呢?……”林炎章常常在不经意间妙语连珠,使人倍受启迪和鼓舞。作为广东首批援藏干部,3年的边疆锤炼,造就了他博大的胸怀,他宠辱不惊、富贵不侈的品格尤其令人敬佩。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他博学多才,还能书会吟,花城出版社出版其散文集《感受西藏》一书,也令人读后为之感动。
  林炎章的作品,总是透露出一种积极上扬的人生精神和张力,一种对生命对大自然的解读方式,在他恣意挥洒的笔墨和淡雅色彩中,迸发出一种激发人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力量。他的创作思路极为广阔,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皆活龙活现:他写菊花,更是身怀绝技。梅兰菊竹,古文人称之为“四君子”,古今名家写梅兰竹菊蜚声者不计其数,如关山月写梅,刘昌潮写竹,惟菊花写得精神和张力者不为多见。林炎章的菊用笔奔放有力,枝叶枯瘦如铁,写出菊之经霜愈见顽强的生命精神。他的菊花千姿百态,笔墨承传吴昌硕之传统,用自己的阅历学养抒发于笔端,见之于笔墨,迄今读雅俗诸家中,他的菊最能体现神韵,称之独树一帜也不为过。
  (摘编自《陈惠彪的水墨世界》、《中华名人》杂志)
  【相关键接】
  陈惠彪简介
  1964年出生于岭南,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后毅然辞去所有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水墨画探索。现任广东南海秋海棠美术馆名誉馆长、艺术总监,西藏林芝地区文联委员,青海西宁画院特聘画师。作品评论文章先后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艺研究》杂志、《中国文化报》、《荣宝斋》杂志、《美术观察》杂志、《美术研究》杂志、《画刊》杂志、《新中国美术史》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杂志。
  2002年作品《秋荷》被收入《新中国美术史》,同年出版《陈惠彪水墨集》;2003年出版《融――陈惠彪水墨集》;2006年出版《21世纪优秀艺术家画集――陈惠彪》,《中国画名家年鉴?2006?陈惠彪卷》;2007年出版《百年中国画花鸟经典-陈惠彪》。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广东美术馆、江苏宜兴尹瘦石艺术馆等国内外美术机构和知名人士收藏。
  
  林炎章简介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中国画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榕城中国书画院名誉院长,实力派书画家。现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法制办行政复议处处长。阅历丰富,号“五江人”。曾任暨南大学教师、省行政法研究会副总干事;1995年援藏,任西藏林芝地区研究室主任、地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又从高原到粤东基层8年余,任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炎章写生画集》,花城出版社出版《感受西藏》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法学著作,作品为广州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多家大学机构收藏。书画报刊及《广州日报》、《新快报》、《粤港信息报》等媒体发表其书画作品,参加省市展、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枇杷熟了》与百名将军书画同展并收入专辑,广东电视台《岭南直播室》、《今日广东人》、广东新闻曾作专题报道。

相关热词搜索:天成 师法 大气 师法自然 大气天成等 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大气天成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